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好电子电工课程的关键

2012-08-15 00:44黑龙江刘晓东
职业技术 2012年6期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训探究

黑龙江 刘晓东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特殊的认识倾向之所以特殊,就在于这种认识倾向总是有快乐、喜欢、高兴等肯定的情感相伴随的。人们总是带着这种肯定的情感去认识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和现象。人对某种事物一旦发生了这种特殊的认识倾向之后,他就会优先地并且愉快地去认识这种事物。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课基础薄弱,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不高,特别是对内容抽象的电子电工课程更是难以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电子电工课程发生特殊的认识倾向,培养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明确专业需要,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兴趣的产生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是在复杂的、社会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要使学生对电子电工课程感兴趣,在开课伊始,教师首先就要在绪论教学中说明课程的重要性。阐明电子电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分析电子电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内在联系。对于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就要告诉他们,该课程是学好汽车电器课程的基础,对于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要他们知道该课程是学习好机床控制和车间配电电路的基础。

中职学生最关心的是就业,特别是就业岗位(工种)。让学生明确学好电子电工课程更是选择工作岗位(工种)的需要。对于汽车修理和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汽车电器修理和机床电器维修岗位是他们的首选。另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无处没有电器设备,家庭电器也不断更新换代,需要大量的制造和维修人员,学好电子电工课程毕业后工作选择的范围大,对自己顺利就业有技术保障。

这是自己的需要、专业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电子电工这门课程就有了兴趣,也就自然地产生了学好这门课程的欲望。

二、结合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从生理基础方面来看,兴趣是与人脑的定向探究反射密切联系的。人类探究新异和变化刺激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形成一种神经活动的巩固指向趋势。电子电工课程的内容是枯燥的,有些概念是抽象的,学生仅有学好这门课的欲望是不够的。要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

实验教学一直以来是众多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因为它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使问题能够透明化。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异感,有探究奥秘的冲动,从而能快乐、认真地学习。比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其定律的字数虽然不多但生涩难懂。教师只是在课堂照书讲,学生是理解不了的,也没有耐心去探究其中的道理。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这时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要问“为什么?”,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出定律的内容。使学生对此定律理解得深刻,掌握的牢固。

在教学中利用欢乐的气氛和适当的类比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在讲“电压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时,教师让一位学生唱一首歌,教师有意把调定的很高,学生唱着唱着就唱不上去了,学生说:“起高了”。教师又定了个较低的调,学生唱着唱着又唱不下去了,说:“起低了”。然后,教师定了个合适的调,学生完整的把这个歌唱完了。教师说,之所以最后能完整地唱完是因为调定的合适。那么,这个合适的“调”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要讲的“静态工作点”。工作点过高或过低放大器都不能把信号完整、真实地放大,就会出现饱和失真或截止失真。紧接着教师定量的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很轻松地掌握了静态工作点的概念。从而期待着新知识的学习。

三、加强实训,培养持久兴趣

根据兴趣产生的方式,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地兴趣。直接兴趣是由引人入胜的活动或客体本身所引起的兴趣。直接兴趣带有暂时性的特点。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结果,即由事物的意义所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比较持久的。当然,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两种兴趣同时存在、相互结合对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培养的不是一时一事的学习兴趣,而是使其对整个电子电工课程,乃至对所学专业的所有课程的学习能保持长久地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要注重这一点。特别是对间接兴趣的培养,要给与充分的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实训来引起学生的间接兴趣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在一次实训中,学校给学生买来“五管收音机”的散件,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线路、选择元件、分析原理并亲手焊接、调试。结果,所有学生都按时完成了自己亲自安装的收音机。听到收音机里发出悦耳的声音学生们无不欢呼雀跃。还有一次,学校机械加工车间有几台有电气故障的机床需要维修。教师把课堂搬到了车间,找出车床电器控制线路图,学生们从识读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开始,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分析车床控制电路产生故障原因。最终使有故障的车床都正常地运转起来。受到了车间师傅们的一致好评。使学生深深地感觉到,电子电工课程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也为自己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而感到很自豪。

通过实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成就感、满足感。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电子电工课程的乐趣。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信心。起到了培养学生产生间接兴趣的作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好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中职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能外,更要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本领。培养学生乐学、好学、肯钻研的优良兴趣品质。使其受益终生,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

[1]陈其纯.电子线路[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周绍敏.电工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电子电工实训探究
电子电工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发展路径研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拟仿真技术在电子电工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探索
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运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