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议价博弈分析

2012-08-15 00:47温文超
对外经贸 2012年7期
关键词:议价俄方中俄

温文超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合作领域进展迅速,一方面得益于两国在经济发展上的互补性,另一方面也由于俄罗斯积极寻求以能源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以便争取其在世界各国中的影响力。但由于长期双方在能源合作中形成的路径依赖,即缺乏更长远的能源合作规划,试探性、随机性明显。在合作中由于缺乏信任,双方在谈判中相互议价,以至于协议达成非常缓慢,从而产生了经济与效率的损失。本文基于议价博弈分析的相关结论,得出双方进一步能够更加高效发展能源合作的启示,以便寻求达成更深入的合作机制,从而使得能源合作能够充分促进两国经济发展。

一、中俄能源合作制约瓶颈

中俄能源合作作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国经济影响深远。能源合作不仅是两国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但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在能源合作中也产生了波折与不确定性,成为制约两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中国在对俄能源合作中缺乏较为系统的战略意识

中国在对俄能源合作方面缺乏长期战略规划,能源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受制于本国经济发展规划,与俄方在能源合作方面更缺少深入交流。另外,中国在加强能源进口多元化过程中,对中东及其他石油输出国依赖度较高,虽然认识到俄罗斯能源地位重要性,但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二)俄罗斯对中国有所顾忌和猜疑

俄罗斯对中国长期采取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并且保持着对中国的战略警惕,在和中国交往中非常矛盾,一方面意识到中国巨大的市场与合作前景,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威胁论”的存在,俄方也担心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对俄经济构成威胁,最后会影响其国际地位。在能源合作中态度并不明朗。因此,中国在与俄方进行能源合作谈判中一直很被动。

(三)俄罗斯寻求利益最大化

俄罗斯利用亚太地区国家间能源的竞争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俄罗斯在与亚太国家的能源交往中,把能够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作为重要目的之一。有学者指出:中俄关系表面上十分稳定,其实相互之间仍然存在着不理解与不信任。在能源合作中,谈判历时时间过长,在签订具体能源协议时俄罗斯总是犹豫不决,对于已签订的协议,俄方经常突生骤变,使得中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总之,中俄双方在能源合作中缺乏一个健全高效的运行机制。该机制应该包括合作协议,保障协议运行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制度方面的因素。因而在具体合作中,中俄双方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完成。

二、模型推导

中俄能源合作的过程类似于议价博弈的过程,即双方都想在该过程中获得自己想要的收益,然而由于不信任,期望不同,过程中产生损失,最后制约着两国获到更好的经济收益。本文借助于鲁宾斯坦议价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推导以及均衡存在且惟一性,证明在议价过程中有双方可采取的最优策略使得收益最大化,进而为解决中俄能源长期合作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便深化合作进程。

(一)引言

两个参与人,A和B,按照如下的轮流出价顺序就分割大小为1的蛋糕进行议价。假设在时点0,参与人A给参与人B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就是对如何分割蛋糕的一个方案。若参与人B接受这个价格,协议可以达成,双方则根据这个价格进行蛋糕划分。否则,若参与人B认为A的价格不合理并且不接受,则B会在时点1时给出另一个自己的价格。若这一价格被参与人A所承认,则协议可以达成。不然的话,参与人A会在时点2给出另一个价格。这个不断重复的议价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双方都可以承认的价格出现才会终止。

比如,假设在时期0时,参与人A给参与人B出价为1/2并且遭到拒绝;进一步假设贴现因子为0.9,参与人的保留价值将在时期1上升到0.556,在时期2上升到0.617,在时期3上升到0.686,在时期4上升到0.762…,在时期6,接近于1。因此,只需用几个时期,博弈就陷入一个参与人都陷入的僵局状态。

(二)均衡

设参与人A和B得到的蛋糕份额分别为X*A和1-X*A,其中有X*A=μA以及1-X*A=δBμB。每个参与人的均衡份额将决定于他们自己的贴现因子。同时,每个参与人的均衡份额,随着他们自身贴现率的增加而严格递增,随着其对手贴现率的增加而严格减少。如果参与人贴现率相等,则参与人A的均衡份额/(1+δ)严格大于参与人B的均衡份额δ/(1+δ),当△→0(取极限)时,最后得到两个参与人各得蛋糕的1/2。

采用逆向回归法推导,可以求得:

