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2012-08-15 00:44浙江吕绍全
职业技术 2012年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大学

浙江 吕绍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十二五规划以来,高等教育在教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全国各高等院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对社会的不适应越来越突出。其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应用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在这方面“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尤显突出。“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是教育学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一项教学原则。我们在这一原则的具体贯彻实施过程中运用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努力探索有效地构建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体系,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适应英语教学对社会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

“分层次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一个指导性原则,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环境下实现这个教学原则,各个高校都有各自具体的做法。嘉兴学院平湖校区的分层次教学已经实行了两年,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学院具体情况的分层次教学的体系,同时也确立了一种基本认识,即课堂教学之外,必须有一套支持大学英语学习的系统,而在整个分层次教学体系的运作中,注重并抓住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趋于稳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尤其是大学英语的质量也越加重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面临的教学条件在改变,生源的因素在改变,我们的教学也在时时面对挑战,面临着挫折和调整。目前在我国,社会和个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这就越益需要我们注重分层次教学体系的诸种因素,以完善与规范这个教学体系的运行操作。

一、大纲的要求和改善教学环境的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现在,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多是大班授课,扩招以后,许多院校师资严重不足,大学英语教学班均超过50人,由于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外语技能训练,外语学习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交流和外语输出的作用,大班上课无疑减少了师生间的课堂交流,学生之间基础差距很大,教师顾此失彼,基础好的学生往往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致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因此也就在整体上增加了达到大纲规定的目的的难度:“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具体的院校还会有特殊的情况,以嘉兴学院平湖校区为例,招收的学生属浙江省内第三批,新生中多数人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以2009级的教育系和经管系的8个教学班为例,在新生入学测试和教学中采用复旦大学新生分级试卷测试,及格率为65%,45分以下的却高达20%),学生英语的听说困难较大,而且总体上参差不齐,给教师实施总体教学计划、安排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因此,在学生英语入学水平普遍较为薄弱的高校,怎样施教?如何鼓励其英语学习?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给我们提供了改进教学的思路,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于2009年开始在嘉兴学院平湖校区的物流管理、涉外文秘和服装设计专业布署实施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我们的要求和作法在理论上得到了支持。《课程要求》明文规定:由于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入学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学校的学生入学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坚持分类要求,因材施教(2007:8)。在实施这条原则的实践中,我们也得到了成功的应证,分层次教学后的2009级二年后的全省大学英语三级等级考试通过率为70%,超过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的平均通过率,与此对照,分层次教学前的2008级同期通过率只有53%。继2009级之后,2010级二年教学后通过率均呈上升势态。我们的教学实践可以说明,该教学方式符合英语学科的教学指导方针,贯彻执行“分类指导、分级教学”原则改善了教学环境,符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规律。

二、分层次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作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探讨“(1)促进外语学习的条件是什么?(2)我们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创造这些条件?”(Ellis,1992,引自束定芳,庄智象,1999)。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是一种体系构建,目的是要提供大学英语学习的便利条件,这种体系不仅包括有课堂教学,而且要有一整套课外支持系统,尤其对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较弱的院校更应如此。所以,这种体系的组成实际是一种教学环境的构建,在基础阶段教学中,这种建设包括环境构建与注重学习情感两个因素。

1.环境构建依据各院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操作

这种构建可在总体上由四个部分组成:

(1)按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分层分班新生一入学,就组织他们参加分级测试,并参考高考英语成绩,将他们分为A、B两个水平等级,按不同的方法、步骤和内容,分类施教。A级从第一级开始,按大纲要求,每学期升一级,两年完成基础阶段教学。

(2)预备级教学B级为预备级,从预备级教材开始教学。按照《课程要求》对有关预备阶段的规定:从预备级开始的学生经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应达到三级要求,他们在三年级时还应继续修读四级,达到基础阶段规定的基本要求…… (1999:9)但由于多数高校的基础英语教学均安排在大学的前两年进行,我们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教学进行了调整,以保证这部分学生在两年内完成同A级班一样的规定课程。经学院和教务处批准,在第一年的周末增开4课时补习,在第二年达到同A级班一样的教学进度,参加全国大英四级统考。

