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走向教学的和谐
——“教学—心理”协同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2012-10-25 06:45胡保全
运动 2012年16期
关键词:协同舞蹈心理

胡保全,高 鹏

(1.青岛大学体育教学部,山东 青岛 266071;2.长春建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走向教学的和谐
——“教学—心理”协同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胡保全1,高 鹏2

(1.青岛大学体育教学部,山东 青岛 266071;2.长春建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根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和教育规律,把握体育舞蹈课的教学观、质量观,在分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能力与心理特点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力图创设以“三育”素质的全面协同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师生协同为动力;促成体育舞蹈课知识内化、智力内化、品德内化为结果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设计和构筑“教学—心理”协同发展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使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协同、有序、高效地运行,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以实现体育舞蹈教学共同发展的目标。

协同发展;心理;内化;外化

体育教学必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以往单纯培养“知识型”人才,变为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综合型”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更多倾向于学生后天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挖掘益于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为完成健康教育目标,新课改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课堂上学生跟着教师转的局面。明确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在充分认识教学系统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力图把握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旨在创设以德育、心育、智育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师生和作为动力,实现知识、智力、品德、非智力因素的内化与外化的协调为结果的和谐的体育舞蹈教学环境,设计和构筑“教学—心理”协同发展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作为体育教师,就要尽全力改变这种忽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做法,要重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1.1 基本框架

教师教学流程:目标认同—自学探究—协同互补—练习反馈—反思总结;学生达成目标:培养兴趣—动力激发—发展思维—展示潜能—心理发展。(表1)

1.2 基本步骤

这个教学步骤流程是知识、能力不断化的过程,也是学生知、情、意、个性心理素质内化过程,也是教学与心理协同发展的过程。(图1)

1.3 操作策略

1.3.1 把握协同发展教学中目标要素的特点和关系体育舞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和灵魂,它决定教育内容、过程、方法、评价、效果,是影响教育全局的标本问题。协同教学的目标包括德、智、体、美、劳、心等6个方面的要素。因此,认识它们各自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联是协同教育高效运行的前提。

设疑 引导 尝试 小结(或过渡)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教师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讲解,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对教师的内容有被“控制刺激”激活,产生学习兴趣从不同方位示范,为学生提供信息源,调控探究练习过程模拟、琢磨、切磋、师生间交流互动,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严格练习,在认知冲突中适时点拨,使练习务实、有效在练习和纠正的多次反复中尝试成功讲评、提示、引导,帮助学生寻找知识内核和求知方法熟练掌握技术,体会求知方法,产生新的求知兴趣

1.3.2 “三育”纵向发展、相互联动、共同发展目标达成功能的关系(1)目的性:“三育”都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基础;(2)主体性:“三育”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标;(3)层次性:“三育”教育目标的达成都有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在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素质是主导,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是关键,共同完成体育舞蹈课“教学—心理”协同发展的目标。

1.3.3 优化协同教学过程的方法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人与环境信息交汇的过程,即身心协同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心理的全面发展,即智力与非智因素协同发展过程。为此,必须构建素质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内因心理与外因心理的协同,以实现内化与外化的协同发展。所以,我们在实施“教学—心理”协同教学的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着重抓了2件事:一是准确制定体育舞蹈课堂教学目标,促成目标协同;二是优化教学方法,促成协同。

2 模式实施的基本成效

2.1 “教学—心理”协同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比较

“教学—心理”协同发展的体育舞蹈课教学模式,不仅是形式的变化,而是对传统教学的变革。5项教学流程是一个传统的整体,其中目标认同、培养兴趣是学习的方向和动力;自学探究、动力激发是学习的基础;协同互补、发展思维是个人学习的深化;练习反馈、展示潜能是学习过程的反思调节和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创新;反思总结是知识的系统化,是综合、概括能力的提高。这种模式使素质教育形成了网络。

2.2 “教学—心理”协同发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需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2.3 “教学—心理”协同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体系

即构建结果自主,构建过程,体现德、智、体、美、劳、心的协同发展。学生不再是“一课一得”,而是“一课多得”,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得以落实。

2.4 “教学—心理”协同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师生的合作、个人与集体学习的协同发展是这种动力的源泉。

2.5 “教学—心理”协同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构建了协同机制

认知与非认知因素协同,内因与外因协同,教育与自我教育协同,组织与自我组织协同,保证体育舞蹈教学高效率运行,目标水平达成。这样的体育舞蹈课教学,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同学普遍反映“我喜欢这样上课”。

2.6 “教学—心理”协同体育舞蹈教学模式

促进了学生心理水平的有效发展;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提升。

3 模式构建的体会和思考

3.1 转变教学的观念是模式构建的核心

“教学—心理”协同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构建,不是课堂教学的形式转变,而是教学领域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以转变教学观念为核心的。多少年来“应试教育”的观念一直是教学的“统帅”,与当今时代需要培养的德智体美劳心整体高素质人才的质量观格格不入。转变应试教育的质量观为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是时代的需要,是构建“教学—心理”协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事实上,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心理组织的过程。脱离学生心理活动,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学生不会学,不爱学,一切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因此,体育舞蹈教学心育是完成体育舞蹈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转变旧的“教学观”,把体育舞蹈心育纳入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教学—心理”协同发展的体育课模式,是全新的“教育观”的具体体现。

3.2 处理好师生合作关系是构建模式的关键

教师和学生是构建教学系统的2个要素。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活动过程,教学目标确立之后,只有师生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其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只有教师这种合作关系,才会使教学产生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特别应该认识,教学过程是学生心理自主构建的过程(即自组织过程)。自组织的根本能力来自学生的内部。教师的作用是使学生的自组织水平发展到高峰,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不断的加强,离开教师他仍然爱学习、会学习、会创造、再创造。因此,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内部的动力逐步加强,学生心理自组织作用不断加大。

3.3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构建模式的目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需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氛围,并实现教学共同发展的目标。

3.4 有待研究的问题

由于研究者的水平和研究时间有限,有些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化。例如,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构建模式有哪些差异;由于体育学科特点、课型差异,构建模式各有什么特点;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构建模式在学科之间如何优化互补和协同。

[ 1 ] 郑和均.学校心育协同构建的理论与实践[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2 ] 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 3 ] 邵瑞珍.学与教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 4 ]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5 ] 胡保全.对分层次目标教学实践与效果的研究[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

G807.4

A

1674-151X(2012)08-09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46

投稿日期:2012-06-07

胡保全(1966 ~),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协同舞蹈心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学舞蹈的男孩子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舞蹈课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