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人文教育实践研究

2012-10-25 06:45李冬奎
运动 2012年16期
关键词:实验班武术人文

李冬奎

(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实验与调查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人文教育实践研究

李冬奎

(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运用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对在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中开设人文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武术人文教育能较好地提高武术技术教学效果,能较好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高校;武术课;人文教育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外搏击体系比较。其中,1~4项内容主要指向武术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由于武术这一文化体系能够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而1~4项内容正是对中

1.1 研究对象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人文教育。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就大学公共体育武术课人文教育内容对相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把握高校武术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时代要求。

1.2.2 教学实验法研究选取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2010级2、3班30人作为实验班。随机抽取2010级7、8班33人作为对照班,以检验人文教育的教学效果。

1.2.3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本文在公共体育武术课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内容,进行了为期8周的教学实验,共计16学时。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无关变量的控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人文知识水平及学生武术基本功进行测量,对测得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统计,经t检验(p>0.05)表明无显著性差异,完全符合本研究的实验要求。

2.1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人文教育内容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最终确定高校武术人文教育一级指标内容包含5个方面(表1),即武术与中国古典哲学、武术与兵法谋略、武术与美学、武术与宗教、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中的反映做了系统的解析。第5项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了中国传统武术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后仍会对武术文化体系有所疑虑,疑虑我们的武术文化体系是否值得学习与掌握,面对外来搏击术的冲击,我们将以什么视角来评价。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影响学生对武术的态度,影响学生个体的自信心及民族自信心。因此,这一内容可以使学生理解中国人是如何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如何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实现民族的价值理想,理解中外搏击术差异的根源以及未来我们如何面对外来搏击术的冲击等。

表1 高校武术人文教育内容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人文素养考核成绩比较表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武术技术成绩比较表

表4 实验班学生对“武术人文教育”的评价

高校武术人文教育二级指标为26项。其中,武术与中国古典哲学一级指标包含5项二级指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选取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天人合一”这一哲学思想包涵“和谐”内涵,但武术本质上是竞争,那么和谐在武术中是如何展现出来的?由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引出问题,以达到学生通过武术了解中国古典哲学的目的。武术与兵法谋略一级指标包含5项二级指标,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谋略型文化,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兵书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商业中的竞争就被认为是商场如战场。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必然会将传统谋略广泛应用于武术中技术组合中,如“声东击西”“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等都广泛应用于武术套路组合中,对这些技术组合所采用的谋略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将有助于了解中国传统谋略文化的魅力。武术与美学一级指标包含6项二级指标,武术习练中讲究“精”“气”“神”的训练,其中就包括了“气”与“神”等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气韵与神韵的展示是武术套路所追求的境界。另外,教师也可针对东西方在格斗中展现的不同美学特点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美学的区别,了解中国武术的艺术性。中外搏击体系比较一级指标包含5项二级指标,通过对5个二级指标的系统分析可以使学生对各类格斗体系及技术有个整体的把握,由于技术的选择本质为文化的选择,透过各类武术技术的比较可以使学生真正了解武术反映的文化取向,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自我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

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人文素质成绩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的后测总成绩及5项指标的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实验组经过“武术人文教育”学习后与对照组相比,测试总成绩平均分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各领域中均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及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说明“武术人文教育”具有有效性。

2.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武术技术效果比较

实验结束后测试学生武术技术课成绩,以考察武术人文教育对促进学生学习武术技术的有效性。由表3可知,经过8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武术技术成绩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武术人文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武术技术提高比传统课程有更好的效果。

2.4 实验班对“武术人文教育”教学的评价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93.3%的学生对“武术人文教育”给予肯定的评价,其中80%的学生给予高度评价。在激发兴趣上,有83.3的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其中50%的学生给予高度评价,有33.3%的学生喜欢该模式的教学。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有93.3%的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其中56.7%的学生给予高度评价,有36.6%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较好培养学生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在学习能力上,有93.3%的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其中66.7%的学生给予高度评价,有26.6%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武术人文教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显示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能够自觉运用学习策略,较主动地与同学合作学习,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得到较大的提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高校武术人文教育能较好地提高武术技术教学效果。

3.1.2高校武术人文教育能较好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3.2 建 议

3.2.1高校武术教学中应适度引入人文教育,改变单纯技术教学模式。

3.2.2高校武术中的人文教育目前仍无统一的教材,建议编写相关教材,弥补教学材料的匮乏。

[ 1 ] 袁镇澜.大学生武术教学必须突出技击和哲理[ J ].体育学刊,2001(4):68-69.

[ 2 ] 赵国庆等.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实行“格斗文化”教育的培养模式[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6):91-96.

[ 3 ] 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62-64.

[ 4 ] 李冬奎.建立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体系的构想[ J ].武术科学,2007(9):62-63.

[ 5 ] 王岗,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5).

G807.4

A

1674-151X(2012)08-05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21

投稿日期:2012-05-15

遵义医学院院管课题(编号:F-493)。

李冬奎(1974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实验班武术人文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