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08-15 00:42白美丽
关键词:张家口旅游文化

白美丽

(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提出,是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的简称。运用SWOT分析法,对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中的内(S、W为内部因素)外(O、T为外部因素)部条件进行分析,有助于张家口更好地把握机遇、利用优势、克服劣势,促进其文化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

一、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劣势分析(S+W分析)

分析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可以清晰地把握其发展的内在条件,这是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目前,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与国内其他兄弟省市相比稍显滞后,但张家口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的条件并不逊色于其他兄弟省市,相反有一些条件极具发展潜力。

1.区位优势

张家口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首先,张家口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3°50′~116°30′,北纬39°30′~42°10′,该市南北长289.2公里,东西宽216.2公里,东靠承德市,南邻保定市,处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内;其次,张家口地处京、冀、晋、蒙4省市区交界处,西、西南与山西省接壤,北、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南接华北腹地,是东出西联(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中西部资源产区与东部经济带)的重要纽带和“桥头堡”;第三,张家口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和晋冀蒙经济圈的交汇处,是京冀晋蒙4省市区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且东临京津两大都市有利于承接京津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辐射和转移。

2.交通优势

张家口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目前,境内有已通车铁路5条(京包、大秦、丰沙、沙蔚、张集),正在谋划推进的铁路7条(京张、张曹、张大、张准、蓝张、张石、张二);国道4条(109、110、112、207)、省道15条和高速公路7条(京张、宣大、丹拉、张石、张承、京新、张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28公里,居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六。张家口海关已开关运营[1],军民合用机场主体工程已完工[2]。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张家口将成为中国北方拥有路、铁、空、港的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

3.时空优势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交通网络的建设,城市与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越变越“小”。目前,京津冀区域内有35条高速公路与280多条一般省级干线相连,基本形成了覆盖京津和河北11个省区市的3小时“都市交通圈”(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半径500公里的区域以内,共同构成京津冀都市圈的“3小时”交通经济圈)。张家口毗邻京津,距北京178公里,距天津320公里,恰好位于京津冀都市圈的“3小时”交通经济圈内,即由北京和天津出发均3小时车程即可到达,尤其是正在规划建设的京张城际铁路,全长173.947公里[3],建成后张家口将进入北京1小时生活圈和经济圈,大大缩短了张家口与京津之间的时空距离,为张家口开展文化休闲短途游、自驾游提供了便利。

4.资源优势

张家口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就历史文化资源而言,主要有5 000年前黄帝、炎帝与蚩尤在涿鹿一带共同创造的三祖文化,蕴含丰富古生物、古人类信息的泥河湾文化,存有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邮驿建筑群的邮政文化,以张库大道(张家口至库伦,库伦即今乌兰巴托)、京张铁路为陆路交通枢纽的商业文化等。就民俗文化资源而言,主要有以独特的“刻”刀技法在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的蔚县剪纸、有“天下奇绝”之称的暖泉镇“打树花”、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康保“二人台”以及富含文化内涵的张家口地方特色菜——口菜等。就休闲资源而言,仅以自然条件为例,草原、温泉、雪地、峡谷及森林等样样俱全。草原有蔚县空中草原、张北中都草原和沽源沽水福源草原等;温泉有赤城温泉、涿鹿黄帝泉和怀来温泉等;滑雪有崇礼雪场;漂流有怀来永定河峡谷漂流;原始森林有赤城大海陀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等,这些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都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4]。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虽然从2011年开始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已显见成效,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仍存在一些劣势。如:

1.政府规划滞后

目前,在政府级报告或规划中,张家口就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规划。虽然2009年文化休闲旅游的字眼已正式出现在有关政府规划的文件中,市旅游局也提出了“以建设京西北运动康体休闲区为目标,着力打造‘中华民族摇篮,生态休闲之都’的旅游总体形象,构建以市区休闲中心、四大旅游景区和六条精品旅游线路为主的总体空间战略格局”,到2011年,其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已显见成效。如:桥西区举办了首届休闲文化旅游美食节;国际旅游文化节休闲港落户在张家口察北管理区等。但与发展文化休闲旅游成功的其他兄弟省市(如:河北承德在《关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中,提出了构建中心城区“五区三带”发展格局,其中,双滦区作为五区之一,提出要把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培育成双滦的战略支撑产业[5])相比,张家口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的政府整体规划稍显滞后,其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一直未被放到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这成为制约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旅游产品价高质次,缺乏文化内涵

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起步晚,尚未形成规模,鲜有特色品牌。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有的文化休闲旅游多停留在单纯的观光休闲旅游阶段,且布局零散、规划单一,内容缺乏新意,价高质次。以张北坝上草原文化旅游节为例:首先,仍以观光为主,缺乏体现张北文化、草原文化的内容;其次,在草原文化旅游节上,仍主要以骑马、吃烤全羊、住或参观蒙古包等常见旅游项目为主,缺乏有新意、有创意的旅游项目;再次,与怀来葡萄采摘节等其他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在布局上空间距离远,资源整合困难,积聚效应难以发挥;第四,游客的体验和收获与宣传相差甚远,旅游效果与实际价格不符。

