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08-15 00:42杜先伟
文教资料 2012年10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杜先伟

(淮阴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杜先伟

(淮阴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因此,理应成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经验总结。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简称“三进”),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因此,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首先,它是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能够得以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保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理论基础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伟大成果为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基础理论上一脉相承,都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在纲领目标上一脉相承,都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它就是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理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其次,它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另一方面它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可以说,它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因此,理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他们中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加强大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如果动摇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精神支柱,动摇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因此,当前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干扰挑战,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和影响。而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巩固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只有紧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抓住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核心,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才能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始终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从而为大学生奠定扎实的思想根基。

2.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它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思想,又指出了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还任重道远。然而,现时代的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他们沐浴在阳光下,生活在幸福中,没有亲身经历过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过程,感受不到中国社会发展的艰难和困苦。因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大学生,就是让大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知道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让他们倍加珍惜,怀抱感恩,正如十七大报告要求一样,要“永远铭记”。更重要的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因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大学生,就是要教育他们既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和力量。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构筑大学生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纽带,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主义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价值去向如何、行为表现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否成功,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大学生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和积极进取的,但同时也是多元、多层、多维、多变并存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表现也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多样的环境和观念中教育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主导价值,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正是契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这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4.坚持科学发展观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对人的发展要求。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是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教育,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一方面指要坚持民主平等的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追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指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宗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其次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既要得到发展,又能够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学生的协调发展,就是指学生的个人发展要与社会、自然,以及学生身心同时和谐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既要立足现实,又要有远大目标;既要注重满足眼前需要,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因此,面对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总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就是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其思想体系、基本原理、方法和精神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将来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大潮中建功立业。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