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传媒特色体育课程体系的调查与分析

2012-10-25 06:45赵子建
运动 2012年16期
关键词:传媒大学体育项目课程体系

赵子建

(中国传媒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4)

实验与调查

构建传媒特色体育课程体系的调查与分析

赵子建

(中国传媒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4)

以中国传媒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和分析,寻求构建传媒特色课程体系的途径,指出在构建我校传媒特色课程体系中的支点、出发点、重点、难点和切入点。

构建;传媒特色;体育课程体系;调查

传媒类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抗干扰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符合传媒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针对传媒人才培养的体育教学理念,具有传媒特色的体育课程设置,目前国内尚属空白。

中国传媒大学担当着传媒类办学的领军角色,而传媒业又是如火如荼的朝阳行业,探索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体育教学担负着独特的使命。针对我国传媒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色,吸纳、借鉴国外前沿的办学理念和实践方式,创建并不断完善传媒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探究与之相应的体育教学实践,对于培养传媒业的合格人才,对于实现创办世界知名、高水平的传媒大学这一总体奋斗目标,将起到积极的推助作用。而拓展体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构建传媒特色体育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传媒特色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调查法主要通过专家访谈和专家问卷调查来获得本研究基本论点的验证。

1.2.2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共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487份,回收率97.4%,有效回收问卷482份,有效回收率96.4%。1.2.3 统计分析法运用Excel制作调查统计表,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来看,学生对目前的体育课满意度较高,一方面,反映出学校的体育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同学们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有超过1/5的同学还是表示出对当前体育课程现状的不满,在教学中除满足同学们的基本需求外,尽量使学校的体育课程建设更加贴近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发出符合传媒特色的课程体系应是我们课程建设的重点。

由表2可知,喜欢参加小球活动的同学排在第1位,从男女生的比例来看,男女生参加活动的比例都比较高,尤其是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成为同学们时尚热捧的项目,从目前同学们的选课来看,小球项目也很受同学们的青睐。而排名第2的大球项目,参加的男同学占绝大多数,其中篮球、足球成为大多数男同学们的最爱,一方面学校的设施比较完善,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反映出男女的不均衡性。而在表演类的体育舞蹈、瑜伽、形体、普拉提等表演类的项目中女生又占绝对优势,反映出女生渴望美的诉求,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身材和形象是女同学从事传媒行业的名片。从搏击类的项目来看,跆拳道、武术等项目是同学们喜爱的项目。户外运动也走进了同学们的视野,野外生存、定向越野、轮滑、滑雪等时尚休闲项目成为同学们的多元选择,并且随着学校对户外运动等大众休闲项目的重视,参与的人数会也来也多。

由表3可知,在校学生参与的体育项目与自己理想中的体育项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表演类的体育项目和户外运动的体育项目明显的增加。笔者认为学生目前从事的体育项目与他们希望从事的体育项目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学习的压力及活动范围受学生自身经济条件的局限。从学生自身来看,学生希望从事的体育项目与他们所从事的传媒行业的身体需求相匹配。

据统计,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大的传媒事件备受同学们的关注,由此可以看出,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文化在学生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而作为热点体育赛事的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网球等热点体育项目也备受同学们的关注,球类项目,特别是热门球类项目不但带给学生心灵的愉悦,同时是激励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原动力。

表2 课外活动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

表3 希望参加的体育项目

表5 开设选修课程首选项目

在同学们的假期休闲活动中,半数的同学们的把旅游作为主要的休闲方式,一方面体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范围在逐渐扩大,通过旅行增长见识和锻炼身体,达到健身和放松身心的双重功效。球类活动依然是学生主要的休闲方式,另外同学们的体育休闲活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网络游戏、漂流、棋类等活动也是假期同学们的选择。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作为技能课程,教师以技能的教学为主,相关的体育背景知识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所学项目的了解和热爱,特别是通过媒体对该体育项目持续关注,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把体育与传媒进行结合,起到综合教学效果。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是符合当前体育的基本健身需求的,由于对未来从事传媒事业的特殊需求,紧急救护和野外生存等基本生存技能也成为同学们的选择。

表4 获取体育新闻的渠道

由表4可知,新媒体已成为同学们获取体育新闻的主要渠道,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由于其普及性也成为同学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说明当前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获取体育新闻的途径更加快捷和便利,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完善,同学们获取体育相关资讯的渠道将更加便利。

渴望参与体育文化是当代年轻人的时尚,渴望与明星面对面地近距离接触更是他们的最爱,难怪每年的广院杯足球赛开幕式那么火爆,是明星组成的梦舟明星足球队的参与,而与他们专业相关的赛事报道是实现同学们梦想的舞台。

从课程选择来看,同学们最爱的还是球类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休闲体育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青睐,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体育在逐步融入同学们的生活中来。

目前体育锻炼已成为一种时尚,愿意自己出钱、出装备锻炼身体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年轻人集中的高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传媒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同时又需要强健的体魄高强度的工作,因此受访者绝大多数认同体育能使在从事传媒工作中的自己更加自信和更加充满朝气。

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直接参与成为年轻人的主流,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在积极参与,积极互动,把自己融入到体育活动中。

作为传媒的领军高校,中国传媒大学的体育课程与传媒专业的相互融合也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切入点。目前,学校正在申报体育传播方向的硕士点,而传媒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将为体育传播硕士点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同时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传播学的学科优势,体育与传媒的特色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将植根于更加宽广的平台。

3 结 论

3.1 学生对目前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满意度较高,但在课程的项目上表现出不均衡性,在教学中除满足同学们的基本需求外,尽量使学校的体育课程建设更加贴近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发出符合传媒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应是我们课程建设的支点。

3.2 传媒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同时又需要强健的体魄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因此受访者绝大多数是认同体育能使你在传媒工作中更加自信和更加充满朝气。因此,开设多种形式的体育课程,贴近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是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出发点。

3.3 把体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融入到从事的传媒事业当中,是体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构建传媒特色体育课程的重点。

3.4 选择适合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服务于传媒事业从业要求的体育课程标准,是我们构建传媒特色体育课程体育的难点。

3.5 作为传媒的领军高校,中国传媒大学的体育课程与传媒专业的相互融合也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切入点。

[ 1 ] 赵子建.传媒特色体育教学平台的构想与搭建[ J ].现代传播,2011(11).

[ 2 ] 乌适融.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J ].现代大学教育,2009(1).

[ 3 ] 王加强.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设想与实施方法[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

[ 4 ] 陆宇明.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构成因素[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4).

G807.0

A

1674-151X(2012)08-05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25

投稿日期:2012-06-19

赵子建(1958 ~),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传播。

猜你喜欢
传媒大学体育项目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A look at Britain教学设计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中传原副校长蔡翔被查,曾承诺做一位“公正廉洁领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孙翌飞作品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