医学类高职生就业自卑心理调查与研究

2012-08-15 00:45赵霄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生自卑

赵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合并、升格、扩招加剧了就业难问题,人才市场上出现了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的局面。在我国用人单位历来重视毕业生的文凭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是党员,曾获何种荣誉等等。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就业市场上,“大专生免谈”的限制随处可见。这更加重了高职学生的自卑感和精神压力。

医学类职业教育和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又有所不一样,首先它不可以和企业联合办学,由于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去向是医院和相关医疗机构,但这样的单位往往是高等职业医学类毕业生不可以直接就业的,由于专科出发点的医学生在毕业一年后才有资格考助理医师证,有了助理医师证后才可以从事相关的医学工作,没有职业证是不可以行医的,正规的医院不会接收,这加大了医学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调查结果

自卑是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时的最主要表现,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信心,对自己的学历没有信心,女生和农村学生是自卑的高危人群。因为这些情况,使得他们在求职的过程盲目地对自己抱怨、贬低,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

(一)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信心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江苏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本院以护理专业闻名,您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前景如何?”调查显示医疗仪器维修专业62.5%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较无前途,2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毫无前途,认为“很有前途的”仅占8.5%。医疗仪器维修专业在盐城卫院的所有专业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也就是平常被大家常称作“冷门”的专业,从这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中“冷门”专业的学生自卑心理尤为凸出。在访谈中笔者甚至发现有些同学不愿意提及自己的专业名称,当问及是学哪门专业时,有的同学回答是“我的专业不好”之类的话搪塞自己的专业出身。

(二)对自己的学历没有信心

高校的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的逐年迅速增长,同时招聘单位对于文凭的重视使得高职生对自己的学历没有信心。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有的还出现了超编。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

在和本科生相比,医学类高职生在学制上要比本科生少两年,因此医学类高职生总是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认为自己无论是在文凭上还是在学识上都不如本科生,当共同面对就业问题时常常产生表现的对自己的学历很没有信心。在调查中,对于自己的学历你是如何看待的?仅仅有10.3%的同学对自己的学历很有信心。

(三)女生、农村籍学生是自卑的高危人群

女生自卑程度高于男生。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在性别上的要求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许多女生会因他们在工作能力、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上与男生的差距而产生焦虑、自卑心理、造成心态的失衡。

农村籍学生的自卑状况高于城镇与城市籍学生。部分农村籍学生对前景十分悲观,更加感到无能为力,往往会放弃一切积极的努力。陷入消极地负性的情绪状态。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吐露出在大城市的同学在就业中可以依靠父母亲戚的帮助,但农村学生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父母就指望着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农村,为全家争光,同时以后全家人有个依靠,更谈不上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了。

三、原因分析

(一)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

目前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行业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接纳毕业生时考虑的问题已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原则上都需要硕士和优秀本科生,县及县以下医院基本上需求本科生和少量紧缺专业的专科生。与此同时,医院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首先考虑的是招聘紧缺专业的人才,因此,护理专业、小临床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十分顺利,各大医院争相应聘,与此相应的这些专业被社会及家长成为“热门”专业。

(二)对于高职院校的错误认识

由于传统观念和学科本位教育的影响,加之高考录取批次的不同以及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模糊,高职学生入学时普遍存在着“大学去不了,只有上高职”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基础差、智商低,总觉得低人一等,心理负担很重。一些高职学生的家长更是对子女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一事实不满,产生自卑,家长的这种自卑感更加加重了高职学生的自卑。

(三)传统观念的和经济水平不平衡的影响

在人才招聘中,许多用人单位考虑到长期效益,在招聘人才中首选的是男性,同时一些特殊专业方面,不可否认的是男性的能力要略高于女性。以医疗器械维修专业为例,在江苏乃至上海、广州等地的招聘单位中,有近6成的单位希望招男生,在条件相同的毕业生中,首先考虑的也是男毕业生。

农村的毕业生存在自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成长环境要比城镇的毕业生辛苦很多,他们承担的责任也更多,在这个物质丰富的生活环境中,农村毕业生相对来说物质生活并不丰富,这也导致了他们精神生活上的缺乏,在和其他同学的比较中,产生自卑。

四、应对措施

(一)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从国家2010年的就业工作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职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9届大学毕业生薪资明显增长,高职高专增长最多。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为1890元,比2008届(1647元)有较显著的增长,明显高于2007届(1735元)。

另外,医学类高职生应该明白找工作不光要看专业,还要依据自己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应该考虑到自身的能力、特长和性格特点,热门未必适合。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人才缺乏,卫生技术队伍中,也大部分是中专学历,无论是从卫生人员的数量上还是学历层次都必须提高,需要大量的医学毕业生,实质上,医学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去属高学历人才,大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

(二)从自身克服就业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掌握就业主动性。要深知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在面试时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扬长避短,保证在正常发挥的基础上争取超常发挥。

高职毕业生不但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还要主动去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认真分析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面对如今的网络社会,主动上网搜寻就业信息也是高职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生存技能。

(三)高职院校要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建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使生涯发展辅导走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这些教师应能客观分析当前社会的职业状况,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进而实现生涯发展目标。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已经进入大学校园,并且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列入大学课程表,盐城卫生职业使用的是医学院校校本教材高职高专版《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程》,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医学类高职生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等心理素质非常重要,这些人格特征可以通过学校教育,采用团体训练和个别辅导的形式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应当在学生入学时建立心理档案,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和心理辅导。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励志电影,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自主、自信、乐观的心态,掌握进行心理自我调控的方法。

[1]郭秀兰,张丽娜.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焦虑心理的调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22.

[2]兰峻.医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4.

[3]韩俊武.浅析医学专科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的个人因素[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4.

[4]顾曼丽,卢建华.试论医学类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猜你喜欢
医学类高职生自卑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