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陶企转型在即

2012-11-20 08:12汪玉海
陶瓷 2012年2期
关键词:夹江产区陶瓷

■文/汪玉海

夹江陶企转型在即

■文/汪玉海

2011年,陶瓷产业园在国内遍地开花,在国内楼市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陶瓷企业的市场空间被压缩,企业主大喊“日子难过”。市场环境日趋恶劣,夹江陶瓷处境更加困难。业内人士称,夹江陶瓷必须立即转型。

必要性:陶市萧条 陶企转型才有出路

去年以来,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利润空间减少,市场销售疲软,产能过剩严重,陶瓷企业日子难过,不少企业不得不停产。“企业转型升级才是解决企业生存难的核心问题”,这在业界已经达成共识。业内人士认为,转,还是不转,不是企业说了算,而是目前市场的必然要求!

(一)行情不好 夹江惊现“停产潮”

去年以来,夹江陶瓷产区刮起了停产风暴。据统计,去年,夹江新增生产线不超过10条;去年上半年,夹江陶企关闭的生产线超过一半,其中,30%左右的企业处于完全停产状态。往年夹江陶企要待到年关前几天才放假,不少企业在放假期间让工人轮流休假,放假不停窑。而去年12月下旬,夹江已有10多家陶瓷企业因为库存压力过大提前停窑过冬。

(二)产品质量差 品牌形象受损严重

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佛山一些企业的销量依然高歌猛进,产品供不应求。夹江陶企却门庭冷落,销售疲软。二者差距之大,还要归因于两个陶瓷产区的产品质量。

产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它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销量、品牌影响力和发展前景。目前,夹江陶瓷品牌影响力不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仍沿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不同种类、多种规格的产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产品合格率下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少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以次充好,导致夹江陶瓷频频被抽检出不合格产品,为企业品牌形象造成重大的损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据夹江某陶瓷企业负责人介绍,夹江并不是不具备生产高档产品的能力,同样的设备也可以生产出一流的产品。问题的关键是高价位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企业很难进行大批量的销售。这便是当地品牌形象受损产生的恶果。

(三)新兴产区陶企杀入川渝市场,夹江陶企必须转型自救

随着新兴产区陶瓷企业纷纷杀入夹江陶瓷的大本营川渝市场,夹江陶瓷企业销售范围日益变窄,已经被逼到了墙角。

据了解,对夹江陶瓷企业造成威胁的主要有广东佛山、湖北当阳、湖南岳阳、重庆陵县、云南易门等产区。据某铁路运输工作者透露,现在每天都有好几趟运输列车载着满满的瓷砖运往成都,继而分销到川内其它地区。外来砖的进入,进一步加剧了西南市场的争夺。夹江陶瓷“贴牌”之路难继续,企业必须趁“冬期”抓紧转型,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图稳住西南市场。

夹江陶瓷企业的竞争压力不仅仅来源于产区内部,在没有成本优势和低价优势的情形下,夹江陶瓷如果不整合内部力量、形成合力,极有可能被各个击破。合则两利、斗则俱损,抱团取暖才是发展之计。

可行性:政府支持为陶企转型扫清障碍

2011年11月21日,夹江县“两会”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确立了夹江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为把夹江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典范、乐山开明开放的新门户、成绵乐发展带的新城市而努力奋斗。

陶瓷是夹江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提高夹江陶瓷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当地政府多次出台政策,扶持当地企业,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夹江陶企转型的难度。

(一)推行“四个一批”,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

夹江陶瓷在夹江工业中占有重要份额。为加快夹江陶瓷企业转型,近年来,夹江政府提出了“坚持提升一批、壮大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四个一批”发展战略,抓好陶瓷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推进大企业培育和专业市场建设,梯度淘汰落后产能,联动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提升“西部瓷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在坚持产业高端化的发展过程中,“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吸收借鉴广东佛山、福建晋江、山东淄博等陶瓷产业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夹江特色的陶瓷发展之路。

(二)利用财政、行政、税收三大杠杆引导企业科学发展

近年来,夹江县政府多次到佛山、山东等产区调研,充分了解了夹江陶瓷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的陶瓷产业发展规划。

首先,政府利用财政、行政、税收三大杠杆引导和鼓励陶瓷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的力度,完善激励机制,推动陶瓷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近年来,新中源、新万兴、建辉、米兰诺等企业技改和新上高档陶瓷项目投入资金达10多亿元。

其次,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打造夹江区域品牌和培育企业强势品牌,健全品牌激励机制,力争5年内拥有国家名牌5个、省级以上名牌20个、市级以上名牌30个。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力争2-3年内培育年销售收入1个过20亿、5个过10亿、10个过1亿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推动中小企业配套的新格局。

再次,大力发展夹江的红坯陶瓷。积极引进意大利、西班牙建陶强国先进的红坯技术和设备,利用夹江本地丰富的页岩资源生产高档红坯陶瓷,从而形成夹江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三)引导企业生产低能耗、清洁环保的产品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包括陶瓷在内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进行了严格整顿,限制资源的市场供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夹江政企积极响应国家倡导节能降耗、清洁环保的号召。

据了解,目前,四川夹江产区与丹棱产区仍存在部分以煤烧窑为主的陶瓷生产企业,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为解决这一问题,夹江政府有关部门某负责人表示,煤烧窑是夹江及周边产区发展起来的根本,存在至今已有20多年,曾给当地陶瓷企业和产区的发展带来过巨大作用。随着国家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严格控制,煤烧窑已经不符合现代陶瓷企业生产的趋势。政府将逐步引导夹江产区煤烧窑企业转型,生产一些低能耗、清洁环保的陶瓷配套产品。同时,政府还将适当给予转型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帮助此类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此外,政府希望通过当地一部分整体实力雄厚的陶瓷企业合作或兼并实现企业重组,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提升后的企业,将有能力引进气烧窑设备,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目前,夹江政府有关部门的具体引导措施仍在完善和规划当中。

(四)启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升陶瓷文化

近日,夹江县启动全县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县委书记、县长牵头,委托四川省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旅游规划专家组成规划课题组,依托夹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全力实施文旅产业发展破题行动。

据了解,该规划将依托乐、夹、峨同城化发展,做好“行游乐山峨眉、吃住购娱夹江”文章,注重体现“品味夹江”主题,走“小而精、精而美、美而实、实而惠、惠而值”的路线,突出“瓷、纸、水、茶”的夹江魅力,提升瓷都陶瓷艺术文化、挖掘千年纸乡书画纸文化、开发青衣江水上康体体验、打造天福观光茶园茶主题文化等,将夹江建成有魅力的、优雅的、全方位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旅游目的地。

猜你喜欢
夹江产区陶瓷
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夹江路径”探析
乐山市夹江县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强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陶瓷艺术作品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