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术与艺术

2012-10-21 21:24杨静蓉
卷宗 2012年11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技术艺术

杨静蓉

摘要: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从机械的使用工具到追求艺术的美的过程,无论多么落后、贫穷的群体或民族,他们都在极力创造优美的作品,一步步克服技术上的阻碍,并表现出某一特定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格。从最初手法上的粗糙、笨拙,到娴熟,再到精湛,技术无疑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工匠也在其制造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而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和满足,进而使作品凝结更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艺术;艺术价值;技术;表现艺术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过多年系统全面的研究,给民族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群体,不论其生活多么艰难,都不会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食精上。即使最贫穷的部落也会生产出自己的工艺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②如果在当前的条件下,我们用一种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过去人们对美的渴望和享受时,或许你会觉得可笑、幼稚。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被理解为历史的产物,将其置于当时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了解此情此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生活。

然而,技术水平的高低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是说限制了艺术的发展与完善。人们在主观上想极力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达到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但由于技术达不到,往往会出现各种困难和障碍。反之,当技术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阶段,工匠师傅们技术的熟练,会在整个艺术品制造的过程中克服障碍,从中得到更多的快感和乐趣,即凝结更高的艺术价值,最后使得观赏者从艺术品中得到更多的愉悦。所以《原始艺术》中所说,技术的成熟和艺术的充分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③技术达到一定的程度,艺术便会随之发展。艺术品的生产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技术及对美的追求

由于人们多年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受着不同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于是,在自己的潜意识当中形成了不同的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各种看法。

首先,当我们谈到“美”的时候,自然会想到美的感觉,美的享受。然而,在制作某一物品时,主体的头脑中一般都会存在某种预先设想的说念,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更多的是技术上的困难,无力完成自己预求的作品,而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想法。例如,制作衣服。在实际操作过程之前,设计师事先设计好图案、样式,以及在其中一定体现着对美的不同追求。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考虑到节省布料、保持图案的完整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计划,结果与先前设计的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尽相同。从而达成另外一种美的效果。

其次,工匠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兴致想要变变花样而已,或者由于某一物体、或者某一行为的启发,即灵感的突出,设计出与原先尚不相同的东西。比如,温哥华的编席匠,他们通常将物品编好以后从不染色,因为新的时候,花纹可在闪光下看出,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当席子旧了时,一点花纹都看不出来了。所以,这与当初的愿望刚好相反。正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其动机和效果不统一的现象是很多见的。总之,不论是原先的期望也好,还是最终的结果也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就是尽力追求美的效果。

每个艺术家其实都在努力的追求美的理想状态,但最终不一定会有所成就,那仍是因为技术上的欠缺,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不了这种理想罢了。因为,只有高度发展而又操作完善的技术,才能产生完美的形式,所以技术和美感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技术水平影响其艺术造型与风格

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也這样认为,一个社会,或部落,或部族,面对无数人类行为的可能性,选择是必不可免的。④从原始社会到现如今,多种艺术品的形式因素与制造工的各个程序密切相关,更多情况下,还体现了制造者的某种感情色彩。当主体的愿望得到充分的表现后,即精通了某种制造技术,自然产生了对某种形式的追求。此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造型的目的,工匠师傅们通常会在边缘上加以装饰。而在多数情况下,边缘的装饰仍决定于操作的技术。例如,在编筐即将完成时,必须有一个收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常会由于各种技巧和手法的不熟练而使筐的边缘形状、表面和花纹有所改变,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候边上的辫条可以弯起来藏起,也可以缝合。为了防止树皮的断裂和不结实,还需想另外一些办法来弥补这样一个欠缺。再如,相类似的北美西部和西伯利亚生产的桦树皮筐,突出体现了对操作技术和规律性动作的更高要求,从而形成边缘特有的花纹。有时为了保护筐边,工匠们时常在上面缝上一个圆圈,使其更加结实。为了防止断裂,在缝的过程中还得不停地变换针脚的长度。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形成原先构想的一种艺术造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不断的传承,便形成了某一地域、某一地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艺术造型。

