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特色数字资源研究述评

2012-08-15 00:54杨文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数据库特色数字

杨文建

(重庆教育学院图书馆,重庆400067)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也使其具有了专向性的信息服务的能力,在这种前提下,特色数字资源建设需求便于本世纪初在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迅速萌发,甚至一些公共事业单位[1]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数年之间,特色数字资源的数量急剧攀升,然而,在积极建设特色数字资源的同时,资金、维护、版权、后续发展方向等等问题也接踵而来。

国内特色数字资源的相关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起步相对较晚。除了国外数字资源建设所面临的建设标准、版权问题外,国内的特色数字资源建设还存在着诸如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全局统筹、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虽然国内近年来加大了对特色数字资源的重视,以上情况得以好转,但是特色数字资源的服务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整合等问题逐渐暴露出国人在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上的不成熟[2]。

1 国内特色数字资源研究

纵观国内特色数字资源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特色数字资源理论研究、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实例、特色数字资源的发展动向三个方面。研究对象大部分研究着眼于高校,包括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自建资料室等,另外公共图书馆和地方力量也是数字资源的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具体如下:

1.1 特色数字资源理论

有学者提到,我国的特色数字资源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起步阶段(1995年之前)、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1~2006年)[3],总的说来,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速度相较于2008年前后有所回落。高校图书馆作为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操作的主体,其相关研究对完善和发展数字图书馆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色信息资源的选题、建设和应用维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特色数字资源的利用[4]。同时,通过何种方式解决版权问题(包括:合作共建与购买相结合的方式;赠予方式;合理使用方式[5])也是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

1.1.1 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模式与使用预期

在选题上,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选题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需求原则、特色原则、优势原则、保护原则[6]。

建设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般来说,有高质量馆藏纸本资源的机构,可以通过对馆藏纸本特色资源的数字化来建设[7];购买数据库建立特色资源系统;自建数据库对特色数字资源的整合开发[8]。除依靠自身力量建设外,还可通过技术托管为手段管理、主讲教师为主导建设、学术带头人为主体建设的多种创新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模式[9]。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也是建设手段之一,但是资源建设前期的投入需求较大[10]。

在成果的使用预期上:①成果资源可分为免费公开资源、无版权资源、需申请版权的资源、珍贵资源等级别;②服务方式可分为网络免费浏览和下载、请求文献传递、数据源购买或使用许可、成果转让等不同形式;③服务对象可分为项目承建单位、成员馆、普通用户、其他行业科研机构、联盟集团、信息中介商与咨询公司等,也应分别制定相应的服务政策[11]。

1.1.2 实施技术

从收集到的资料看,“自建特色数字资源解决方案”TRS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可实现集数据加工标引、建库、发布和检索服务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全文)库建设[12]。而针对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方正德赛(DESI)系统软件能有效的支持特色数字资源库的开发工作[13]。同时,以TPI作为建库平台,按照一定的步骤,利用元数据标引工具(MET)和分类工具对数据进行标引和分类,使用TPI中“内容发布工具”的“WEB发布向导”也可以完成特色数字资源数据库的发布[14]。

1.1.3 特色数字资源筛选方法

由于特色数字资源的构成内容的稀缺性,在其资源的入藏筛选上,大致方法有:调查法、比较法、分类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学方法[15]等。

1.1.4 特色数字资源评价体系

自建数据库评价原则:整体性和联合性;服务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全面性和灵活性;针对性和代表性;规范性和准确性。自建数据库评价指标分析:数据库的内容:数据总量,数据质量,内容更新频率,全文数据;检索系统及其功能;数据库的使用情况;成本核算[16],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业界认可的较成熟的特色数字资源评价体系。

1.2 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实例

1.2.1一般高校

高校作为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主体,在此问题上所起到的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是其它单位无法比拟的。从收集到的文献上来看,目前基于个体单位的实例研究包括:北方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深圳大学的自建数据库、安顺学院自建数据库、辽宁大学文献保障体系数字平台工程方案、长沙矿山研究院图书馆基于ACCESS的数字资源建设实践,以及湖南大学图书馆“海内外湘籍名人作品收藏中心”等等。

