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探讨

2012-11-21 08:25刘献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骨瓣病程血肿

刘献玲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探讨

刘献玲

目的 讨论高血压性脑出血行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 随机将住院病历完整的2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后10 d内是否再出血分为非出血组和出血组,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原因。结果 术后再出血与高血压病程、首次出血量、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手术方式和术后血压控制有直接关系。结论 临床医生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有效采集病史,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科学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规范手术的各项操作规程,将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在理想状态,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几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预后。

高血压性脑出血;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微创血肿清除术

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方法,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起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但术后再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了临床病死率和致残率。本研究回顾2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分析术后再出血患者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资料来源于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2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经临床症状、体征和头颅CT检查确诊,符合饶明俐著《脑血管疾病》[2]中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54例,女113例;年龄在37~78岁之间,平均(44.5±3.7)岁;高血压病程在1~23年之间,平均(7.0±1.6)年;基底节出血148例,脑叶出血32例,脑桥出血28例,小脑出血19例,脑室出血16例;首次出血量在30~117 ml之间,平均(49.5±14.1)ml;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在6~29 h之间,平均(13.8±2.3)h;47例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220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

1.2 观察方法

经头颅CT检查,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再次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通过回顾两组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分析高血压病程、首次出血量、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手术方式和术后血压控制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2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术后1月内再次出血47例,再出血发生率17.60%;其余220例患者为非出血组,占研究组82.40%。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管壁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坏死,高血压病程越长,微小动脉瘤的形成就越广泛,无论哪种清除术,只要对脑部组织的创伤越大,微小动脉瘤破裂的机会就越大,而且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血管发生病理改变也就越明显,术后再次出血的几率也就越高。首次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时间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当患者清除血肿后,降低了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和颅内压,微小动脉瘤在内外压失衡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再次出血。脑水肿一般在脑出血发病6~7 h左右出血,随着时间的延续,继发水肿和缺血所致的损害比出血本身更严重,也是严重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3]。目前医学界对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时机尚存争议,但笔者认为早期清除血肿可有效解除占位效应,对于出血量大、严重危及生命的脑疝患者应早期开展治疗,合适的治疗时机以发病6~7 h后为宜。对于中小剂量出血宜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和并发症低等特点,而对于出血量大,尤其术前脑疝患者宜采取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以确保血肿清除完全,降低颅压充分,术野内止血确切。但本研究显示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再次出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微创血肿清除术,可能与血肿清除后血肿腔脑组织塌陷,脑部血管压差较大有关。血肿压迫和出血血管自动收缩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止血机制[4]。术后应动态观察血压的变动情况,重视引起血压异常变化的情绪刺激、吸痰刺激、便秘、尿潴留等高危因素,配合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

[1]杜爱民,郭春.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114-115.

[2]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58.

[3]许进昌.205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体会.海南医学,2009,20(7):88-89.

[4]杨汉兵,孙晓敏,陈礼刚.经侧裂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超早期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泸州医学院学报,2009,32(6):604-606.

456250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预防再次出血直接关系着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医生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有效采集病史,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科学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规范手术的各项操作规程,将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在理想状态,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几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骨瓣病程血肿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基因分型检测在预测乙肝进展、病程及转归中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