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谈话节目为例小议中国电视节目发展变化

2012-08-22 02:14王知非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类节目卫视谈话

王知非,周 彤

(安徽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一、谈话栏目的兴起与发展

(一)谈话节目在外国的兴起

谈话类节目将人们日常的谈话作为电视节目的主体,重在展示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技巧,最早出现于美国,后被港台电视从业人员翻译为“脱口秀”。

谈话类节目的起源一般被认为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于1954年推出的《今夜》节目,经过50年的发展,谈话类节目业已成为电视业中的一种重要的节目形态,并在电视荧屏上占据着重要篇幅。以美国为例,美国电视荧屏上每天都能看到上百档电视谈话节目。除了明星访谈、百姓访谈外,各种政治脱口秀也是极具特色,谈话节目形态各异,均围绕着谈话为中心展开。

(二)谈话节目在中国的生根发芽

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于1993年开播,是我国最早的谈话节目。1996年3月16日,也就是消费者权利保护日的第二天,以《东方时空》3·15特别节目方式播出了央视的第一期谈话节目,这就是《实话实说》栏目的开篇之作,题目是《谁来保护消费者》。[1]

此后,《实话实说》作为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代表作品一炮打响,在《实话实说》的带动下,一股强劲的“谈话风”推上了电视黄金档,中央电视台的《对话》《面对面》《艺术人生》等谈话节目相继推出,各省市电视台也积极跟进,如上海台的《有话大家说》,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等等。

二、我国谈话节目的特征分析

美国出版的《电视百科全书》给出了谈话栏目的定义:一种主要围绕着谈话而组织起来的表演,谈话节目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之内开始和结束,并保持话题的敏感性,以使在面对上百万观众时能够提起大众兴趣。我国的谈话节目自1996年《实话实说》开播以来,已发酵了十余年,数百档谈话节目充斥荧屏,也形成了一些固有的特点:

(一)谈话节目数量多,生命周期较短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的谈话类节目已不下两百档,中央电视台开办了《面对面》《小崔说事》《五环夜话》等节目,各个省级卫视均开办了谈话类节目,地方电视台也根据当地情况,大兴“谈话”风。在形态各异的谈话节目中,出现了许多为观众喜闻乐见、被业界学界一致好评的精品,如开创中国谈话先河的《实话实说》,睿智幽默的《锵锵三人行》《一虎一席谈》,格调温情的《鲁豫有约》等。

但纵观众多节目,真正能做到长盛不衰的却是极少数,大部分谈话节目的生命周期都不长,央视的《半边天》在1995年开播,2002年遭停播;江苏卫视的《人间》在2007年开播,2011年遭停播;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2010开播,2011年即遭停播。这些节目的停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节目制作的不足,如果说同质、抄袭、克隆显示的只是原创的缺乏和急功近利的炒作,那么谈话节目的低俗化就是对电视公共服务功能的彻底背叛。

(二)谈话内容的煽情化和猎奇化

不可否认,对情感的依赖和猎奇心理是人类固有的特征,但假如作为公共领域的电视荧屏上充斥着的都是刻意煽情的桥段和各种奇闻异事,无论对于电视节目、电视台的长久发展,亦或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崔永元在离开《实话实说》后说:“我刚干上这行的时候,全国也不过10个谈话节目。那时对节目的形式不太熟悉,我们都是以真实状态来参与的,而现在变成了相互迎合:制作者迎合观众,节目的参与者迎合制作者。当大家相互迎合时就没有了当初的那种真诚率直。我有时候觉得,现在的节目太圆滑了,包括《实话实说》。在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我们失去的是许多宝贵的东西。”[2]

仔细思考崔永元所说的“宝贵的东西”,可以看到一方面,以收视率为指标的评价体系使得谈话的真诚不再成为节目的核心,如何吸引受众、如何吸引广告商成了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使节目制作者屡出“奇招”,把谈话节目变成了类似于琼瑶苦情剧亦或是惊悚故事的舞台。以曾经作为省级卫视收视冠军,如今已被停播的《人间》栏目为例,随机抽取初期、中期和停播前的几期节目来观察。

表1 《人间》栏目部分谈话主题

从表1中可见,《人间》栏目自开播至停播,始终坚持煽情和猎奇的取向,而这种取向的谈话栏目在国内并不鲜见,如湖南卫视的《真情》栏目、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虽然赚取了较高的收视率,却未能做到有益的社会影响。

