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护合作满意度差异性调查与分析

2012-08-16 01:53彭爱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医护医嘱医师

彭爱霞 朱 艳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而专业间合作的需要也与日俱增。医护合作不只是医师与护士共同工作,它最终目的是共同为患者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患者康复。“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渝于此”[1]是医务人员奉行的基本道德信念。仅有优良的科学设备和优良的医学人才,而医护人员间的合作不协调,无益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促进患者康复状况。由此可见,医护合作满意度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影响医护合作满意度的因素,提出改善措施,促进医护合作,从而有效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师105名和护士121名进行调查,医师男50名,女55名。年龄:<25岁10名,25~35岁63名,36~45岁22名,>45岁10名。学历:大专10名,本科46名,本科以上49名。职称:初级75名,中级26名,副高级3名,正高级1名。护士男4名,女117名。年龄:<25岁40名,25~35岁53名,36~45岁23名,>45岁5名。学历:大专28名,本科64名,本科以上29名。职称:初级86名,中级33名,副高级2名。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内容结合文献与临床,细化条目,确认医护关系调查表的医师卷和护士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称、性别、年龄、学历;问卷只含封闭式问题,包括21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 5分计分法,从“很不满意”到“很满意”分别计分 1,2,3,4,5,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除最后一项“角色期望”为多选,其他为单选。由研究者按各个科室抽取的名额发放问卷,并负责收回,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医师105份,护士121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医师和护士对各项目的认同情况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重要标准及角色期望用百分比来描述结果。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医师和护士对各项目的认同情况(表1)

表1 医师和护士对各项目的认同情况(分,±s)

表1 医师和护士对各项目的认同情况(分,±s)

注:1)为 t′值

项目 医师(n=105) 护士(n=121) t值 P值科室合作态度 3.67 ±0.88 3.69 ±0.71 0.18621)>0.05讨论患者病情 3.70±0.79 3.60±0.65 1.02951) >0.05应急处理能力 3.67 ±0.87 3.79 ±0.75 1.1360 0.2666和谐融洽 3.89 ±0.82 3.88 ±0.74 0.0964 0.9233合作 -互补 2.56 ±0.63 2.55 ±0.51 0.12991) >0.05相互理解方面 3.59±0.78 3.57±0.75 0.19631) >0.05医嘱的正确性 3.88 ±0.82 3.51 ±0.72 3.6120 0.0004医嘱执行情况 3.82±0.89 3.61±0.68 1.96981) >0.05问题医嘱单的处理 3.83 ±0.82 3.55 ±0.73 2.7156 0.0071病情沟通交流 3.65±0.84 3.55±0.67 0.97921) >0.05医护合作性问题交流 3.72±0.86 3.57±0.68 1.43901) >0.05医护交流氛围 3.63 ±0.84 3.64 ±0.70 0.0976 0.9223医护交流技巧 3.56 ±0.85 3.51 ±0.72 0.4788 0.6326患者投诉的解释工作 3.79±0.87 3.50±0.72 2.70511) <0.05社会地位 3.01 ±1.08 2.11 ±0.83 6.94321) <0.05福利及待遇 2.99±0.95 2.02±0.82 8.2389 <0.001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 3.78 ±0.86 3.62 ±0.78 1.4664 0.1440医护合作总体满意度 3.66 ±0.79 3.40 ±0.69 2.6411 0.0088医护合作预期满意度的差距 2.25 ±0.66 2.08 ±0.46 2.21371)<0.05

2.2 医护相互认为对方的重要标准情况(表2)

表2 医护相互认为对方的重要标准情况 名(%)

2.3 医护之间的角色期望情况(表3)

表3 医护角色期望情况 名(%)

3 讨论

3.1 医护合作总体满意度分析 医师与护士之间的关系是在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早期,医护关系的主要模式是“主从型”,即护士从属于医师,机械地执行医嘱[2]。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护理工作愈来愈显示它的重要性,医护关系的模式也正向“并列-互补”、“参与-合作”型转变[1]。护士的工作不再是机械地执行医嘱,更多的是医护相互关联,共同积极主动的发挥各自作用,使医疗体系更加完善。本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医护合作总体满意度”低于医师(P<0.05),护士对“预期护理满意度的差距”也低于医师(P<0.05)。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医嘱单正确性、医嘱单执行情况、护士在科室地位及工资待遇有关,也可能与现阶段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增加而导致护士负性情绪有关。

3.2 医护合作现状分析 医护间的关系冲突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分工、协作的矛盾,二是心理因素。