1.2.2 高职高专

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具有建设特色数字资源的需要,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是当今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17],特别是一些正在积极准备迎评的院校更是以打造特色资源作为迎评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在资金和建设力量上,相对一般高校较弱,在建设上也会呈现相对的劣势。具体问题诸如:需要加大自建数字资源的投入,使资源建设规模化[18];自身力量相对较弱时,需要联合其它大学建设数字资源[19];而对于专升本类院校的建设特色数字资源的需要,在实现方式上可以采用:一是依靠当地宣传文化职能机构的法律政策支持;二是主动与所在地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机构联系、合作;三是向出版发行机构订购相关文献[20]。

1.2.3 学科分类

同时,基于各种类别的资源也有相关研究:美术类[21]、纺织类[22]、体育院校[23]、民族高校[24]、军事院校(特色医学资源和军事医学特色资源建设相对滞后)[25][26][27]。然而,一些非热门行业类院校的数字资源建设还存在由于行业的在发展上的被滞后,导致了虽然在建设特色数字资源的问题上需要付出了更多的精力,但是建成资源能发挥的实际经济效益严重滞后的问题[28]。

1.2.4 区域资源

(1)地方资源。“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就是一种将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以文字、图像、声音为载体的信息进行数字化整合和加工,并通过互联网的发布和传输,成为全球共享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资源[29]。地方高校图书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地域自然资源特色和地域经济特色所建成的地方特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都能产生积极作用,是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30]。相对于具有完整的学术队伍和经费来源的院校单位来说,地方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相对比较困难,除少部分地区能够依托学院进行地方特色资源数字化外,大部分地区只能依靠地区力量来建设。具体实例有:海南记忆网、热带农业文献资源库、“海南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延边地区数字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海南地方文献题录数据库、海南旅游资源数据库、港、澳、台报刊特色资源、庆元县县域文化建设、温岭市图书馆特色资源等。

(2)省域资源。从目前收集到的文献资源来看,针对省域特色资源建设的研究相对来说不是很充足,仅有吉林[31]、贵州[32]、安徽[33]、江苏[34]、浙江(特色资源创新管理ZADL建设)[35]等地涉及。

总的说来,在成果的数量上是值得肯定,但是存在以下不足:地域分布沿海多于内地,如新疆、西藏地区的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很薄弱;有大学作为建设主体的实现能力很强,而只依托地方力量的,在建设力度和发掘深度上有待提高;资源建设重复、跟风。

1.3 特色数字资源发展动向

特色资源建设的目的是有效发挥当前的人力物力来提供某种专向性的信息服务,然而在建设中普遍存在缺乏协调合作意识;过度追求特色而忽视了自身价值;急于求成导致完成质量降低;开发深度不够;缺乏适应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专业人员,建成后却不宣传导致使用率极低等现象。另外,也未有对知识产权提起足够的重视[36]。所以特色资源的联盟化服务、省域内资源共建共享、集成服务等就成为了特色数字资源必然的发展动向。

2 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弊病与发展保障

当前特色数字资源的问题大致可以归为:立项范围偏窄,学科分布不均;单线建设为主,合作机制不够;数据量偏少,整合力度不足;资源组织不够合理,导航效果一般;宣传报道不够,共享能力不足等等。在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诸如特色资源建设的合理定位、整体化与模块化、系统平台的选择、文献信息组织质量、标准化与规范化、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等[37]。

所以为了保证特色数字资源的发展,或许可以建立如下的制度:

(1)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当前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存在一定的跟风问题,大大小小的特色数字资源相互包容,同时,依据当前的数字资源服务商的发展速度来看,某些建设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有必要建立严格的特色数字资源审批制度来约束相应行为。

(2)省域一级严格监控建设流程:在建设过程当中,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建设中断、质量下降、有量无质问题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得到一些更正。

(3)利用法制来促进特色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开放服务:由于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依托的是某些大学、区域的资源来进行建设,在建设完成过后往往会产生一些保护色彩,甚至排外行为,作为建设的一个基本初衷就是为了知识的传播,那么一些必要的法制来促进资源的共享也就无可厚非,当然,一些私人或个别的小团体数字资源建设行为不包含在内。

[1]谢宏伟.报业集团特色化建设与信息服务[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4):123-124.