另一方面,有的栏目未能明确地对谈话节目本身进行定位,认为只有谈到痛彻心扉的故事,有了巨大的感情宣泄才是成功的节目。这类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为典型。《艺术人生》常因为过度煽情而被诟病,节目中,主持人朱军以各种戏剧元素,如分幕、布局、道具等在节目中煽情,煽情本无可厚非,谈话类节目在根本上仍然属于表演的一种。但煽情需要正确的方法,不能刻意地进行煽情,更不能因为收视率而忽略嘉宾的感受。

(三)谈话对象的泛明星化,节目话题性减弱

嘉宾和话题是谈话类节目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最吸引观众的两个因素,在谈话节目的初期,《实话实说》的一炮走红是由其话题决定的,如节目中讨论的“该不该减肥”“为什么吸烟”等引发了观众的思考,但是电视形象直观的特性,决定了它不是一个适合深度思考和探究的媒介,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的文化开始盛行,话题的作用在谈话节目中逐渐减弱。

而明星已成为当下社会最受人欢迎和追捧的一个群体,每个明星的一举一动都被人们所关注着,人们的好奇心致使我们希望了解明星更多的信息和更私密的生活,在这点上,只有谈话类节目能做到。一时间,明星成了谈话节目的核心,如有着较高收视率的《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超级访问》《艺术人生》都是此类的代表。

三、我国谈话栏目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推动着谈话节目向着分众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一)话题分散,分众化的节目设置

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电视观众收视选择性的增加,电视开始分众化的时代,电视收视的分众化,从根本上讲是源于观众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电视观众是由不同人群所构成的,由于年龄、性别、文化、区域、职业和收入等的不同,收视的偏好和品味也不一样。电视的分化实质上是社会结构分化的反应。同时,电视媒体的分众化是追求经济利益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产生的结果,也是广告主客观上对电视媒体施与压力的结果。

谈话节目从开办初期的一拥而上,现在同样也逐渐走向了分众化的道路。“把谈话节目划分为讨论型、个案故事展示型以及意识流型,依据的是谈话的结构形式,如果根据谈话内容来划分,电视谈话节目可分为娱乐性谈话节目、新闻性谈话节目和拟社会实践谈话节目。”[3]

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谈话栏目有针对老人的《夕阳红》,针对工人的《当代工人》,针对女士的《半边天》,针对军人的《心里话》,针对艺人的《艺术人生》等。

(二)样式丰富,手段多样

科技的发展,打破了节目空间的限制,使谈话的空间从演播室扩展到了不同的地域,不同地域的人可以通过多媒体在现场进行沟通,在谈话现场利用科技手段播放录像、照片,已成为串联节目重要的手段。

同时,节目的编排也不乏新意,如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舞台中央,灯光分明,一座玻璃屋赫然在目,中有两人,一位是主持人,另一位是‘当局者’,这可能是一位因为被误会、被误解甚至被误途的‘当局者’,因深陷其中,方寸或乱,终成‘当局者迷’”。[4]玻璃屋和九宫格的演播室设计,使人们耳目一新,在形式上抢占了先机。

(三)注重包装,打造品牌

在我国,媒体具有双重属性,商业属性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在电视经营中,电视栏目要提高收视率,赚取利润,品牌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品牌代表着观众对一个栏目的认知度,当提到《焦点访谈》时,人们很容易想到“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评价;当人们提及《新闻联播》时,就知道它报道的多是重大时政新闻。

谈话类节目同样也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身的风格,抓住核心理念,创办自己的品牌。很多栏目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如中央二套的《对话》栏目,《对话》的首播时间是周日晚间10点,较其它谈话类节目,收视率并不高,但广告收入却十分可观,究其原因在于《对话》形成了自身的品牌效应,以商界领袖为访谈对象,将收视群体定位为关注经济改革动态并具有决策能力的社会精英人士。致力于为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

打造谈话节目品牌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主持人,主持人是栏目的“名片”,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作为对话的一样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优秀的主持人是节目品牌的关键。如鲁豫主持的谈话节目从凤凰卫视辗转到湖南卫视,现在落户到安徽卫视;从开始的《鲁豫有约》到现在的《爱传万家》,虽然播出平台改变了,栏目也历经几次改版,鲁豫的风格始终未变,鲁豫作为一个主持人已经成为谈话栏目的一个标志和品牌。

[1]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境开始[M].北京:三联书店,2003.

[2]黄斌.历数谈话节目“罪状”崔永元直言不改变没活路[N/OL].新闻晨报,[2002-07-05].http://yule.sohu.com/95/82/article164568295.shtml.

[3]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幸福魔方.百度百科[EB/OL].[2011-10-21].http://baike.baidu.com/view/3171640.htm.

猜你喜欢
类节目卫视谈话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