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

2012-11-06 07:24程忠国高细明魏良模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我院

程忠国 高细明 魏良模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25)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

程忠国 高细明 魏良模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25)

依据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观,本文分析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构建的“四层五块一贯穿”课程结构下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并以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例,探讨了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效果。

高职;能力本位;专业课程体系;商务英语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一直在探索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途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是提供某种职业、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技能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本领,包括动手技能和智力技能。高技能人才必须“手脑并用”,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解决企业第一线的难题。因此,高职教育必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知识、技能,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此三项能力要素的整合决定了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应对能力。经区域经济调研,我院确定要将毕业生培养成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组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课程组合的有机整体,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职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纵横交织的系统化课程结构。据此,我院设计了“四层五块一贯穿”的“宽平台,活模块”职业能力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

按本课程结构构建的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始终贯穿职业能力培养主线 一个职业包含若干工种或岗位,一个工种或岗位有不同等级的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体系横向以职业中的工种或岗位设置课程,纵向以职业等级要求安排课程顺序,从而形成纵横交织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的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块共同搭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平台,是养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职业岗位(群)基础知识与技能模块构建了本专业所属行业职业能力基础平台,可使学生在本行业站稳脚跟。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认证、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模块可使学生具备一技之长,并能为学生的职业迁移创造条件。

表1 “四层五块一贯穿”职业能力课程结构图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职业能力的依据 国家职业标准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知识水平及技能要求对从业者作出明确的规定,通过工作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需具备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可作为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依据。根据我院的实践,高职毕业生应取得一个职业岗位基础技能资格证书(四级)和一个核心职业岗位资格证书(三级),同时需具备本专业职业岗位二级资格证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序化课程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动态且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学生职业能力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境中通过内化、整合、迁移而形成的。因此,课程开发与序化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将职业能力分解到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并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的序化过程,形成课程体系和各课程的教学目标。我院经过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调研,对各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了分解、筛选、归纳和排序,并由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讨论,制定了39个专业及方向的专业标准和700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加快了职业能力的动态变化,因而出现了国家职业标准有时滞后于职业发展的情形,但通过技能竞赛可加以弥补。行业、地区和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均得到了紧跟科技进步的著名企业的支持,竞赛项目也及时反映了相关职业的新成果,体现了竞赛的先进性。我院每年都在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块中组织技能竞赛,并选拔选手参加行业、地区和全国性技能大赛。实践表明,职业技能竞赛反馈的信息可以促进我院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商务英语虽属语言文化类专业,但带有很强的经贸色彩,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熟悉国际商务业务,能用英语进行商务贸易谈判并参与企业管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主要职业岗位有:(1)商务英语翻译;(2)外贸业务员;(3)商务助理;(4)企业管理。其专业核心能力包括:(1)娴熟的英语听、说、读、译能力;(2)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3)能胜任商务助理(含商务、财务、管理)工作。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表

本课程体系的实施激发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职业资格取证率达100%,其中,有40.4%的学生取得了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并荣获了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广东赛区二等奖、广东省导游人员职业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三等奖等奖项;近两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2%;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是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强,对新岗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强;2008届一名学生与人合办了深圳赛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兼任公司外贸业务员,2009届一名学生已成为著名的广州普洛米斯贸易公司骨干外贸业务员。

课程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的一组有序的教学活动,体现的是教育思想,实现的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本位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承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藩篱,创建了理论与实践二元合一的教学模式。能力本位课程体系解构了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型知识体系,重构了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能力本位课程考核由传统的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学习主体自我建构的承载着经验和策略的过程性知识为主。这场教育变革正推动着我国职业教育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院的教改实践证明,这种变革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实现学生、社会、学校共赢的目标。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彭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4]龚雯.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教学体系模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6).

G712

A

1672-5727(2012)02-0036-02

程忠国(1957—),男,湖北洪湖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