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调动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

2012-08-15 00:42唐素华
文教资料 2012年10期
关键词:调动智力汉语

唐素华

(新疆教育学院 双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多元智力调动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

唐素华

(新疆教育学院 双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智力定义和测量方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拓展了对智力的认识,引起了国际心理学界与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针对区内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的情况,论述了多元智力的特点,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的八种智力促进汉语课堂教学。结果表明,恰当巧妙地调动学生的多元智力,将使汉语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元智力调动 少数民族学生 汉语课堂教学

1.引言

加德纳将智力定义为:“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1][2]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先后共提出了言语一语言智力、逻辑一数理智力、视觉一空间关系智力、音乐一节奏智力、身体一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和自然观察者智力共八种智力[3]。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智力定义及测量方法提出了挑战,拓展了我们对智力的认识,引起了国际心理学界与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并成为许多西方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2.多元智力的特点

2.1 智力具有普遍性、差异性和发展性。

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拥有上述八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的智力差异[4],既有个体相互之间的差异,又有个体内部的差异。而文化则是影响其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每种文化或社会对不同的智力有着不同的评价,使得个体在各种智力的发展上有不同的动机,也使某一社会的人群在某些智力上可能高度发展。大部分人仅能在一两种智力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人都有能力使所有智力发展到适当的水准。

2.2 智力通常以复杂的方式整合运作。

每种智力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其他智力的独特思考模式。然而它们并不是独立运作,而是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由此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力相对独立存在。它们错综复杂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整体,以组合的复杂形式发挥作用。

2.3 智力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每一种智力都包含着数种次类智力。例如音乐智力包含了演奏歌唱写谱、指挥、批评与鉴赏等次类智力,所以一个人可能歌唱得不好却很会作曲,不会演奏却善于批评与鉴赏。其他种智力也都包含有各自的多种构成要素,且都有多种表现方式。

3.多元智力调动与汉语课堂教学

多元智力在教学上的运用可以分为三大类型:(1)强调单项智力的培养;(2)运用各种多元智力渠道,达成某项学习目标;(3)兼顾单项智力的同时运用多元智力来增强教与学的多元渠道和效果。这三类中跟汉语教学最有关系的是第二类,就是运用多元智力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5]。现在,从学前教育到大专教育,从成人教育到特殊教育,多元智力理论被广泛应用。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多元智力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

3.1 调动言语—语言智力,促进汉语课堂教学。

言语—语言智力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教师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调动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

3.1.1 听。诗对区内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汉语教师可以通过朗诵古典诗词,使学生体会节奏和谐的韵律。充分显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的审美特点。诵读可以把诗歌的回环往复和一唱三叹的音乐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觉。朗诵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有色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诵,有利于增强文章中语言文字的可感性,激发学生的真实的情感和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3.1.2 说。教学中需要为学生的说话去营造一种合适的氛围,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访谈、答问、朗诵、看图说话、口头复述、口头作文和演讲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语感,激发其语言的潜能。

3.1.3 读。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其次,为理解而进行阅读。最后,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

3.1.4 写。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让学生每天记录班级的新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诗文和名言进行积累等。

3.2 调动逻辑—数理智力,促进汉语课堂教学。

逻辑—数理智力指有效地运用数字及进行完好推理的能力。在进行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逻辑—数理智力是不可缺少的。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上下文意思猜测不熟悉的词语含义,对相近的词义进行辨析,还可以更改原文的词语,让学生对词语进行比较。对于条理比较清晰的文章,教师可以打乱文章顺序,让学生重组排序;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已知的文中信息推理故事的情节发展;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字面意思、细节的暗示和逻辑关系,推敲作者的态度,进而深层理解文章的含义。

3.3 调动视觉—空间智力,促进汉语课堂教学。

视觉—空间智力是指人能够准确地感知视觉、空间世界和完成知觉转换的能力。此种智力包括对颜色、线条、形状、阴影、空间及这些因素间关系的敏感性。它包括以视觉能力和图形的形式呈现视觉或空间思维能力及在空间矩阵中对自己准确定位的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板书、录像带、多媒体、幻灯片及各种图表道具等调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能,结合语言文字特点,给课文配插图,让学生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可视形象进行诠释。

3.4 调动身体—运动智力,促进汉语课堂教学。

身体—运动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及情感的特殊技能及运用双手制作或改造某些产品的能力,表现为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有效调用身体语言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大多数学生喜欢表演,但是要想演得生动,首先必须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和想象。因此,教师进行一些故事性很强的记叙文或小说教学以及戏剧教学时,就可以用角色模仿和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好的把握。

3.5 调动音乐—节奏智力,促进汉语课堂教学。

音乐节奏智力的关键点是对声音的旋律、节奏、音色、音质等的敏感。文字和音乐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的感受,调动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是感情,两者之间互有长短。所以,有时候,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利用音乐长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深刻地去体会文章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诗歌教学中,“意境”的学习与体会是至关重要的。

3.6 调动人际交往智力,促进汉语课堂教学。

人际交往智力的重点是在交流中体察他人的情绪意愿、和谐处理人际关系。角色扮演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发挥与团结合作的机会。另外还可以把学习小组分为两种形式:同质和异质合作学习小组。这样能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此基础上,发掘自身潜力。同时,还可以在协同工作时取长补短。

3.7 调动自我内省智力,促进汉语课堂教学。

自我内省智力指对自我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行为的能力。表现为对自己的准确描述,了解自己内部的情绪、气质、动机、意图及愿望,有自知、自律和自尊的能力。教师应该运用多种形式为学生进行反思提供交流的平台,如开展“我的学习反思”演讲会,进行“学习反思日记”的展览,“我与学习反思”交流会,等等,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反思的积极性。

3.8 调动自然观察者智力,促进汉语课堂教学。

自然观察者智力的重点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与分类的能力。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猜谜语活动;描述学校或宿舍情况(学习表示方位的句型),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区别形似汉字;用汉语写观察日记;写对一些照片的简短说明;叙述一次旅游和参观的经历,等等,从而促进汉语教学。

4.结语

学生之间确实存在着智力分布的差异,但这种智力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从汉语课堂教学的意义上来说,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不在于智力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而是在于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学生智力的优势促进汉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对区内少数民族的汉语课堂教学,其中语言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交际技能,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关系最为密切,但是并不仅仅和言语—语言智能有关。要学好并熟练使用语言,还牵涉到其他智能。因此,如果能巧妙地调动学生的多元智力,将对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发挥重大作用。

[1]Howard.Gardner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2]吴志宏等著.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哈维·席尔瓦等著.张玲译.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M].教育研究,2000.

[5]姚道中.试论多元智慧与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2):99-101.

新疆教育学院课题(XJJY201005)。

猜你喜欢
调动智力汉语
学汉语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