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社会资源视域下的长春市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课程优化设置研究

2012-08-15 00:52金长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长春市课程内容冰雪

金长伟

(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体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作为整个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不仅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责,同时亦是形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必要的探索与研究,既是应对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完善高校体育改革的应然所需。

长春市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四季交替分明,冬季天气寒冷且时间漫长。正是这种独特的气候特征,赋予了北方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因而自古以来北方地区的人们便有在户外从事冰雪运动的习俗,冰雪运动也由此成为了北方地区民俗体育的一个重要代表。冰雪运动作为一项主要在寒冷气候环境下进行的户外运动,在挑战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通过追求速度与技巧等极限的心理需求,能够促使运动者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而获得良好体质,形成健康体魄。所以,长期以来冰雪运动一直是北方地区高校冬季体育课的主要教材,是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的特色项目。但是,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在校生人数激增,使得冬季户外冰雪场地的可利用率大大降低,加之受体育投入经费的限制,开设冰雪运动课程所需的场地器材设备等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致使当前开展冰雪运动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少。这种情况出现,一方面使得北方地区独特的冰雪自然资源不能被得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在冬季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如何缓解影响冰雪运动课程开展的不利因素,从而确保冰雪运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冬季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和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拓宽冬季体育课课程资源的渠道,进而改善冬季体育课程开展的现状,以期为长春市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现行长春市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季节性与地域性特征缺失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应该说,《纲要》这种未对课程内容作明确规定,只是提出选择内容的原则,增加了高校自主选择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使得各高校便于结合本校实际确定课程内容。但受现实条件所限制,诸如水资源短缺不允许浇灌室外冰场,而承建室内冰场需大量经费投入,致使长春市普通高校大多已不具备开设冰上课的能力。而至于开设滑雪课所需的滑雪场地,则需要更大量的人、财、物力的投入,这显然远非一所高校所能承受。因此,在现实的冬季体育课教学中,用长跑、各种室内运动取代冰雪运动,甚至因天气寒冷而取消体育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取代与取消之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姑且不论,但没有了冰雪运动内容的冬季体育课,必然丧失了北方地区独特的季节性与地域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学生在失去了与冰雪世界近距离接触的同时,也失去了在冬季从事体育锻炼的热情。

1.2 健身性与文化性发展不均衡

体育课程是一种典型的活动性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的最大区别是身体活动参与的特殊性,即身体活动(练习)是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是体育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但我们不能就此将体育课程的健身性功能视为惟一。体育文化教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传递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1]。然而,长期以来受狭隘体育课程教学观的影响,体育课程的文化性一直未受到重视,指导身体练习所必备的知识、原理以及与该项目并存的体育文化传承与体育精神方面的内容安排较少,一些学校上述内容只针对身体异常的学生[2]。即便在体育教学中涉及体育理论知识,所讲授的内容大多也只停留在教材所需的动作技术、竞赛规则等方面,未能拓展到体育文化的高度。当然,这种健身性与文化性发展的不均衡,是就整个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而言,冬季体育课程中也存在这一问题。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冬季体育项目,冰雪运动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对冰雪运动的认识不够而产生各种误解,从而不愿意参与冰雪运动活动,这也是制约当前长春市各高校冬季冰雪运动课程开展的阻力之一。

1.3 选择性与实效性功能不足

《纲要》提出:“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由此可见,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与实效性是新《纲要》着力强调的重点。为落实《纲要》的实施,长春市各高校在冬季体育课程的设置上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实施的现状并不尽人意。在这里选择性功能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冬季体育课中未体现出季节性特色,仍然选用夏季运动项目,使学生没有选择冬季运动项目的权利。二是开展冬季运动项目的学校所开设的冬季运动项目单一,以速度滑冰、越野滑雪等竞速类项目为主,项目的单一性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性。冬季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性的不足,造成了冬季体育课的实效性不足。

2 长春市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课程优化模式的构建

2.1 设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通过对长春市十余所普通高校的相关调研,笔者发现除部分高校利用校内人工湖的便利条件浇灌室外滑冰场外,其余学校受水资源管控的限制没有室外的滑冰场,而室内滑冰馆和滑雪所需的滑雪场各高校均未投资建设。场地设施的严重不足,使得学生从事冰雪运动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而活动空间的局限必将使活动的内容形式、效果大受影响。由此,近年来长春市普通高校冬季冰雪课程呈现弱化,甚至停滞的局面。

作为一项具有北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冰雪运动在长春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亦是支撑长春市冰雪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需要,在长春市内及周边地区,或由政府或由企业投资兴建了一些室内滑冰馆和现代化滑雪场,诸如五环滑冰馆、净月潭滑雪场、莲花山滑雪场等。在这些场馆中,除部分场馆承担专业运动队训练任务外,大部分场馆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向社会公众有偿开放。而社会群众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的时间较为集中在早上、傍晚以及公休节假日,所以很多场馆的场地实际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有相当多的时间段是处于空闲的状态。一方面是场地设施的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场地设施的大量闲置,这两种强烈的反差交接在一起,碰撞出了高校与社会共享资源的设想。

