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蓝光方法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应探讨

2012-08-16 01:52马媚媚肖艾青段秀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冷光源光疗副作用

马媚媚 肖艾青 成 柳 李 艳 段秀丽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多发病,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皮肤、巩膜黄染,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特点,亦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方法。光疗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1]。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光源已由日光、冷白光、日光灯、蓝光灯、卤灯发展到近几年推出的绿光、蓝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2]。

为减少传统光源的蓝光治疗所导致的发热、烦躁、呕吐、腹泻、皮疹等副作用,我院自2009年起引进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新生儿LED冷光源蓝光治疗仪,发现LED冷光源蓝光治疗仪与传统蓝光治疗仪比较不但退黄效果好,而且能有效减少传统光源蓝光治疗所导致的发热、腹泻、皮疹等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1],选择2011年3~10月我院新生儿三科(新生儿普通病房)和新生儿四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均符合以下条件:(1)均为足月儿,孕周37~41周。(2)日龄0~10 d。(3)入院前未接受过黄疸治疗。(4)入院时查胆红素、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 μmol/L,未达到新生儿黄疸换血标准。其中男72例,女48例。诊断ABO溶血35例,生理性黄疸12例,G6PD酶缺陷2例,乳母性黄疸15例,新生儿肺炎23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败血症8例,新生儿湿肺3例,其他2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三组患儿在日龄、胎龄、出生体重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厂生产LED冷光源蓝光照射仪,采用160支LED灯珠,按532排列安装在新生儿辐射台两侧,患儿置辐射台中心位置,戴眼罩,包小尿巾保护会阴,最大面积暴露皮肤,每2 h翻身1次。B组采用传统荧光灯管单面蓝光治疗仪进行光疗,荧光灯管数3~5根,灯管均在合格的照射时间内,患儿置于暖箱内,蓝光治疗仪置暖箱上,戴眼罩,包小尿巾,每2 h翻身1次。C组采用传统荧光灯管双面蓝光治疗仪进行光疗,上下灯管数各为5根,灯管均在合格的照射时间内,患儿置有机玻璃上,上下均有蓝光照射,尽可能伸展四肢,最大面积暴露皮肤。三组患儿除光疗方式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光疗期间常规予补充维生素B2,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配方奶喂养,保证pH值稳定和足够能量,部分患儿给予肝酶诱导剂、白蛋白及病因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采取连续3 d,每天照射12 h,治疗3 d后采静脉血查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1.3.2 观察三组患儿光疗过程中出现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皮肤磨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三种方法治疗效果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三组方法治疗效果比较 三组患儿治疗后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较B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更显著,退黄效果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治疗效果一样,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C组效果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三组蓝光照射治疗前后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μmol/L,±s)

表1 三组蓝光照射治疗前后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μmol/L,±s)

组别 例数 平均血清总胆红素A组0.0006 40 125.68 ±35.91 B 组 40 154.33 ±42.51 C 组 40 126.18 ±31.26 F值P 7.9213值

2.2 三组光疗方法的副作用 A组患儿仅出现6例皮疹,无其他明显副作用;而B组患儿中发热5例,腹泻6例,皮疹3例,共14例发生副作用;C组患儿中副作用发生更多,其中发热8例,腹泻8例,皮疹5例,青铜症1例,皮肤磨损3例。

3 讨论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蓝光光源有热光源和冷光源两种。热光源蓝光箱虽光疗效果较好但副作用多,而冷光源的蓝光毯、蓝光床等光疗效果欠佳[3]。LED是近年来提出的产生窄谱高强度的一种新方法,为冷光源,且治疗效果好。在国外,一些医疗研究开发单位已经采用蓝光LED作为治疗光源的新生儿黄疸治疗仪。近年来国外对LED光疗的疗效也进行了临床观察,Kumar等[4]在队列数据回顾性分析中发现,使用LED光疗与其他光疗的患儿胆红素下降的水平一样,但总体光疗时间缩短。国内医护工作者的观察也证实了LED蓝光光疗仪的疗效。2001年张晨美等研究表明[5],LED蓝光能起到普通单面蓝光一样的光疗效果,且副作用并无增多。牟园芬[6]通过对比观察,认为以蓝光LED为光源的蓝光毯没有明显副作用,而传统光源的蓝光箱则有发热、烦躁、呕吐、腹泻、皮疹等副作用。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快速发展,新型LED不断推出,相对原来的LED,无论是在发光强度、峰值波长、半波带宽等各项参数性能上都有很大的提高[7]。LED能精确控制光型及发光角度,发光的单色性好,光谱窄,无需过滤,有良好的聚光效果,能将光束集中在辐射台的中央,也许因此患儿产生皮疹的几率相对高,这还需要对LED蓝光远期副作用进一步观察。

我院引进的新生儿LED冷光源蓝光治疗仪安装在新生儿辐射台两侧,它体积小,开放治疗,不需中断其他治疗,照射时无需搬动患儿,尤其是对上呼吸机的危重患儿降低了安全隐患,不影响观察病情,同时操作简便,可以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而传统双面蓝光虽然疗效一样好,但其比较单面蓝光和LED蓝光副作用增多,且对患儿进行各项操作均不方便,裸体置有机玻璃上,患儿舒适度降低,皮肤容易磨损,丢失水分多。LED蓝光灯在目前所有蓝光灯中具有最理想的功效,其使用寿命长达2000 h,大大减少了更换灯管的开支和消耗;LED面板很耐用,不会出现使用时停顿的现象,可承受高强机械的冲击和震动,不易破碎;同时不含有污染环境的有毒金属物质和有毒气体,废弃物可回收,可称“绿色照明光源”。它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代替传统蓝光箱治疗的有效方法。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4-301.

[2]吴序华,沈和平,张先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光疗研究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8):577 -580.

[3]沐永俊.三种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2007,2(3):189 -190.

[4]Kumar P,Chawla D,Deorari A.Light- emitting dilde phototherapy for unconjugated hyperbillrubinaemia in neonate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1,12:CD007969.

[5]张晨美,杜立中.王 珏.应用蓝光发光二极管治疗新生儿高胆红胆红素血症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6):323-326.

[6]牟园芬.蓝光毯与蓝光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814 -815.

[7]项红升,李 明,霍荣龄,等.LED应用于光疗的研究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24(4),312 -315.

猜你喜欢
冷光源光疗副作用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医用内窥镜冷光源质量控制装置设计及实现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多次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节能灯管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
医用内窥镜冷光源质量控制研究
双面和三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