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运动中如何获得理想的击球距离

2012-10-25 06:45
运动 2012年16期
关键词:挥杆高尔夫距离

王 枫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高尔夫系,江苏 南京 211215)

高尔夫运动中如何获得理想的击球距离

王 枫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高尔夫系,江苏 南京 211215)

根据高尔夫球的飞行原理进行分析,即对影响球的飞行路线的因素以及击球瞬间的现象进行分析,对如何获得理想击球距离提出相应的挥杆方法,指出肌肉在挥杆过程的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旨在进一步了解高尔夫运动的原理与高尔夫运动过程中的科学依据,并结合人体的运动,去发现新的练习方法,为获得理想击球距离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尔夫;击球距离;击球原理

随着高尔夫运动进入了2016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也涌现出很多出类拔萃的球员,一次次续写着佳绩。大大小小的球场、球会破土而出,给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保证击球准确性的情况下,增加击球距离是很多高球手梦寐以求的。要想获得理想的击球距离,就是要提高球的初始速度。如何提高球的初始速度,是获得理想击球距离的保证,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高尔夫球运动原理

1.1 球的飞行原理

当把球击出后,球会在空中呈现出一条运动的路径,又称为弹道。而这样的弹道通常存在9种,这9种弹道的区别在于初始的飞行方向不同、飞行过程产生曲线不同。这2个方面的不同是由5种因素决定的:(1)杆头速度。杆头速度指杆头在击球时的速度,杆头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击球的距离,杆头的速度越快,则球在离开杆面后飞行速度越快。同时,当杆头的速度提高时,球的倒旋速率增大,好的击球产生强烈的倒旋,使球飞得更高,而击球产生的侧旋,会让球随着球速的增加,在空中的侧向位移增大;(2)杆头轨迹。杆头轨迹决定球开始飞行的线路;(3)杆面角度。杆面角度指杆面击球时度,即V3>0,Mgh又为一个定值,所以从上面的式子中可以看出,要想获得球的初始速度越大,就需要人体对杆子所做的有用功就越多,二者可以认为是一个正比的关系(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为了获取理想的击球距离,除了经过大量训练提高的击球准确度和稳定的击球角度以外,还有最重要的杆头速度,换句话说是人体对球杆所做的有用功。从而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人体所做的有用功越多,获得的杆头速度就越大,击球距离就越远(在保证其他2个因素的情况下)。

2 肌肉在挥杆过程中的作用

“有用功越多”,就是指人体在杆头运动的方向上,施加的力越大,运动的距离越远。运动距离通常指的就是的挥杆路径,经过大量的挥杆练习,挥杆路径能趋于稳定,运动距离上不会有多少改变。因此,施加的力才是主要的,力来源于肌肉的伸展和弹性。人体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系统,就如同一个生物动力链。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使一些骨骼与几个肌群发生移动、变化,所以要结合高尔夫挥杆原理,明确在哪些过程中哪部分肌群起着主要的动力作用。

骨骼支撑着人的身体,肌肉提供力量,无论完全或保持着某一个动作,各肌肉群就会有支持或阻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着“平衡体系”。因此,在高尔夫挥杆过程中,肌肉的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简单地把挥杆过程分成2部分。

2.1 从站位到顶点

在这个过程中肌肉主要起到支持和被牵伸的作用,为下个部分的运动积蓄能量。所以,应该主要加强腹直肌、腹外斜肌、臀中肌、背阔肌的锻炼。增加这几个方面的练习可以保持在上杆的过程中的平衡、重心的控制;也有助于上肢肌肉的拉伸,使身体前侧的背肌旋转得更充分,从而积蓄更多的能量。

2.2 从顶点到收杆

在这个过程中,肌肉主要起到支持与主动性作用。而这个过程是获得杆头速度、增加距离的最重要的时段。运用髋部转动,带动肩的转动,使上肢的斜方肌、三角肌、冈下肌、大圆肌、背阔肌释放出力;转动的过程中,臀中肌和腿部相关肌肉的力量带动下肢的旋转;只要上肢与下肢协调的旋转并释放,就可以产生理想的力量,进而提高杆头速度。另外,前侧腿部的大肌群则起到支撑、调节平衡、控制重心的作用。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快速的杆头速度、稳定的击球轨迹,获得更理想距离。

3 结 语

在现代高尔夫球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得优异的成绩,任何有利的因素都会被球员所利用。含高科技材料的运动服装、最新技术的球具都令球员爱不释手,但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技术。掌握好基本的挥杆原理,运用身体,加强重心的控制和和挥杆节奏的控制,有助于提高击球中心度的准确性,也有助于击球角度的控制。再者,要加强肌肉的锻炼,加强腹直肌、腹外斜肌、臀中肌、背阔肌的练习,控制前方与后方的重心平衡,使上杆保持流畅的节奏与转动的充分,提高挥杆的稳定性;加强斜方肌、三角肌、冈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臀中肌和腿部肌肉的力量训练,保持下杆时的重心控制。在释放区时,是力对于杆头作用效果显现的时候,以求获得更大的转动速度,提高杆头速度和球的初始速度,进而获得理想的击球距离,不断提升自身的比赛成绩。

[ 1 ] 张月芳.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 2 ] 体育运动学校《人体生理学》教材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9.

[ 3 ] 《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 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G849.3

A

1674-151X(2012)08-03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15

投稿日期:2012-06-13

王枫(1988 ~),助教。研究方向:高尔夫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挥杆高尔夫距离
算距离
距离美
高尔夫MK7.5的 10位对手
高尔夫挥杆练习方法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
核心部位力量训练对高尔夫挥杆速度影响的探究
爱的距离
高尔夫
距离有多远
街头高尔夫
休闲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