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政治认同

2012-08-15 00:42黄昆
文教资料 2012年10期
关键词:意识政治思想

黄昆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政治认同

黄昆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对和谐社会民主政治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总体较为积极向上,但仍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必须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大学生 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理念,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当代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执政党最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因此,研究大学生政治认同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民主政治的稳定发展,已成为每一个理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

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指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所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其与政治体系保持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相应的行为活动。[1]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良好,但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一)政治共同体认同。

政治共同体认同当前主要指对国家及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关心国家大事,重视国家利益。我于2011年10月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99.2%的被调查学生 “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非常自豪”,98.3%的学生赞同“热爱祖国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反映出大学生对国家的强烈认同。同时,大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成绩也普遍较为认可。在教育部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中,89.6%的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但同时,大学生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也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和困惑。在对待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的关系上,只有42%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二)政治制度认同。

政治制度认同主要包括对当前社会制度及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同。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可程度较高,尤其体现在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充满信心。教育部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98.1%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86.8%的学生对 “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但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较高认同不同,大学生对于我国当前基本政治制度表现出的更多的是茫然。许多学生对于基本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的具体内容及运行机制却不甚了解,表现出一定的政治认同茫然和冷漠。

(三)政策及政治效能认同。

政策认同主要表现在对现今实施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认同。而政治效能认同是指对政治性公共政策的绩效,即所带来的公平和效率程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认同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对于近年来政府工作绩效给予较高评价。如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99.1%的学生对党和政府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由于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等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大学生在肯定政府政策及绩效的同时,也对其效能产生一定的质疑和失落感。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对于政府在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有较多的质疑,分别有57.7%、63.7%和48.2%的人认为在这三方面,政府所做的努力很不成功。

(四)政治价值观认同。

政治价值观认同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主要体现在对于理想、信仰等方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代大学生大多怀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体现出大学生对主导政治价值的认同和政治信仰上总体的坚定性。但各种调查也同时显示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多元化,政治信仰趋于淡化等特点,突出体现在对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上。在我所做的调查中,当问及你的“入党动机”时,回答“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占56.3%,回答“把它当做荣誉的标志”的占20.6%,还有8.4%的学生回答“随大流”。入党这个原本是非常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神圣的政治选择,却在当代大学生中带有了如此多的功利色彩,这突出表明当前部分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现实化、功利化的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认同培养中的困境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和巩固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中存在政治情感冷漠、政治价值观功利化等问题,暴露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和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

改革开放促进社会政治文化发生较大转变。人们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改革创新意识、法制观念、开放多元观念、公开竞争观念、社会责任感、科学和理性选择取向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都表明作为政治文化核心的价值系统发生了深刻转变。[3]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仍深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传统政治文化价值观念有三个最突出的特征:政治上的盲从、经济上的平均主义和道德上的绝对整体本位主义。[4]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过多强调了整体性、权威性、服从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压抑了学生合理的政治诉求,并造成了一些错误观念,如过度强调自我中心、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在学生中有所蔓延,严重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和稳固。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缺乏对我国政治制度及政府政策的基本认知教育。许多学生不清楚国家机构的设置、分工,不知道法律、法规、政策从何而来,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仅有高目标的理论教导,缺乏现实政治运行的基本认知,很难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政治认同。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缺少基本的政治学理论教育。这使学生难以用理性的、“政治人”的思维考量现实政治的种种现象,对于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容易失之偏颇,同样不利于政治认同的形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

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是各高校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至今仍以理论灌输为主。而这种教育和灌输通常表现出理论与实际脱离,教育教学内容重复并缺乏层次性,强制、单向灌输且形式单一等特点,缺乏对学生政治参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政治认同在大学生中带有主导性,缺乏牢固的基础,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上,一旦进入社会,这种不稳定性就会急剧地表现出来,甚至会危及原有的政治认同,导致目前一些大学生出现公民意识不足、政治行为功利化严重等政治认同缺陷。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促进政治认同的形成

(一)转变观念,树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是指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养其主体性——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促进其自由而全面地发展。[5]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只有真正把学生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抛弃过去那种静止、守旧、单一、不尊重人的教育观念,才能真正唤醒、激活大学生个体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使他们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对自己对社会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体。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发挥,能够促使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而理性地思考,把对于现实政治情感上的认同转化为行为上的积极参与,实现政治认同的稳固性和持久性。

(二)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我国自古有强烈的“臣民”传统,近代以来公民教育也不成系统,因此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百姓”意识,而缺乏公民意识。大学生政治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很大一部分源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不足——权利、法律意识模糊,公共精神缺乏。实施公民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提高其实效性的客观要求。因此,高校应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权利意识教育为核心,突出法律意识、公共精神、国家观念等的教育,加强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认知教育。这种基于真正了解和全面认识基础上的政治认同,才可能具备长期性和稳固性。

(三)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大学生政治实践能力。

当前无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政治认同,都存在知行脱节的情况。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从学校而言,主要是要营造好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高校要转变管理作风,推行民主治校,锻炼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如:在学生组织选举中减少人为干预,真正放权给学生,使学生在实践中正确理解民主的运行规则,并提高权利素养。此外,从全社会而言,应逐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合力机制,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加大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力度,为他们表达政治热情、政治愿望提供广泛的机会。[6]通过政治实践,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王晓燕.成长中的政治人——角色社会化与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变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139.

[2]张梅花.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28.

[3]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31.

[4]王增收.从公民政治认同的缺失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5,(9):128.

[5]刘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实现问题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1,(1):129.

[6]张安强.论高校政治文化建设[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0.

猜你喜欢
意识政治思想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