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师范院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探讨

2012-08-15 00:52宋玥蔷刘冠珠刘志会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科学研究激励机制

宋玥蔷,刘冠珠,刘志会

(长春师范学院科研处,吉林长春 13003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研管理对普通师范院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师范院校不但肩负着为中小学校输送合格教师的使命,同时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范院校的教师作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何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使普通师范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适应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是当前普通师范院校科研管理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普通师范院校重视科研激励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提高学校科研的整体水平

激励是心理学的术语,也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管理手段。就个体而言,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的起点,由此而产生个人内心的激奋,导致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努力达到某种目标的行为[1]。目前,受师范院校自身的特点和科研管理滞后的影响,国内普通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科研整体水平还不算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普通师范院校在其科研管理中通过创设科研扶持基金、颁发成果奖励等激励办法,可以调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使他们突破对科研的认知,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之中,为提升普通师范院校整体的科研水平打好基础。

1.2 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据有关研究表明,人的自身需要、欲望或期望是人的能动性的源泉和动力,一旦这种需要、欲望或期望得到满足或实现,个体的满意度就会增加,有利于巩固和强化他的行为或动机,使他保持或者更加努力,向更高的需要、欲望或期望奋进。由于目前许多评价体系中把科研成果都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因此,在科研管理中重视对教师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既能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取得的科研成果还能有助于个人发展的需要,使其在专业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1.3 有利于科研团队的建设

普通师范院校的科研机构、科研团队等团体都是由教师或专职科研人员组成的。各院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各团体制定的工作守则,只能被动地规范和保证团体中人员的正常工作,对激发个体的主动性起不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激发个体对团队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使个体满足尊重、社交习惯和工作价值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可以促进个体间和团队间的协作,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普通师范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的特点

2.1 重视奖励不重视惩罚

为了激励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许多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成果奖励制度,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或专利的教师给予奖励津贴等物质奖励。多数学校都制定了科研考核标准,要求不同岗位级别达到不同标准,但多数学校对没有达到考核标准的教师并没有给予惩罚,这种只重视奖励不重视惩罚的现象不利于学校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

2.2 奖励的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多数学校的科研激励机制采用物质奖励的形式,通过奖励津贴、扶持基金等方式激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奖励的形式都比较单一。作为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师,都是知识型科研人员,他们除了物质上能够获得一份令人羡慕的收入外,精神上还需要获得一种事业的成就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学校在注重物质激励的同时也应注重精神激励,利用多种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形式,以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科学研究的原动力。

2.3 奖励的力度比较小

普通师范院校科研奖励的力度普遍比较小,在传统的思想中,科学研究更多的是精神,其物质一面谈得很少。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应该突破这种障碍,大胆用物质方式给予奖励或激励[2]。普通师范院校多为省属院校,科研经费受到地方经济的影响,要克服客观因素的影响来自传统观念和文化的思想障碍。

3 建立有效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议

3.1 制定符合本学校实际的激励制度

普通师范院校多为教学科研型院校,多以教学工作为重点,科研工作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也较慢,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多以中青年为主,学校需要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激发他们的潜能,可以制定一些科研激励政策,从而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对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学科带头人,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因人而异地制定激励策略,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激励制度的制定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学校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相互协调。只有制定符合本学校实际发展的激励制度,教师才能从中实现自身的最大收益。

3.2 激励手段多样化

普通师范院校科研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学校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它符合学校的发展和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激励的手段就不能单一,而应该注重多样化。影响激励的效果可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心动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外部刺激的影响。激励的手段要根据双因素理论寻求多样化的方式,同时还要把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在学校科研管理中,应以正面强化的正向激励为主,强化教师的正确动机和行为,而以惩罚为主的负向激励为辅,来改变错误态度,修正不良行为。负向激励是正向激励的有效补充,是正向激励得以充分发挥功效的必不可少的手段[3]。总之,无论运用哪些激励的手段,必须起到鼓励先进、惩治落后的作用。

3.3 激励机制应注重精神激励

激励,不仅表现为物质状态,而且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形态上,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形成全方位的激励[4]。普通师范院校科研激励在注重物质激励的同时,应该更多考虑教师的精神需求精神激励可以通过设定奋斗目标进行,目标既要具体,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让教师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努力实现既定目标;也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进行激励,定期举行科研总结表彰大会,对科研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使他们能得到大家的公认和宣传,一种尊重科研人员的浓厚氛围就会自然形成;还可以通过提供参与机会进行激励,让科研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如发动科研人员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或参加行政扩大会议、教职工代表会议等,充分发挥教师参与科研的能动性。

3.4 增强激励机制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实施有效激励机制的重要因素,透明度直接影响激励的效果,透明度越高,激励效果就越好。普通师范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要达到激励的目的,必须满足透明原则,否则如果过分强调主观作用,或者不按规章制度暗箱操作,不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挫伤从事科研工作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科研管理在课题来源、申报课题、课题的筛选、优秀成果的评选、遴选年度科研标兵与积极分子均需最大限度地保持选拔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把消极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想让激励机制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在实践中就应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在各项评审工作中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1]徐元俊.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2011(6):44-47.

[2]孟小军,吴淑爱.建立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1):34-35.

[3]梁河.浅谈高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北方经济,2007(5):123-124.

[4]李新荣.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科学研究激励机制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