一提到“风格”,我们便会想到某个人习以为常,或是说比较固定的样子。长期以来,不同的生活习俗、观念、信仰造就不同的风格。当然,艺术风格是由形式因素组成的,这些形式因素就形成了艺术风格具体的特色。然而在这形成的过程中,技术仍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任何用具,无论多么简单而粗糙,也不论是什么风格,都是通过熟练的工艺制造出来的,不同地区造出来的形式各异,这无疑与当地的生活习惯有着莫大的关系。尽管用途相同,但都各具特色,体现出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风格的改变总是受到人们的习惯动作所形成的一定限度的制约。如果一物品,即使非常漂亮,但却不符合人们的使用的习惯,自然不可能被广泛的采用,最终也就不可能形成一种风格。再如,陶土物品的制造,陶土是最能制造各种形状的材料,最能体现一地方特色的。工匠只有掌握了和泥、塑造、和煅烧等必要的技术以后才可以仿制出各种风格的物品来。其实很多事实证明,形式的美感是随着技术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仅凭一些主观条件或是工匠师傅们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形成一定的风格的。所以说,“任何东西,不论是创造的,还是日常应用的,如若没有固定的形式就谈不上到风格”。而风格又要依靠技术的高度发展。⑤

三、技术的水平决定艺术表现的程度

艺术的表现,顾名思义,说明这种艺术一定表达了某种内容。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出自高度发展的制作技术,那么操作技术的形式风格就必然影响其表现的形式。⑥任何一艺术大多通过形式与内容二者来表现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只有把形式和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一种较完美的表现程度。就如同《原始艺术》文中所说,“由于形式反映了过去的经验,或形式有某种象征,在形式上表达了一定的内容时,人们的艺术享受又增加了新的成分。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使人们的意识从平庸淡漠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升华。”譬如,即使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也具有增加感情的价值意义。

尽管艺术效果的表现要以形式为基础,但如果只有形式的存在,而缺乏充实的内容和思想内涵,艺术也只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例如,舞蹈、音乐和诗歌,几乎总是有其思想内容。就拿阿穆尔河部落的服装来说吧,尤其是那个地区的节日盛装,从制作工艺方面来看的话,手法并不精细,花纹也不美观,可以说做工很粗糙,因为制作时,表现美并不是主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图案中表现了神话中的形象,他们的价值只在于表现的含义,形式如何则是次要的。如何把艺术的内容表现的恰到好处,更多地还是要看工匠们的技术如何,尽可能完善地表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有的时候无法把所有想法都表现出来,而是选择了一些具有象征性的部分,这些选出来的部分往往更好的表达了其艺术内容。

四、小结

不论是过去的造型也好,还是现如今的风格也罢,艺术的表现一直向着完善发展。人们都是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一步步前进。就如同民间文化、民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他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灵魂是永恒不变的。⑦“原始艺术”之所以被称为“原始”,我想可能是因为在现在人看来还比较单纯、不成熟的一种作品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欣赏这些作品,那实属一个时代伟大的杰作。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政治、文化也不断地与世界接轨,随之在精神境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于是,在今天技术不断完善,可以说在高科技的操纵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家们有能力完成各种想要表达自己意图的作品,美的层次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见,技术与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相伴而行,不可分割。■

注释:

①《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p64.

②(美)弗朗兹·博厄斯著,金辉译,刘乃元校.原始艺术[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8,p1.

③(美)弗朗兹·博厄斯著,金辉译,刘乃元校.原始艺术[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8,p9.

④露丝·本尼迪克特著,王炜等译.文化模式[M].西方学术文库,1998.5,p4.

⑤(美)弗朗兹·博厄斯著,金辉译,刘乃元校.原始艺术[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8,p18.

⑥(美)弗朗兹·博厄斯著,金辉译,刘乃元校.原始艺术[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8,p90.

⑦冯骥才主编,白庚胜、杨宪金副主编.守望民间[M].西苑出版社,2002.8,p18.

参考文献

[1](美)弗朗兹·博厄斯著,金辉译,刘乃元校.原始艺术[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2]冯冀才主编,白庚胜、杨宪金副主编.守望民间[M].西苑出版社,2002.

[3]露丝·本尼迪克特著,王炜等译.文化模式[M].西方学术文库,1998.

[4]斯大林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79.

[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上册)[M].1833—1843年.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技术艺术
纸的艺术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