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

2012-10-25 06:45孙丽桃宋冠男李佑发
运动 2012年16期
关键词:动机体育运动强度

孙丽桃,王 雪,宋冠男,纪 晶,李佑发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实验与调查

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

孙丽桃,王 雪,宋冠男,纪 晶,李佑发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通过问卷调查法,选取北京市部分高校不同群体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育运动的动机、频率、时间、强度、方式、内容以及体育消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学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趋于增加的趋势。92.7%学生认为有必要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但是其平时娱乐活动选择体育运动的仅占22.6%,而认为主要由于缺乏锻炼影响其健康的则占到了54.9%,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影响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消费形式等具有多元化特征,其每周参加频率,每次运动时间、强度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

北京;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

据《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65.68%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他们平时所参加的运动项目单一,体育生活很单调乏味。而体育生活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心理的健康。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重要支柱,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根据之前的相关调查,虽然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趋势在增加,但是真正有一个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的人却为数不多。所以了解其现状,寻求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策略是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本课题旨在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为大学生形成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其中,以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吉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0所高校共计1 80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3大检索系统、图书馆和资料室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中外书籍、论文以及调查报告以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问卷《北京市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对北京市10所高校大学本科生进行取样调查。主要从其动机、频率、时间、强度、方式、内容、以及体育消费等方面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 800份, 回 收1 700份, 回 收 率 为94.4%,有效问卷为1 670份,有效率为98.2%,其中男生1 013人,女生657人。

1.2.3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 2003、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意识情况以及健康状况

高达92.7%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有必要保证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而仅有7.3%的学生是持有相反的观点,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还是很肯定的。30.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好,59.3%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10.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较差。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比较乐观。

2.2 性别差异

由表1可知,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锻炼和生活作息不规律。其中,影响男生最主要的因素是生活作息不规律,较之女生男生的自制力稍差,影响女生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锻炼,说明女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低于男生。上网是男女生平时娱乐中比例最高的活动均达到了70%以上,看书、听歌等坐式生活是其次要的娱乐活动,均占到了35%~50%,而体育运动以及逛街仅占到了10%~30%。运动动机方面,由表2可知,增强体质是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首要动机,而通过运动减少各方面的压力以及愉悦情感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女生明显区别于男生的是体重控制方面,可见体重控制成为了女生从事体育运动的一个相当重要原因。运动方式方面,由表3调查可知,男女生差异较小,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方式均为与同伴一起,而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则很少,可见学校在组织或活动内容本身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运动内容方面,由表4调查可知,大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是球类运动。跑步和游泳相比较一些我们传统及新兴的项目也是大学生较为喜欢的运动。女生明显区别于男生的是他们对艺术体操及舞蹈的兴趣更为浓厚。运动频率、时间、强度方面,由表5可知,不论从时间、频率还是强度来讲女生与男生有着一定的差距。体育消费方面,由表6调查可知,从整体来看男生的投入相对女生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主要消费形式是购买运动服装和运动装备,男生在购买体育杂志书刊以及体育器材方面要明显的高于女生。

性别 缺乏锻炼 生活作息不规律 饮食无节制 营养不均衡 其他男生女生43.4 62.3 61.5 54.4 24.0 24.1 22.5 21.9 7.8 5.5

表2 不同性别、年级、生长地的大学生体育动机调查结果 %

表3 不同性别、生长地、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方式的调查结果 %

表4 不同性别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项目调查结果表 %

表5 不同性别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每周次数、每次时间、每次强度调查结果表 %