第二,现有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过分地依赖休闲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更缺乏互动性、参与性和文化性。如:张北坝上草原文化旅游节、怀来葡萄采摘节及近期推出的蔚县民俗文化节都是以当地的休闲资源为依托开展的,但这些项目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首先,在内容上缺乏文化内涵,没有将当地的地域文化展现给游客;其次,休闲性不突出,可供游客参与、互动的项目极少,更谈不上通过参与、互动领略当地文化魅力。

3.人才匮乏

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一直是困扰各地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同样,专业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张家口市拥有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院校5所,文章仅以该市规模最大的一所高校——河北北方学院为例,探讨张家口市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程度。河北北方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155人(2012年6月之前),在该市所有院校中旅游专业在校生最多。如果这些学生毕业后全部留在张家口工作,对张家口旅游专业人才的短缺会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但实际上这些学生毕业后几乎全部到外地就业。如:从2008年至今,在河北北方学院共培养旅游专业人才160人,这些学生毕业后,除了部分学生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外,其余学生主要流向旅游发展机会多、发展条件好的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再以2011年为例,2011年河北北方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共有45人毕业,其中只有2人留在张北(张家口的一个县城)就业,21人回家乡(非张家口)就业,5人继续深造,其余的17人在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地就业。张家口旅游以目前的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及发展环境很难吸引旅游专业人才在当地就业。

4.其他兄弟省市发展迅速

国内其他兄弟省市或地区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且许多已经取得成功。如:2010年4月,宜良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杭州梅家坞推出的“茶文化休闲旅游”以当地茶农的生活现状、方式和民风民俗为吸引物,满足了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6];河北承德双滦区已确立了“三四五六”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拟举全区之力推进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的建设,实现文化休闲旅游战略支撑产业的率先突破[5];江西抚州的“农家乐”休闲文化旅游,利用大自然的秀美山水、淳朴的农家院落和悠久的历史名胜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历史文化、回归自然、享受休闲生活的机会[7]。上述这些城市和地区已走在了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的前列,率先成为兄弟省市借鉴发展文化休闲旅游成功经验的典范。而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与上述城市和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发展明显滞后,竞争力弱,处于劣势。

二、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O+T分析)

分析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可以清晰地把握其发展的外部条件,这是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的制胜砝码。

(一)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旅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发展机会。目前,张家口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的良好机遇有:

1.有力的政策支持

2008年,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不久,国家将出台全国性国民休闲计划,这些都为张家口旅游注入文化、休闲元素提供了助推力,是目前该市发展文化休闲旅游面临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张家口必须紧跟形势发展,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加快文化休闲旅游发展步伐。

2.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之后,已经进入了资源整合、注重差异化发展的区域性旅游合作阶段。为了加快旅游市场一体化,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京津冀三地进行了积极探索。京津冀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且三地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开展区域合作既是京津冀三地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推动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不断深化,京津冀三地还签署了《京津冀旅游合作协议》和《旅游合作近期行动方案》。张家口作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在发展区域旅游一体化过程中可借助京津旅游知名度,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休闲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京津交通圈”的便利条件,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规划,从而促进张家口市文化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五一”长假的调整

2008年国家对节假日进行了调整,调整结果是将“五一”长假分解为几个短假期,即调整为“五一”、清明、端午、中秋4个短假,且节假日调整方案明确提出“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假日形成连休”。调整后的国家休假制度提高了人们外出旅游的频率,增加了短途游、自驾游的出游比率,而张家口的区位、时空和资源优势恰使其成为京津游客文化休闲短途游、自驾游的首选目的地。

(二)挑战分析(Threats)

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其现有的文化休闲旅游发展水平与丰富的资源禀赋不相对应,探究其原因,问题集中表现在:

1.客源市场竞争激烈

客源市场一直是各地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必要因素。就客源市场而言,京津客源市场一直是张家口与省内其他兄弟城市共同争夺的对象。但就目前张家口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的现状而言,与其他兄弟城市相比竞争力不强。因此,客源市场的争夺和新的客源市场的开拓是当前和未来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2.发展背景相似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文化兴旅、文化强市、文化强省是各地政府和旅游业打出的发展策略。张家口也不例外。就张家口而言,在地缘上与省内其他兄弟城市相近,在文化上与国内其他一些城市具有可替代性,因而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在选取如何表现文化内涵、表现何种文化及如何表现等方面与其他城市可能存在相似性,甚至可能相同。对此,如何选取新颖而具有竞争力的表现内容及方式来展现当地文化是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发展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文章本着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将劣势变为优势,将挑战变为机遇的原则,提出如下对策,以促进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持续快速的发展。