所谓高校与社会共享资源,就是将高校的人力资源(学生)与社会的物力资源(场馆)相结合,在共同认同的“平衡点”上充分发挥双方的各自优势资源,从而达成一种“双赢”的局面。这种资源共享模式的建立,具有几方面的意义。第一,可解决各高校建设冬季体育场馆设施的经济压力,并避免不必要的场馆重复建设。第二,可缓解各高校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保证冬季冰雪运动课程的顺利实施。第三,可加大社会冰雪场馆的实际利用率,并为政府和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第四,可扩大社会冰雪场馆的知名度,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五,利用资源共享开展大规模、大范围的冰雪体育文化活动,既能够有助于各高校之间的校际联系与交流,同时也有助于形成社会效应,推动整个冰雪运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2.2 优化模式的构建

2.2.1 指导思想

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指导下,在立足本校实际,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突出冰雪特色的基础上,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冰雪运动实践规律,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置”为主要内容,围绕培养学生冰雪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构建长春市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课程的优化模式。与传统冬季体育课程相比,优化模式突出强调通过寻求、整合社会资源,来弥补普通高校“硬件”设施上的不足,以利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的顺利开展。同时,充分利用高校充足的学生人员资源,为相关企业创造效益。所以,“互惠互利”是构建优化模式的核心指导思想。

2.2.2 课程目标

冬季体育课程优化模式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拓宽冬季体育课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冬季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包括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冬季冰雪运动课程的教学实践,拓展《纲要》中课程目标的实现途径,使学生获得从事冰雪运动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并形成参与冰雪运动的能力。第二,通过让学生投身于冰雪运动,使其在挑战严寒的磨砺过程中,学会挑战自我、发掘自身潜能、完善人格、获得坚韧的意志品质。第三,通过冰雪运动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体能的训练,促使其体质得到增强,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第四,通过冰雪运动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冰雪运动的科学锻炼方法、自我锻炼评价以及相关的运动与健康等知识。

2.2.3 教学内容

冬季体育课程优化模式中的教学内容不应拘泥于传统的速度滑冰、越野滑雪等简单的竞速类运动项目,应对传统教材中没有而又符合冬季体育活动特点的课程资源予以扩充,以丰富冬季体育课程资源,满足大学生追求刺激、猎奇等心理特点。诸如,对冰上课程资源可开发冰球、花样滑冰、冰壶、冰舞等;雪上课程资源可开发高山速降、高山滑雪、单板滑雪、雪橇、雪地摩托、雪地越野车、滑降、滑轮胎等。此外,也可将一些如滚雪球、打雪仗、跳冰砖、冰爬犁、雪爬犁、抽冰尜等游戏纳入冬季体育课程之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设更具挑战性的冬季户外拓展性项目,即冬季在岩壁、高山、森林、旷野、山路、空中、水上开展的各种户外运动,如冬季岩壁运动有人工攀岩、岩降等;冬季户外生存技能运动有定向运动、野外生存、冬泳;冬季高山滑翔运动有高空速降、高山速降滑翔等[3]。

2.2.4 组织形式

冬季体育课程优化模式的组织形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组织形式,主要是指建立长春市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合作平台,即各高校联合社会企业开发的雪场、冰场、滑冰馆等合作方,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合理划分各自的权责,协调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冬季体育课程优化模式能否实现的关键要素。二是实施冬季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这其中既可采用行政教学班的形式,也可采用兴趣小组、选项课教学班的形式,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实行“教学俱乐部”的形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人数的保证是一个前提条件,因为人员资源是高校的资源优势,是维系学校与企业得以合作的基础。为此,各学校要加大宣传冰雪运动的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冰雪运动,激发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3 结语

在目前高校资金经费紧张、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不可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现实情况下,整合社会资源是拓宽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既是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深化改革的需要,更是确保高校体育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需要。关于这一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需指出的是,高校与社会共享资源尽管有种种益处,但在现实中却非一蹴而就的。权责分配、利益分享,将是阻碍资源共享的壁垒。如何打破这一壁垒,形成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可供广泛迁移、借鉴的操作模式,将是此类研究今后的一个重中之重。另外,整合社会资源的开发研究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事件,开发的主体绝不是少数的体育教师,还应包括广泛的相关人员。只有这样,我们提出的美好愿景才能最终成为美好的现实。

[1]王林,王岩.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弊端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2003(5):28-31.

[2]葛青,张秋亚,温杰.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3):87-90.

[3]关吉臣,董永康,康军.东北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开设冬季户外运动课程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9):89-91.

猜你喜欢
长春市课程内容冰雪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登泰山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文化九台 幸福绽放
——长春市九台区首届全民艺术节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