(3)滚动机制分层次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因材施教的条件,也在学生之中产生了激励因素。这是个动态的教学机制,在第一学年中每学期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在各水平等级间实行竞争性的滚动机制。

(4)系统支持工程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是课堂内外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这就构成了第一层次的工程关系,即整个系统的主体。大学英语教学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部分学习除了教师要有相应的检查措施和手段外,尚需要有各系和相关部门对学生的督促和鼓励,这便形成了第二层次的关系。学院及教务处的指导和协调是第三层次关系。我们分层次教学的顺利运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这三个层次关系的相互积极作用。

2.注重学习情感是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重要研究因素

因为在外语学习中“情感是学习的发动机,出现障碍会导致学习的停顿”(王初明,2001),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我们将60%的学生安排为A类,同时利用周末的课时,合理地安排好B级班的教学进度,使每学期的A、B级进度同步,期末学生能在同一水平上考试竞争。我们曾将预备级的学生分为二个等级(B、C),以为如此便可以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精心辅导了,结果却是收效甚微,许多C级的学生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三等公民,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努力争上游的动力。后来,我们将B、C二个预备级合为一个预备级,就迅速缓解了基础差的学生的心理压力,配上教师的积极引导,不少B级学生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由此可见,对预备级分得过细反而会挫伤学生的情感,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成功的期望,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激励感。”(杨国俊,2002)

三、体现系统支持功能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分层次教学体系因此需要配备有支持、监督措施。除学校及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外,分层次教学尚要建立良好的课堂内外教学机制与教学检查制度。学校各行政部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和支持也主要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1.建立课堂内外的教学机制

每学期的教学均根据分层次教学要求,在学期初作好周密的课堂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充分的英语学习材料和得到充足的英语训练机会。《大纲》中规定: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2(1999)。在入学时基础较差的院校,学生在基础阶段应不低于1∶3,基础特别差的学生甚至应不低于1∶4。我们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学生课外自学的内容及测试(检查)方式与时间。同时我们注意到,英语学习是一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们在寒、暑假的日子不可忽视,不可将英语学习束之高阁,到开学之时又来重新适应。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计划里,同时还有给学生的寒、暑假自学任务,并布置在下学期开学时进行测试检查。

2.期中检查制度

这是在学期中段设立一个常规制度,对教、学双方面进行评估、检查。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束定芳,庄智象,1999)设立检查的一个方面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任务、计划、课堂教学的反应,单纯的期中考试是绝对达不到这种目的和预期效果的。教学检查中可以通过学生书面意见,座谈会等形式达到与学生沟通、促进他们积极情感的作用。检查的另一方面是促进教师在分层次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整自己的角色。

虽然外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绝不可低估教师的作用,教师集学生需求的分析者、课程制定者、教材编写或改造者、课件制作者、顾问、辅导者、教学组织者、教学研究者等众多角色于一身,主要目的在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听课后与老师交流,检查教学计划、进度执行情况,检查课外任务、作业布置、检查批改的情况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教师以育人为天职,师德和专业能力建设与教材教学方法也是我们需要抓好的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外的外语教学界已将教师作用的研究纳入了重点研究课题,就连习惯称之为“师资培训”(Teacher Training)一词也从理念上改为“师资教育”(Teacher E-ducation)和“师资发展”(Teacher Development),着重于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同时也不忽视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为确保教学在正轨上运行,促使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不断更新教学理论和实践,采取某种形式的检查、激励措施也是必要的。

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体系的构建,一定要适应具体的院校情况,但在学生入学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院校,系统的支持工程是必需的构建项目。

四、结束语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一个指导性的教育原则,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框架下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教学体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长期过程。我们在本文中只列举了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一种营造教学环境、体现系统支持的模式,而利用好支持系统的各个层面,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确实还有许多课题可做。在我国加入WT O,步入全球化经济运作的今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的需求对我们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在大学英语的应用提高阶段营造合理的学习环境,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修订本)[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84.

[3]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5.

[5]杨国俊.论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化策略[J].外语界,2002,(3).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