[2]唐彬,胡德华.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2):79-81.

[3]王小琼.我国图书情报系统自建特色数据库研究概述[J].现代情报,2007,(12):28-30.

[4]张延敏.我馆西部特色资源建设与思考[J].现代情报,2007,(8):173-175.

[5]喻虹.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以广西图书馆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为例[J].情报探索,2009,(6):61-63.

[6]杨宁莉,刘家新,于晓燕.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选题方案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6):54-56.

[7]金银琴,周安.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5,(9):108.

[8]刘金霞.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8):174-175.

[9]杨婉萍,王小明.高校院系资料室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新模式探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17(3):41-43.

[10]纪元霞,陈雅雪,赵海霞.基于机构知识库构建的特色资源库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8):42-44.

[11]纪军.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以湖州文化数字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0,(3):85-87.

[12]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RS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EB/OL].[2011-3-26]http://wcmdemo.trs.cn/pub/zfys/gwy/xxjl/zlxz/200604/P020060413710528909936.pdf.

[13]陈秀云.从我馆古籍数字化谈方正德赛(DESI)软件的应用和问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10):163-165.

[14]张振华,李明.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以“湿地特色资源数据库”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C学科版,2009,(12):17-19.

[15]王爱华,杨晓玉.建设特色数字资源数据库规范标准初探[J].信息系统工程,2010,(9):108-109.

[16]乔杨.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评价与分析[J].晋图学刊,2010,(3):37-39.

[17]杨雪琴.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J].新西部:下半月,2008,(11):146-147.

[18]王英哲.关于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现状的思考——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的调查与分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3):77-80.

[19]胡巧儿.试论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图书馆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2004,(1):24-25,36.

[20]张茜.专升本地方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7):57-60.

[21]郭建永.美术类高校数字资源库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2010,(6):252.

[22]胡朝明,刘茜.高校图书馆纺织服装特色资源库建设现状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67-70.

[23]车锦华.论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形成和建设——以体育院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06,28(2):60-62.

[24]马春燕.我国民族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特色资源建设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1):86-90.

[25]郑屹.对军事图书资料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4:195-196.

[26]王新峰,吕蔚,孙智信,水超.基于TPI系统的军事高等教育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9):23-25.

[27]崔清法,刘传和,李丽.驻京部队医院图书馆、资料室特色资源现状及建设思考[J].图书馆,2008,(5):122-123.

[28]林中华.网络环境下农业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J].农业网络信息,2010,(10):86-88.

[29]李哲汇.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的开发与设计.图书馆,2003,(4):51-53.

[30]徐军燕.网络环境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以桂东南特色资料中心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5):36-39.

[31]周秀霞,王战林,赵海霞.吉林省特色数字资源调查分析[J].情报科学,2010,28(1):90-95,106.

[32]孔辉.浅谈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网页及其特色资源建设[J].图书馆界,2010(2):64-66.

[33]舒和新.安徽省主要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状况调查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0,(5):22-24,104.

[34]范亚芳,曹作华.江苏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7):71-74,105.

[35]胡绍军,刘翔.谈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特色资源创新管理——ZADL建设及特色数据库管理模式的实证探索[J].图书与情报,2010,(6):79-81,112.

[36]王芹.海南省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冷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7,(2):57-59.

[37]毛燕梅.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2):89-91,97.

猜你喜欢
数据库特色数字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答数字
完美的特色党建
数据库
数字看G20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