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探讨

2012-08-16 01:53蓝丽智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髋部康复训练髋关节

蓝丽智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外伤,手术治疗是目前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固定可靠,术后可较早下地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可以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患者恢复的效果主要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控制及术后的康复训练密切相关,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取的护理方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42例,女23例。平均年龄73.6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手术方式:内固定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7例。伴有冠心病4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同时有2种及以上疾病的20例。病例选择时排除骨髓炎或骨肿瘤导致的骨折、患者预期生存1年以内、骨折前已丧失腿部功能、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

1.2 全程优质护理措施

1.2.1 制定康复计划 在患者入院时,由主管护士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后,随即会同主管医师评估患者的骨折严重情况和手术实施方案。同时了解骨折患者的其他详细情况,如身体状况、家属陪护情况、经济条件等,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和手术预计效果,在主管医师的指导下制定详细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以及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计划[1]。

1.2.2 术前护理

1.2.2.1 术前心理准备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贯穿到从入院准备手术到出院后康复训练的整个过程。由于老年患者固执、多疑的性格特点,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需对其有更多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帮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从配合手术到适应康复训练的心态。在术前,我们要疏导其紧张、担忧、恐惧的心理,消除其对手术和术后恢复的担忧。

1.2.2.2 术前一般准备 因本组所有患者年龄都较大,身体各脏器功能已部分衰退,术前需详细评估患者各脏器的功能,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疾病做好充分的准备,防范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同时协助患者做好全面系统的检查,正确留取各项检验标本,准备好手术器械,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2]。

1.2.2.3 术前身体准备 患者的术前身体准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1)术前营养支持。本组病例均为老年患者,体弱且肠道吸收能力较差,易造成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可在术前对其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尽量纠正患者术前可能存在的贫血等情况,提高其术后愈合能力。(2)术前训练。鉴于手术后患者行动不便的特点,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即训练患者应对术后生活的基本能力,包括床上排便、抬臀运动、指导训练有效咳嗽、肢体关节锻炼等。

1.2.3 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

1.2.3.1 术后护理 高龄患者术后由于麻醉作用消失、疼痛刺激、血流动力学改变,部分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术后高血压对已有心脑损伤的患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因此,应加强对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及记录切口渗血、引流情况,维持供氧,放宽止痛药的应用,及时排除尿潴留、输液过多过快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术后饮食方法和饮食组成,与家属密切配合,对术后患者进行重点看护,避免发生意外。

1.2.3.2 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训练是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功能的必要过程。手术后,即可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康复训练的方法,患者病情许可时即开始实施。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能力训练、身体柔韧性训练、肌力训练和行走训练,训练量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前一项步骤能熟练完成后再开始进行下一个步骤的训练,逐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3]。康复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在进行训练时要有人全程陪护,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血压等指标,避免训练量过大引起其他不必要的危险。

1.2.4 出院指导和随访 出院时进行指导。出院后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有条件的上门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其恢复训练,告诫患者在必要时来院复查。

1.3 效果评定 通过比较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来判定护理方法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均数间两组比较采用SNK-q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比较见表l。我们可以发现,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明显高于出院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明显高于出院后1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表1 患者术后3个时间点的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情况(分,±s)

表1 患者术后3个时间点的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情况(分,±s)

时间点 例数 Harris 髋关节总评分<0.001出院时1个月时3个月时F值P值65 37.5 ±5.5 65 47.3 ±8.4 65 80.7 ±9.1 544.7653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自身身体代谢缓慢的特点,具有体弱多病和器官功能减退的特点,因此,老年患者的任何损伤和疾病的恢复过程都比青壮年慢得多。同时老年人多有观念陈旧、固执、小气等特点,在护理恢复的过程中对护理人员有一定的怀疑和抵触情绪,相应的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做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以便采取最合适的护理措施[4]。本资料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措施,在术前,我们要疏导、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做好术前身体准备;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康复训练、出院指导和随访工作。本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明显高于出院时评分,出院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总评分高于出院后1月时,表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但老年人的全程护理工作中主要应注意的是两个方面:重视心理康复指导和细致操作。

老年人对生命的渴望比一般人强烈,对意外引起的伤痛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老年患者对手术和康复训练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既担心给自己和子女造成经济负担,又害怕手术效果不好,甚至会造成新的伤害;也有部分老人认为年岁已高,对非致命的伤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愿意接受治疗[5]。护理人员应与老人耐心细致的交谈,讲解手术的目的和康复训练的好处,让老年人能正确面对治疗。可动员其家属、亲友和同事做他们的疏通工作,向其介绍已治愈老人的案例,讲明手术治疗方法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积极的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操作细心细致是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护理人员要明确了解老年患者的身体特点,考虑到老人恢复慢,一般存在骨质疏松骨骼易碎的特点,在护理操作中,动作要轻柔。功能恢复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开始实施时量不能太大,并做好各种预防措施。护理和康复训练中要注意监测老年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身体机能指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陈学梅.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2):49 -50.

[2]张素馨,高晓玲,崔丽芹,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124 -125.

[3]罗翱翔,张广清,付秀珍.香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工作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35 -36.

[4]苏 敏,杨 娟,郝桂兰.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认知和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0):2339-2341.

[5]葛向煜,王君俏,刘邦忠,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50-552.

猜你喜欢
髋部康复训练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