(一)纳入政府规划体系

有力的政策支持是旅游快速发展的前提。一般而言,政策环境有宏观微观两种。就张家口而言,目前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的宏观政策机遇良好,如: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河北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环京津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等。与宏观政策相比,张家口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的微观政策稍显滞后。另外,就微观政策来说,其他兄弟省市已远远走在了张家口的前面,如:河北承德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承德市委关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以该市最高规格的决策形式,对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双滦区按照市委《决定》精神,结合区委六届二次党代会出台的《关于加快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意见,已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双滦的战略支撑产业[5]。对此,为了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为了加快文化与休闲旅游产业的融合并做大做强,张家口应把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放到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应把文化休闲旅游业确立为该市国民经济增长的一项大产业、一项支柱型产业来大力扶持,应把文化休闲旅游作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

(二)明确战略定位

目前,文化休闲旅游的研究重点是围绕某种物质形态,构建多种休闲方式,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化休闲旅游凸显的是文化性和休闲性,这是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根本,是各地进行文化休闲旅游定位的原则。

张家口的休闲旅游资源“文脉”特征突出,可从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及差异性方面入手,以区域合作为突破口,通过与周围区域进行优势互补来探讨该市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张家口要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森林草原、冰雪温泉、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的休闲性和泥河湾文化、“三祖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的文化性,整合京津张三地旅游资源,打造一系列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对此,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应积极开发文化内涵高、互动参与性强、表现形式新颖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应围绕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性与休闲性,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休闲旅游品牌。

(三)构建保障体系

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就张家口而言,要想让文化休闲旅游快速发展起来,当地政府必须为其提供一定的保障措施。关于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保障措施,笔者认为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构建。硬件主要指发展文化休闲旅游所需的配套设施(如道路、交通等)及优化资源(如中华三祖、鸡鸣驿山、温泉养生等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软件主要包括政策保障体系(如降低市场进入门槛、实行土地优惠政策等)、资金保障体系(如通过民间融资等)、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如发挥高校优势)、科技保障体系、旅游创新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等内容。

(四)借鉴成功经验

参考国内外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迅速发展的一条捷径。对此,张家口应以国内外众多的区域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参考,以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基本要求,选取区域文化休闲旅游发展成功的典范,为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助推力。如:抚州推出的“农家乐”文化休闲旅游,其中,让“旅游文化搭台,农家企业唱戏”,“多角度、多方位”开发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的思路,让“游客置身于绿色的山林田园之中……真真切切地享受‘树上摘果’……的乡村乐趣”的方式,及“利用大自然的秀美山水……为游客提供了解历史文化、回归自然、享受放松休闲生活体验”等成功经验[7]都是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在发展中值得借鉴和参考的,都可以为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助一臂之力。

(五)发挥旅游在校生优势

针对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张家口可通过产学研联动模式来解决。对此,可联合高校、政府和民间企业成立相应的创意产业研创中心。中心可依托本市院校旅游理论资源优势和旅游专业优势,发挥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主体优势,进行创意设计,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为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注入活力。

(六)走创新之路

从发展高品质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视角出发,张家口需要对其现有的文化休闲旅游资源与周围及国内其他地区的文化休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本着“求同”和“求异”的构建原则,从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文化休闲旅游线路设计、文化休闲旅游形象定位、文化休闲旅游市场开拓等层面探寻文化休闲旅游的创新之路。如可以把休闲旅游与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等基层文化建设相融合,通过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和增加产品的互动性、参与性等方式来丰富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内容;也可通过休闲旅游来传播、弘扬、创新文化,让游客在休闲中去品味文化并从中得到收获。

综上所述,笔者对张家口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的优劣和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希望可以对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有所助益。

[1] 王雪威.张家口海关正式开关[EB/OL].http://hebei.hebnews.cn/content_1537414.html/2011-01-21/2012-6-29.

[2] 谭地.河北张家口民用航空机场有望年底首航[EB/OL].http://www.chinanews.com/df/3994794.shtml/2012-06-28/2012-06-29.

[3] 孙磊.京张城际铁路获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EB/OL].http://epaper.yzdsb.com.cn/152818.html/2012-05-08/2012-06-29.

[4] 白美丽,李瑞杰,屈彩霞.探析张家口文化定位[J].飞天,2012,(12):119-120.

[5] 佚名.双滦区积极推动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大发展[EB/OL].http://www.cddaily.com.cn/zhxw/content_15283.htm/2010-08-08/2012-06-22.

[6] 黄黎明,王艳丽.梅家坞茶文化休闲旅游深层次开发的对策探析[J].旅游经济,2005,(12):145-146.

[7] 杜俐,苏亚莉,张坤.抚州“农家乐”休闲文化旅游探析[J].老区建设,2011,(8):25-26.

猜你喜欢
张家口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谁远谁近?
旅游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行走在张家口的热土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