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012-08-15 00:47孙彬
对外经贸 2012年7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孙彬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对“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作出了部署。按照报告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当代大学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巨大和极具创造性的群体,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心理趋向成熟的时期,其价值观也在形成中,因此了解他们的价值观现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实他们的价值观,既具有紧迫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治价值观趋向多元

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基本政治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政治理想、政治现实的基本评价及价值倾向。它决定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素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6年来,我国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整体健康向上,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愿意为改革开放和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但是,随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和转型期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倾向日趋凸显。根据“青少年价值观测评指标体系模型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反映,在“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真理”的调查上,有17.3%的大学生“说不清楚”、有7%的大学生持否定态度;在“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指导中国科学发展”的调查上,有14%的大学生“说不清楚”、有3.5%的大学生持否定态度等。这些说明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思考,具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崇尚公开竞争,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在政治价值观取向上不再从单一维度而是从多维度考虑,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二)人生价值观趋向功利

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时期,长期以来我们倡导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传统价值观与西方倡导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冲突日趋突出。根据“青少年价值观测评指标体系模型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反映,在“入党动机”的调查上,14%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追求“政治荣誉感”,而谋求仕途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学生也有相当的比例。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比以往更加注重现实和功利,注重实用、实惠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功利化倾向。

(三)道德价值观趋向脱节

道德情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但是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结合不紧密,即“知”“行”脱节。根据“青少年价值观测评指标体系模型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反映,以“垃圾分类”为例,表示会遵守垃圾分类规定的占37.5%,其中坚决认为自己会付诸行动的学生仅有17.4%。另外根据江苏省13市大学生道德知行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道德知行离差率为16%,其中在诚实守信、热爱祖国方面的离差率高达27%和30.2%。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知”的水平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但“行”却远远跟不上。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意义

“任何社会意识的作用力取决于其掌握群众的数量和影响其思想的程度,意识形态工作一定意义上是争取人的工作,其着力点是赢得人心、争取人心。”针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既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自觉抵制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言论,自觉抵制社会上错误思潮对自身价值观的影响,进而为其价值观的成熟奠定思想基础。

(二)加强、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高校的基本任务就是用科学的理论、进步的思想、正确的观念来教育人、引导人和激励人。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干,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三)引领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知行合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路径

科学的价值观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在人的头脑中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大学生的思想具有可塑性,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原因。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

(一)找准结合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荣辱观教育而展开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导向,注入了活力。具体讲,首先要根据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重点、取舍教材。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讲授中,可以结合公民教育,在大学生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专业领域内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伦理道德观。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授中,可以结合“六个为什么”,以事说理,重视引导过程教育——得出结论的正确思考过程。最后实施专题化教学模式,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专题化教学模式就要打破教材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采用跳跃式的方法,构建问题式教学框架,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和工作中去。

(二)确立关键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快速发展

“文化如细雨,润物亦无声”。李长春在2006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培育的体现教育目标、校园精神、优良作风等方面内容的文化形态。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启迪大学生的心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它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1.充分发挥高校各类新闻媒体的引领作用

大学生群体既有追求挑战的个性释放,又有尊重社会公益的群体一致。所以可以通过打造校园网络、校报、宣传橱窗和广播站等媒体,针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宣传教育,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

2.充分发挥高校团组织、理论性社团的促进作用

高校团组织、理论性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和素质拓展的平台,可以不断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建立的学习型团组织和理论性社团,使学生在其中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真正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的。

3.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实践的融合作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性认识基础。它以“识国情、长才干、作贡献”为价值导向,以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社会顶岗实习等为载体,能够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和社会的作用,这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探索着力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知行合一

1.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表率作用

一种核心价值理念能否在社会上成为主导力量,关键看创造和宣传这种体系的精英与普通群众之间的交流能力。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关键看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完善。《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高校两课教师以及思政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拓展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学高为师”;要清楚价值示范和价值规范的吻合性,身体力行,做学生的引路人——“身正为范”。

2.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点或者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而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周围同学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所以,大学生党员要敢于担当,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思索,开拓创新,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发挥示范作用。

3.充分发挥日常生活教育的衔接作用

美国实用主义大师杜威说过,“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种价值观认同教育,知行统一是检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的最终指标。我们以往忽视日常生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变成了空洞的阐释、枯燥的说教。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深入大学生的心扉,并真正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同、接受,就必须发挥日常生活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衔接作用。

马克思曾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我们只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索,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2004-08-26.

[3]林涌谋,郝志刚,陈曦.当代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2):85-86.

[4]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22-24.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