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诊断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切点分析*

2012-11-10 10:20熊陈岭李瑞炎彭定辉胡汉宁涂建成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糖耐量切点受检者

熊陈岭 刘 扬 李瑞炎 彭定辉 郑 芳 陈 薇 胡汉宁 涂建成

目前,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增加了致残、致死率,同时也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因此,DM的早期诊断和血糖的有效控制对患者的总体预后有积极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反映受检者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重复性好,检测便捷,不受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HbA1c作为DM筛查和诊断指标,确定HbA1c≥6.50%为诊断切点[2]。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这一切点诊断DM。但目前HbA1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及,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3],导致不同医院对HbA1c诊断DM的切点判断存在差异。本文报道本地区以HbA1c诊断T2DM及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的切点及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初诊为T2DM患者,或具有T2DM高危因素而接受筛查的受检者共204例,其中男139例、女65例,年龄24~85岁。排除肿瘤、低血糖、接受激素治疗等患者以及孕妇和既往确诊的DM患者。

1.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分组

204例受检者空腹10h后清晨行OGTT。按规范要求[4]测定空腹血糖(FBG)、糖负荷后0.5h血糖(0.5hBG)、1h血糖(1hBG)、2h血糖(2hBG)和3h血糖(3hBG)水平。并依据 WHO有关T2DM及IGR的诊断标准[4]将受检者分为T2DM组、IGR组及糖耐量正常组(NGT组)。各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血糖测定采用己糖激酶法,使用美国Beckman公司AU5400生化分析仪检测。

1.3 HbA1c测定

在患者行OGTT当日抽取静脉血2ml,EDTAK2抗凝。使用ADAMSTMA1cHA-8160型检测仪(ARKRAY公司,日本)及瑞士罗氏公司HbA1c检测试剂(批号:2E571),采用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上述各组HbA1c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各组BG、HbA1c水平比较

IGR组和T2DM组FBG、糖负荷后BG及HbA1c水平明显高于 NGT组(P<0.01);T2DM组FBG、糖负荷后BG及HbA1c水平显著高于IGR组(P<0.01)。见表1。

2.2 HbA1c诊断T2DM的切点

通过绘制ROC曲线,HbA1c诊断T2DM的最佳切点为6.40%,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0.833~0.926),敏感度81.20%,特异度75.60%,+LR为3.33,-LR为0.25。见图1。

表1 各组不同糖代谢数据和基本资料比较(±s)

表1 各组不同糖代谢数据和基本资料比较(±s)

注:与 NGT组比较,1)P<0.01;与IGR组比较,2)P<0.01

?

图1 HbA1c诊断T2DM的ROC曲线

2.3 HbA1c诊断IGR的切点

通过绘制ROC曲线,HbA1c诊断IGR的最佳切点为6.10%,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798~0.911),敏感度91.80%,特异度56.30%,+RL为2.10,-LR为0.15。见图2。

图2 HbA1c诊断IGR的ROC曲线

3 讨 论

T2DM由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综合作用所致,由于其起病隐匿,在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时,许多患者已发生DM慢性并发症,现已证实在DM早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就已存在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因此,DM的早期诊断治疗是防止和延缓其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WHO将FBG≥7.00mmol/L作为诊断T2DM的标准,但FBG的影响因素较多,生物学变异度较大,且只代表即刻血糖水平,对于新诊断T2DM敏感性较低,易造成很大一部分病患漏诊。本研究中,以FBG≥7.00mmol/L诊断T2DM的敏感度为37.60%,漏诊率为62.40%。

HbA1c反映受检者既往2~3个月血糖水平,具有变异性小、采血量少、检测方便、患者无需特殊准备等优势。但HbA1c诊断切点的选择是关键问题,有关研究发现 HbA1c水平存在种族差异[5]。ADA推荐将HbA1c≥6.50%作为T2DM的诊断标准,日本人的研究[6]提示可将 HbA1c≥5.70%作为筛选T2DM的标准,并且可以作为预测大血管并发症的指标。包玉倩等[7]报道中国上海的切点为6.30%时,诊断T2DM的特异度为63.00%。田慧等[8]报道2 735例受检者诊断T2DM 和IGR的HbA1c切点分别为5.90%和5.70%,但特异度和敏感度均不高。胡丽敏等[9]针对397例受检者的研究表明,HbA1c诊断T2DM的最佳切点为6.10%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5%和71.30%。由此可见,HbA1c诊断切点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种族、地域、年龄等。

本资料选择既往无T2DM、具有T2DM高危因素而接受筛查的受检者作为研究人群。结果显示NGT组、IGR组及T2DM组的HbA1c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经ROC曲线分析发现,HbA1c诊断T2DM的最佳切点为6.4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20%和75.60%,这与ADA推荐以HbA1c≥6.50%诊断T2DM相接近。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被称为DM前期状态,具有进展为DM的趋势。Mannucci等[10]研究显示,以HbA1c判断糖耐量减低的敏感度在50%左右,不能作为判断糖耐量减低的有效指标。本文以HbA1c≥6.10%作为诊断T2DM前期状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80%和56.30%。即敏感度较高,而特异度较低,这可能与样本例数较少有关,需要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随着对HbA1c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价值已从以往的DM控制及并发症风险的“评估指标”逐渐发展到“诊断指标”,反映了HbA1c在临床应用中所具有的极大优势和潜力[11]。然而,需要明确的是,HbA1c无论作为T2DM评估指标还是诊断指标,都是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性的前提。因此,正确客观地建立不同地区HbA1c诊断T2DM和IGR的可能切点,将有助于HbA1c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4,27(Suppl 1):S15~S35.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0,33:S62~S69.

3 陈文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及有关问题[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4):803~804.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termediate hyperglycemia:report of a WHO/IDF consultation[M].Geneva:WHO Press,2006.

5 Heman WH,Ma Y,Uwaifo G,et al.Racial and ethnic differences in hemoglobin A1camong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J].Diabetes Care,2007,30(2):2 756~2 758.

6 Nakagami T,Tominaga M,Nishimura R,et al.Is the measurement of glycated hemoglobin A1calone an efficient screening test for undiagnosed diabetes?Japan National Diabetes Survey[J].Di-abetes Res Clin Rract,2007,76(8):251~256.

7 包玉倩,马晓静,李华婷,等.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10,13(12):296~302.

8 田 慧,李春霖,方福生,等.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切点的横断面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5):375~380.

9 胡丽敏,毕 艳,李莉蓉,等.糖化血红蛋白切点和糖调节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5):812~814.

10 Mannucci E,Ognibene A,Sposato I,et al.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glycated haemoglobin in the screening of diabetes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Acta Diabetol,2003,40(4):181~186.

11 International Expert Committee.International expert committee report on the role of the A1c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9,32(2):1 327~1 334.

猜你喜欢
糖耐量切点受检者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抛物线的切点弦方程的求法及性质应用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一种伪内切圆切点的刻画办法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