(1)随着数值趋于1,均衡分配收敛到(1/2,1/2),并且效率损失收敛到1/2。

(2)只要局中人足够有耐心的话,在均衡中一定会有拖延,因而存在着惟一的子博弈完美均衡路径,其中参与人给出非常低的开价并且不断地进行让步。随着趋于1,这个均衡分配就趋于双方份额相等的结果了。然而,由于有拖延,均衡效率损失就收敛到1/2。

(三)结论

通过上述推导过程可知,由于历史依存偏好的作用,中俄能源合作在议价中并不能及时达成协议,只能在不断妥协与让步中逐渐形成可以被双方接受的协议。博弈模型证明这样不仅没效率,而且由于在议价过程中没有具体贸易往来,带来的还有经济损失和效率损失。既然双方在最终会回到应该达到的状态,不妨在开始就坦诚相待,建立可以被双方接受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签订动态协议,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利益一致,减少对双方的负面作用,这是中俄能源合作中的关键所在。

三、启示

在具体建立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双方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尝试:

(一)中国应加强对俄罗斯投资环境的研究并加大对俄投资力度

中国应加强对俄宏观与微观投资环境的深入、客观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俄投资力度。中国的能源企业可以进入俄境内并建立合资、独资企业,这样可以同俄本国企业一样正常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当前,俄欢迎中国企业参与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投资与经济建设,中方可对该地区进行风险评估后进行相关的直接投资,可以同俄石油公司联合投资,或者与有风险投资经验的大型跨国公司联合投资经营。总之,在该地区的能源合作中,中国必须争取主动才能在以后的合作中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

(二)价格的制定应更多考虑到双方的利益均衡

在能源合作价格谈判与制定的过程中,中俄双方应秉持双方长期合作的态度,制定能被双方普遍接受的价格,不要只注重本身利益的最大化,价格机制的形成可以借鉴国际能源合作中的相关条例以及协定,争取实现双方合作共赢,双方应充分认识到能源合作不是零和博弈。

(三)制定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中国必须制定自己的长期能源发展战略,使得石油出口国了解中国的能源合作前景以及长期战略规划。具体到管理机制的建立,一方面需要政策支持与相关政府机构的扶持,政府应加强宏观层面的政治协调,为企业合作打开通道,也应向本国能源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中国能源企业积极走向国际化,寻求国际能源储备。这样更有利于能源合作的健康稳定进行,进而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四)俄方应加强政策法规和基础设施建设

俄方应致力于改变政策法规多变,税负较重且复杂,金融体系不健全,外汇管制苛刻,治安不稳定等影响投资与合作的因素。

(五)俄方内部利益集团之间应搞好平衡与协调

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利益集团、俄罗斯管道运输的利益集团、俄罗斯铁路的利益集团在对中国能源合作政策方面不断对政府施加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着俄政府对中国能源合作方面的决策,使俄政府犹豫不决。这些利益集团以维护并实现本集团利益为出发点,对中俄能源合作直接产生影响。因而俄方应更好地调控和解决利益集团与政府、各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存在不同的利益和意见分歧情况下,实施统一的对外战略。

总之,中俄双方应通过更为广泛的交流与谈判协商达成合作共识,只有建立务实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1]冯连勇,郑宇.中俄油管线与能源合作问题的博弈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4).

[2]李俊江,孙黎.中俄能源合作与技术合作现状及前景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9(2).

[3]徐宣全.超绝对利益视角下的中俄能源合作[J].商场现代化,2006(14).

[4]宋延旭,潘澍.中俄能源合作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1(8).

[5]王郦久.俄罗斯东方能源外交与中俄能源合作[J].现代国际关系,2006(8).

[6]武伟,司岩峰.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进程迟滞因素透析[J].经济论坛,2007(6).

[7]方婷婷.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能源合作以及中国的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4).

[8]徐娇,曹英伟.突破中俄能源企业合作瓶颈的对策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1(4).

[9]赵自坤.中俄能源合作——基于双方能源状况及战略的分析与展望[D].郑州大学,2010.

[10]孙璐,胥江成.中俄天然气合作博弈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9).

[1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2]赵耀华,蒲勇健.博弈论与经济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3]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议价俄方中俄
俄外长: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调查透明度不抱期待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美开出挽救《中导条约》条件
二次议价该管不该禁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二次议价不宜作为医保支付标准
这样的二次议价为什么不提倡
“二次议价”解禁在即?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