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胰Ⅱ号对老年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患者的疗效

2012-11-21 01:15易学东罗亚文杨建文余德刚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贵州遵义56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7期
关键词:胰腺炎肝功能细胞因子

易学东 罗亚文 杨建文 余德刚 于 雷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贵州 遵义 5600)

清胰Ⅱ号对老年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患者的疗效

易学东 罗亚文1杨建文 余德刚2于 雷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贵州 遵义 563003)

目的 探讨清胰Ⅱ号对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及清胰Ⅱ号治疗组(30例),分别于入院第1天和第7天检测两组肝功能及血清TNF-α、IL-18水平 。结果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所恢复,但清胰Ⅱ号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清胰Ⅱ号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清胰Ⅱ号对老年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介质TNF-α、IL-18水平有关。

清胰Ⅱ号;胰腺炎肝损害;TNF-α;IL-18

清胰Ⅱ号是我院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疏肝利胆、通里攻下、消炎止痛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AP)。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危重症之一,最早发生的胰腺外器官病变是肝损害。肝损害除了会加重AP病情外,还直接影响其预后。目前虽然对于AP并发肝损害的发病机制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但细胞因子在AP肝损害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证实。本文对老年AP伴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清胰Ⅱ号治疗,通过检测其肝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探讨清胰Ⅱ号治疗老年AP伴肝功能损害患者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2011年我院及3417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AP伴肝功能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标准),随机分为清胰Ⅱ号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其中清胰Ⅱ号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8~73〔平均(67.76±11.34)〕岁;胆源性胰腺炎18例,酒精性胰腺炎10例,特发性胰腺炎2例。常规治疗组男19例,女 11例,年龄 57~74〔平均(66.50±12.52)〕岁;胆源性胰腺炎20例,酒精性胰腺炎7例,特发性胰腺炎3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具备可比条件(P>0.05)。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如禁食、抗生素、补液、奥美拉唑等,病情严重者再加用生长抑素、胃肠减压等治疗手段。

清胰Ⅱ号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使用中药清胰Ⅱ号(我院药剂科中药房配制)。清胰Ⅱ号用药方法分为两种:①口服方式,清胰Ⅱ号100 ml,口服2次/d;② 保留灌肠方式,清胰Ⅱ号100 ml+生理盐水100 ml,2~3次/d。药物用量视病情

不同酌情增减,使其每日腹泻3~5次。

1.2.2 常规生化指标检测 在患者入院和入院第7天,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水平。

1.2.3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在患者入院和入院第7天两个时间点,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在低温条件下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中保存备检。严格按操作规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样本血清中TNF-α、IL-8水平(试剂来源于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检测同组治疗前后差别,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测组间差别。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ST、ALT、TB、GGT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患者AST、ALT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P<0.01),而TB、GG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清胰Ⅱ号治疗组AST、ALT、TB、GGT水平下降明显(P<0.01),且改善情况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P<0.01)。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8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18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常规治疗组血清TNF-α、IL-18水平稍有下降,但无明显差异;清胰Ⅱ号治疗组血清TNF-α、IL-18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清胰Ⅱ号治疗组血清 TNF-α、IL-18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TNF-α、IL-18水平变化比较( ± s,n=30)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TNF-α、IL-18水平变化比较( ± s,n=30)

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1)P<0.01,2)P<0.05

组别 AST(IU/L) ALT(IU/L) TB(mmol/L) GGT(mmol/L) TNF-α(ng/ml) IL-18(pg/ml)常规治疗组治疗前 74.10±19.62 89.13±23.50 55.49±19.97 73.80±23.08 64.44±13.25 55.86±11.47治疗后 59.16±13.30 58.46±13.65 55.32±21.86 72.43±20.85 63.71±13.32 54.95±10.65清胰Ⅱ号治疗组治疗前 74.86±23.32 85.20±20.42 55.80±19.90 72.06±21.78 65.07±13.06 55.48±11.83治疗后 49.30±13.951) 44.53±13.961) 44.49±11.112) 61.30±12.222) 45.23±6.821) 37.42±5.571)

3 讨论

重要内脏器官持续性损害是导致AP病情加重甚至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老年AP患者。肝脏是AP时最早且最易受到损害的器官之一,AP伴肝损害的机制较为复杂,仍没有十分明确的结论。但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AP伴肝损害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激活的胰酶或内毒素是通过刺激胰腺炎症组织的白细胞,使其生成细胞因子如TNF、白介素等,这些细胞因子通过自身激活的方式促进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引发多米诺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严重的炎症反应,继发多脏器衰竭〔3〕。新近的研究表明,炎性介质参与AP和肝脏损害的发生、发展全过程〔4,5〕。而损害的肝脏对毒性物质、炎症介质的清除能力明显下降,致病因子更易进入人体循环中,使人体器官组织遭受严重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老年AP患者而言,由于年龄原因,其自身肝脏功能迅速衰退,肝脏对毒性物质、炎症介质的清除能力明显下降;再加上炎性介质的入侵,可导致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预防及控制肝脏损害是治疗AP的一个重要环节。

已有的研究表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8在AP肝损害中起重要作用〔6〕,AP肝损害患者血清 TNF-α、IL-18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患者肝损害程度、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7〕。清胰Ⅱ号中药复方制剂由我院药剂科研制而成,其中含栀子、赤勺、丹皮、元胡、厚朴、大黄、木香、芒硝等成分,充分利用栀子泻三焦郁火,木香、赤芍、厚朴、元胡活血止痛行气的作用,改善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此外,大黄、芒硝具有利胆、泻下,加快毒素排泄的作用,减少内毒素血症的吸收,阻断内毒素-细胞因子轴,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及吸收。

本文结果表明清胰Ⅱ号对AP肝损害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清胰Ⅱ号可降低血清TNF-α、IL-18水平、促进AP肝损害恢复有关。

1 庄宝雄,谢义明,张阳德,等.清胰Ⅱ号对急性胰腺炎炎性因子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29(3):205-8.

2 兑丹华,舒 涛,余德刚.清胰Ⅱ号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5):399-400.

3 Zhao YF,Zhai WL,Zhang SJ,et al.Protection effect of triptolide to liver injury in ra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5;4(4):604-8.

4 Zhang XP,Li ZJ,Zhang J.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microcirculatory disturbance in acute pancreatitis〔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9;8(4):351-7.

5 Tian H,Zhang X,Wu C,et al.Effects of Baicalin and octreotide on the serum TNF-alpha level and apoptosis in multiple organs of ra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Inflammation,2009;32(3):191-202.

6 王 冬,李 勇.急性重症胰腺炎肝损害的机制及诊治进展〔J〕.河北医药,2011;33(3):420-2.

7 梁 坚,周 宇,王 壮,等.急性胰腺炎肝损害与血清IL-18、TNF-α、NO 的关系〔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8):1912-4.

R576

A

1005-9202(2012)17-364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011

遵义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项目〔No.(2009)1〕

1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

2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 3 遵义市3417医院普外科

罗亚文(1971-),女,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感染科疾病方面的研究。

易学东(1970-),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药剂药理学研究。

〔2012-01-04收稿 2012-01-18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胰腺炎肝功能细胞因子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