本调查显示,护士对“核对医嘱的正确性”与“医嘱单处理”两个维度得分低于医师(P<0.05)。护士都希望医师能干净利落,下达医嘱及时且清楚明确,这样护士在执行时也更加方便,不易出错。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医师由于种种原因,较少考虑护理因素,出现医嘱含糊不清、频次错误、字迹潦草、剂量错误、对问题医嘱处理的不完善,甚至出现错误医嘱,这些都影响着护士的工作质量,使医护间分工、协作矛盾加深。本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在患者投诉中的解释工作”得分低于医师(P<0.05)。当今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护关系是否规范、合理将直接影响医疗纠纷的产生及其后果[3]。据调查,医疗投诉、医疗纠纷主要是由医护关系不当、医护沟通不够引起[4]。临床上常见沟通不当包括滥用口头医嘱,事后补漏;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统一;患者病情变化时,医护应答不及时;医师病历和护理记录不一致[5]。这些状况都出现在医护工作的不经意之间,随意性的医疗措施被直接执行,而事后却忘记记录,交接班不认真也未引起重视,这些漏洞导致医疗纠纷的快速发生。是否严格执行医嘱执行制度及医嘱查对制度是关键。医师对自己所开具的医嘱应自查,确认无错误、无遗漏、无重复、字迹清楚后方可传达给护士。护士接收医嘱后应严格按照查对制度去执行。对于错误医嘱,护士有责任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更改。有疑问的医嘱,护士要向医师核实清楚后方可执行,不能盲从或误从。只有在抢救、手术等紧急情况下医师、麻醉师可以下达口头医嘱,或者是在医师不能立即到达现场而患者生命危急状况下必须立即执行的方可执行口头医嘱,事后还应及时补开。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在科室的地位”、“在科室的工资待遇”与“预期护理满意度的差距”得分低于医师(P<0.05)。重医轻护的心理一直存在于医务人员心中,导致现在依然存在医师轻视护士,不尊重护士,甚至藐视护士人格现象的发生。护士的依赖服从心理与自卑心理,也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与医师的协作配合,造成医师方面的不满意[1]。在医疗过程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工作不仅仅是执行医嘱,书写护理记录。事多工资却不涨,与医师的待遇差距反而变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加大了医护矛盾,使医护合作质量下降,更难达到预期满意度。社会在发展,思想也在进步。医疗工作不是医师一人的战场,没有护士,医师完成不了全医疗过程。只有彼此平等,相互尊重,不仅可以提高医护工作的协调性,也有效的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树立该医院在社会的良好形象。单位领导也应合理调整医护工资差距,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满意的工资收入也有利于护士职业心理的良好发展。

3.3 医护相互间的重要标准与角色期望 本调查结果显示,46.28%的护士表示心目中的好医师最重要的标准是:有责任心、有爱心;31.43%的医师表示心目中的好护士最重要的标准是:有责任心、有爱心。由此看出大部分医护人员都一致认同有责任心、有爱心,这也是医护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对患者深切的同情,是促使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的原始动力,责任感可弥补同情感的不足,使医务人员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并能真正履行对患者的道德义务,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2]。除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进行科学护理也是不可缺少的。本调查显示“进行科学护理”的重要性仅次于“有责任心、有爱心”。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手工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需要用脑、用心来完成的工作。护理工作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是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基本指标[2]。

本调查结果显示,83.81%的医师对护士角色期望是合作者;86.78%的护士对医师角色期望是合作者。由此可见,医护人员都期望的医护关系模式是合作关系。医护之间要达到相互协作,需要提高对协作意义的认识,明确医护之间的协作是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的客观需要,是相互的、互利的[1]。如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发现医嘱有不当之处,应及时提醒医师,切不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来对待。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定能使医疗质量更趋完善。

4 小结

综上所述,医护对“核对医嘱的正确性”、“医嘱单处理”、“对患者投诉解释工作”、“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认同均为影响医护合作满意度的因素,只有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良好的医护合作关系,既可提高医护合作满意度,更是保证临床良好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1]王建立,程乐森主编.医学伦理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21-62.

[2]袁俊平,谷桂菊主编.医学伦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6-69.

[3]谢华丽,张 军,张连荣,等.关于建立良好医护关系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理论学,2001,3:64.

[4]易学明.化解纠纷从医方开始[J].中国卫生人才,2005,9:13-14.

[5]陈玉芝,颜 军.加强医护沟通 协调护患关系[J].齐鲁护理杂志,2003,9(3):235.

猜你喜欢
医护医嘱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