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过滤器减轻氯化钾致疼痛和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2012-08-16 01:53毛颖懿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索状氯化钾微粒

毛颖懿

钾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临床常采用静脉补充氯化钾来纠正或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多数患者在静脉输注氯化钾过程中常因钾离子刺激静脉内膜而出现肢体疼痛和静脉炎,甚至因此而终止治疗。为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我科对2012年1~7月静脉输注氯化钾的患者使用精密过滤器以减轻疼痛,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需要高浓度静脉补钾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70.04±10.8)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71.2±10.1)岁。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氯化钾。(2)静脉泵入氯化钾时间大于8 h。(3)静脉泵入氯化钾速度均为5 ml/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血管状况及输注液体浓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普通微量泵延长管,型号YV-1;观察组在采用普通微量泵延长管(材料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去静电膜精密过滤器,滤膜孔径<5 μm,药物吸附性0.1%。两组患者穿刺程序、注射环境完全相同。

1.3 判定标准

1.3.1 疼痛判定标准 疼痛标准分级[1]:0级,无痛;1级,轻微疼痛,通常情况下不会明显意识到;2级,中度疼痛,可以忍受;3级,重度疼痛,很难忍受,但可以坚持;4级,不可以忍受的疼痛。

1.3.2 静脉炎判断标准 采用美国INS标准分级[2]:0级,未发生静脉炎;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静脉输注氯化钾疼痛程度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1、表2显示,两组患者静脉输注氯化钾后疼痛程度、静脉炎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在静脉输注氯化钾时加用去静电膜精密过滤器,能减轻疼痛、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3 讨论

氯化钾是应用广泛的调节水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治疗药物。当人体发生低血钾时,将影响心血管、中枢神经、消化、泌尿、肌肉等多个重要系统,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但临床上使用氯化钾静脉输注时患者普遍感到疼痛,严重时甚至拒绝输注而影响治疗。高渗药物、药液中的微粒以及药物本身的刺激性等会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可表现为患肢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痛性条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同时钾离子是一种致痛因子,进入人体后可直接刺激血管内壁及引起体内神经介质如5-羟色胺等不同程度升高而诱发疼痛反射。两者产生协同作用使患者疼痛感加剧。输液微粒直径为1 ~15 μm,少数微粒直径可达 50 ~300 μm[3],其中大于10 μm的微粒仅占1%,小于10 μm的微粒约占98%。普通微量泵延长管使用纤维素滤膜,过滤介质孔径一般在15 μm,对直径<15 μm的微粒几乎没有截留作用,且纤维脱落会产生自污染,其吸附作用会使药效降低,因此不能确保无输液反应。我科使用的去静电膜精密过滤器采用磺化聚醚砜去静电均质膜,成孔方法为超临界相转化法,与人体生物相容性好,其滤孔规则均匀,过滤精度高,能对微小物质进行精确分离,可滤过≥5 μm的不溶性微粒及小气泡,且膜上无异物脱落,对药液吸附性小,能有效过滤药液中95%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大大减少不溶性微粒引起的输液反应,阻止微粒对人体的伤害,并提高所输液体的纯度,从而降低穿刺部位的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率。综上所述,采用精密过滤器能明显减轻输注氯化钾所致的疼痛,预防和减轻静脉炎,进而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吴妙莉,蔡 舒,李巧姬,等.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注β-七叶皂苷钠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416.

[2]李艳芳.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1A):53.

[3]伏丽娟.静脉输液中防范微粒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109 -110.

猜你喜欢
索状氯化钾微粒
约旦APC与印度IPL签署氯化钾合同
东方铁塔:氯化钾产品供应紧张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六)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一例
氯化钾2018年上行明显2019年涨势或将放缓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氯化钾市场成交寡淡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
定痛散外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