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

2012-11-06 07:24杨芝萍李志明林祥福林常青郑志勇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海西化工基地

杨芝萍 李志明 林祥福 林常青 郑志勇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

杨芝萍 李志明 林祥福 林常青 郑志勇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通过研究“海西”石化产业发展现状,文章分析了石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形势,并以化工企业生产岗位实际情境为基础,设计出实训内容,提出了构建“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人才培养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实训基地是福建省教育厅批准的2010年省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这个项目要将应用化工技术校内实训场所真正建设成为集化工基础理论教学与化工生产实践、专业能力培训与职业素质养成于一体的石油化工职业教育基地,实训基地建设的新理念和科学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分析

福建省石化产业发展形势 福建省石油化工产业是国务院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确定的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布局中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来,通过重点建设湄洲湾、漳州古雷两大石化基地和福清江阴、三都澳溪南半岛石化园区等,不断推进闽台石化产业对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石化产业集群。漳州古雷石化基地总投资约1000亿元,计划五年内建成,年产值可达2200亿元,2011年上半年基本建成调试,下半年正式投产。漳州市将依托古雷港石化区,实施以中下游促上游、上游带动下游的双向发展推动战略。一方面,重点发展烯烃或芳烃中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和新型特种高分子材料,推进石化产业向中下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石化上游产业特别是油头项目落地,带动中下游产业聚集,发展面向闽东南、粤东和珠三角等市场的塑料产业,重点发展特种聚酯薄膜、特种改性聚苯乙烯、ABS等附加值高的化工新材料。

福建省石化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近几年的调查显示,企业需求最大的前三个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精细化工,分别占需求总数的19%、14%和14%。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人才市场最走俏的专业。根据调研,仅湄洲湾石化基地建设就将直接创造11万多个就业岗位,相关产业的发展将间接产生近25万个就业岗位。按此计算,年平均需求为3万人左右。2011年下半年,漳州古雷对二甲苯等项目正式投产后,将急需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石油化工生产、石油化工企业管理、石油化工仪表使用、石油化工设备维修、石油化工产品营销等化工类专业的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这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海西”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办学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动力。

福建省“海西”石化类专业办学状况 目前,全省有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石化类本科专业4个,专业布点10个,2009年招生601人,在校生1370人;6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应用化工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及油气储运技术等石化类专科专业6个,专业布点10个,2009年招生337人,在校生841人。从整体上看,福建省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还不适应石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亟须加强。

“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海西”石化产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从业人员素质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海西”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石油化工应用型技能人才,对促进“海西”石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福建省只有少数几所高职院校建有专门的化工专业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化工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不足,实训基地规模较小,不能形成工程化、工业化生产环境氛围,与实际吻合度不够,实训条件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的要求;二是缺少先进的技术设备,学生很难接触到科技前沿的东西;三是缺少标准化的实习实训操作规程,导致实践教学沦落为简单的职业培训。所以,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标准的现代化工实训基地显得尤为必要。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设计思路

以个体职业准备为目标,突出工作岗位需求,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设计实训内容,培养学习者的各种综合能力,由此确定所需要的实训条件。要强化实践性教学,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各种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则必须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为技术手段,按照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岗位工作体系确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装备标准。除基础实训室外,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设计思路如表1所示。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实训基地应本着企业化特征和前瞻性理念,建成具备学生实训、培训、鉴定、生产、开发及共享等六大功能的现代化学习和训练中心。

学生实训功能 校内实训基地是教学、科研的主要基地,是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训、岗前模拟训练和毕业实践,得到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化工领域的先进技术、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本领。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通过仿真性和综合性实训,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

职业技能鉴定功能 面向学生、社会、企业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学生毕业时可同时拿到毕业文凭和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社会培训功能 立足海峡西岸闽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为下岗职工、在职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培训,培养适应化工行业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漳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小规模生产功能 广泛联合和吸引周边区域的企业在实训基地建立生产绿色化工产品的车间、化工操作单元的小型化工厂,面向社会,服务“三农”。实行企业化管理,准市场化运作,微利经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表1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表

技术开发功能 使师生能够在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中,开展应用项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融教学需要与企业需要于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海西”经济和社会发展。

共享示范功能 面向周边化工类院校、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技术培训,为实现多元化办学提供服务。为海峡西岸闽南地区及福建省经济建设培养大批的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化工应用技能型人才,为职业教育界培养和输送师资。不断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强化示范辐射带动功能,继续加强专业与产业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局面,以实训基地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努力为海峡西岸闽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李斯杰,邱添乾,等.海西产业发展与高职人才培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2]邱菊.新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06,(8):54-55.

[3]沈文馥.海西旅游产业发展与高职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G718

A

1672-5727(2012)02-0006-02

杨芝萍(1957—),女,江西南昌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化学化工教学与研究。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海西化工基地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海西画法影响下的康雍乾珐琅彩瓷画新风
以青海省海西都兰蒙古族藏族自治县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为例的应对构思
我的基地我的连
爱在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