表6 不同性别、生长地、年级、专业的大学生投入体育运动资金调查结果 %

2.3 年级差异

运动动机方面,大一是增强体质、减少压力和忧虑以及体重控制;大二是获得愉快感;大三是提高技能;大四是人际交往。随着年级的增长,运动动机也有着一定的侧重点。运动方式方面,大四学生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的是其参见学校组织的活动以及俱乐部,反映出大四学生主要参与的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运动内容方面,大四学生参加登山、滑冰等运动的比例略高于其他年级。其余方面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运动频率、时间、强度方面,国家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规定时间、频率、强度分别达到每次30min 以上,每周3次以上,中等强度。由表7调查可知,从整体上来看每周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为3次以上的学生为20%以下,每次参加时间超过30min的学生占到了70%左右,每次强度达到中等强度的学生大约为1/2。所以综合来讲,仅仅只有20%的学生达到了我国体育人的标准。相对来说,大四学生的情况依旧是最不乐观的,但是与其他年级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说明还是有了一定的提高。大二和大三年级的情况相对较好。所以,如何解决大一大四学生的特殊情况成为我们一直将要挑战的难题。达到每周3次以上的运动频率的比例均处于各个年级的最低比例,并且大四仅达到了其他年级约1/3的比例。运动时间以及运动强度无较为明显的差异。体育消费方面,由表6调查可知,大一学生的体育消费的比例较其他年级最低。

2.4 专业差异

运动动机方面,在体重控制方面文科生略高于理科生,其他动机没有较明显的差异。运动方式方面,由表3调查可知,文科生在参与学下组织的活动的比例略高于理科生,其他方式没有较明显的差异。运动内容方面,文科生在参加艺术体操、舞蹈的比例略高于理科生,其他内容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运动频率、时间、强度: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体育消费方面,文科生总体上比理科生在体育方面的投入多。

2.5 民族差异

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体育生活方式上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表7 不同年级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每周次数、每次时间、每次强度调查结果表 %

2.6 城乡差异

运动动机方面,在体重控制动机城市的明显高于乡村的学生。运动方式方面,乡村的学生参与方式的比例整体低于城市,单独参加的比例略高于城市。运动内容方面,乡村学生(48.3%)参加跑步的明显多于城镇(38.8%)的,而城镇学生参加游泳以及艺术体操和舞蹈的要明显高于乡村的。运动频率、时间、强度方面,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体育消费方面,乡村学生的整体消费低于城镇且有一定的差距。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判断标准为每周锻炼3 次(含)以上,每次锻炼时间30min(含)以上,持续锻炼时间3 年(含)以上。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发现真正有一个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只有20%。所以我们仍然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大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建 议

3.2.1加强对学生体育重要性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教育,还要从身体、精神、情趣等方面进行教育。将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引入到大学生活当中,让其正确了解体育生活方式,鼓励更多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养成一个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3.2.2在保证大众体育如球类、田径等项目开展的同时,要积极引入新颖的运动项目来调动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例如,开展一些趣味运动会,学校要定期举办一些户外的运动,如登山、拓展练习等。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所以学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学校要重视不同群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开展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根据男女生喜欢项目的不同,不同年级时间上的差异等进行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要优化学校的设施环境,尽量做到对学生免费开放运动场所或体育场馆门票半价优惠等,特别是对乡村的学生。制定体育课程内容时要考虑不同年级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开展适当的运动课程。

3.2.3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脑力劳动繁重与兴趣爱好广泛并存,无论从减轻学习负担的角度还是从兴趣爱好的角度,他们都有可能诉诸于体育消费。所以,促使大学生形成一个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抓住大学生消费的心理、动机,积极向其宣传体育消费的观念,例如,“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这样的标语,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其消费。作为大学生自己要积极的参加体育运动,不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等形式的其他娱乐活动。虽然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

[ 1 ] 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2 ] 苑晓明.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J ].辽宁教育研究,2003,12(39):92.

[ 3 ] 裘玲珍,常华军.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与体质健康状况研究[ J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3):69.

[ 4 ] 肖焕禹,李文川.都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0):78.

[ 5 ] 霍德利.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模式及特征[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2):74.

G807.4

A

1674-151X(2012)08-04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18

投稿日期:2012-06-18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

孙丽桃(1990 ~),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动机体育运动强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更 正
体育运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