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2012-11-21 08:25赵小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病案儿科案例

赵小红

C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赵小红

目的 探讨病案教学法(CBL)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校2009级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2个班的学生进行CBL的比较尝试。结果 期末考试中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CBL能活跃课堂气氛和加深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自学能力。结论 CBL教学能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潜能与学习兴趣,转换师生角色,促进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明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病案教学法的系统性不够,时间不够,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备课,CBL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儿科护理;病案教学法(CBL);实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对象为我校2009级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096、097的2个班的学生,097班54人为对照组,096班56人为实验组,两组授课为同一位教师,其入校后其他学科成绩及学习能力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教学形式:对照组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教师将规定的内容逐一讲授给学生,课后学生完成该教学部分的作业等;实验组为CBL形式上课,教师将“案例”在授课前两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上课程序为案例导入-教师精讲-案例讨论-案例点评与小结。如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课前设置的案例是6个月小儿,系早产,单纯母乳喂养至今,未添加辅食,因多汗、夜惊、枕秃、方颅来院就诊,就上述症状的原因请学生思考。即将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按照5~8人组织病案讨论,共同用查阅到手的相关资料求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由教师安排每组2名学生总结发言,其他学生可以临时补充,最后的讨论是全班同学参与。通过热烈的讨(争)论,明确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所产生的临床表现,又通过临床表现作出护理评估,明确护理诊断,进一步制定护理措施,完成教学目标。

2 结果

2.1 两组在期末进行达标测验与考试,2组考生试题相同,题型为填空、名词解释、综合题、选择等,测验成绩按优、良、差3个等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成绩优秀及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学生儿科护理期末考试成绩比较(例,%)

2.2 期末考试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CBL教学问卷,结果93%以上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组对CBL教学的评价(例,%)

3 讨论

3.1 CBL教学的优点

3.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CBL教学。上课开始先展示设计好的病例,且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如病例中肾病综合征儿童的症状以及体征,加深学生对此病临床表现的认识,并向学生提问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炎的水肿为什么不同,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患者为什么先测血液后再视情况用利尿剂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尽管护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但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病因与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的意义。因此,教师的最终目的是如何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案例学习,我们发现明显缩短护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既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又为将来的医护实践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

3.1.2 师生角色的转换 CBL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4]。让所有同学根据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时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学生中出现原则性的问题。如小儿腹泻病的讨论时,学生分为两组,当两组学生把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饮食问题上时,由于书本上没有明确饮食中少或不用糖,学生会讲用稀释的牛奶加糖或稀饭加糖,没有分析几种腹泻的不同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及时把要点推出,说明轮状病毒肠炎由于双糖酶的缺乏不宜用蔗糖的原因,把辩论引向正题。在CBL教学中我们做到及时总结,教师留出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观点及疑问进行评价,且公开学生的成绩。

3.1.3 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潜力 CBL教学突破了“学生主听,教师主讲”的传统授课模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学潜力。CBL教学将教学的难点、重点交给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起引导和总结作用,弱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提高和培养自学能力[5]。课堂上通过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互相提问,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综合分析能力。

3.1.4 促进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CBL教学的要求教师备课充分,广泛收集典型病案,通过认真查阅相关书籍和专业刊物,才能编写精美的教案。这不但促进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且通过CBL教学进一步发现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理解程度以及以往未发现的问题,对日后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以及了解与熟悉本学科目前发展的新动向[6]。

3.2 CBL教学要求与存在的问题

CBL教学中病案要求:应该根据儿科护理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小儿常见病设计案例,要求案例难易适中,尤其是对中专学生的要求,其内容应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且案例应具有导向性,使学生既获得正确知识又领悟科学方法。

CBL教学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是一种集启发式、参与式、民主式于一体的全新教学方式,具有能动性和仿真性,高度创造性、侧重师生交互与实践,能全面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与创新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然而,我们认为目前为止CBL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我们认为仍需要进行系统讲授。又由于CBL教学的系统性不够,时间不够,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且学生一堂课下来可能是意犹未尽。CBL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索质与理论水平,同时对课堂管理也要有较高的组织驾驭能力。因此,CBL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1]Carder L,W illingham P,Bibb D.Case-based,problem-based learning: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the real world.Research Strategies,2001,18(3):181-190.

[2]罗翔.从苏格拉底“问答法”走向建构主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分析与模式探寻.文史博览(理论),2010;4(7):69-71.

[3]高正春.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0):85-87.

[4]徐宇华.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112-1113.

[5]费小琴.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应用初探.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1,9(20):87-88.

[6]于惠影.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当代医生,2007,45(17):121,128.

312000 绍兴卫生学校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组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称-病案教学法 (case-based learning,CBL),它是基于问题中心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原理发展而来的[1],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2]。作者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将CBL教学方法带进“临床”实际现场中,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病案儿科案例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医院病案管理与改进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