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临床观察

2012-11-25 01:23李培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尿激酶小剂量稳定型

李培盛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临床观察

李培盛

目的观察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低分子肝素复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20 m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同样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3*105U尿激酶,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持续30 min,连续治疗5 d,同时联合给予患者使用4800IU的低分子肝素钙,行皮下注射,2次/d,连续治疗7 d。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观察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2],处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的危险性阶段,所谓不稳定性,即通过治疗可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恶化发展为心肌梗死,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常规方法效果欠佳,疼痛反复发作,并持续存在,本文在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其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54~67岁,平均年龄(61.2±2.3)岁。将所选患者又分为自发型(9例)、初发型(5例)与恶化型(10例)。对照组共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55~67岁,平均年龄(62.3±1.4)岁。其中自发型7例,恶化型9例,初发型8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有过静止性胸痛反应,所选患者排除情况:伴有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严重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过类固醇药物患者,均予以排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20 m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同样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3*105U尿激酶,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持续30 min,连续治疗5 d,同时联合给予4800IU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2次/d,连续治疗7 d。两组治疗2周后观察其疗效。

1.3 疗效判定 经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不超过2次/周,或者基本消失,且患者不需再服用硝酸盐类药物;心绞痛有所改善,由重变轻,且服用硝酸盐类药物剂量减半为有效;心绞痛未得到改善,硝酸盐类药物使用量无变化为无效;经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加重,发作次数增加,药物使用剂量加大,为转危。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机制有所不同,目前经研究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缺血、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害,凝血系统因血小板聚集而被激活,进一步诱发了非闭塞性血栓的发生,据研究报道,35%左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发展为心肌梗死[3],因此不稳定型心绞痛又被临床称之为心肌梗死前综合征,经相关分析,发生心肌梗死高几率的原因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均存在高凝状态,血液高凝可造成非闭塞血栓的发生,进一步引发心肌梗死[4]。

临床治疗常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或者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以及肠溶阿司匹林等,但效果不明显。本文则采用了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其中低分子肝素是由未分馏肝素解聚而成,可以直接对抗凝血酶原酶复合物Xa因子,其优点为治疗过程中给药简便,经腹部皮下注射利用率高达90%以上,见效快,药效持续时间长,患者体差异较小,且并发症相对较少,经住院治疗,或者在门诊及家中均可使用,安全可靠。而作为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尿激酶,其可通过快速的纤溶作用,将患者体内血栓溶解,或者对血栓的形成进行抑制,减轻动脉梗死程度,或者打通,改善了血流量,且可促进受伤心肌快速康复。

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在临床值得借鉴与使用。

[1]张红斌.低分子肝素、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5(7):78.

[2]刘耀乾,李小苹.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临床荟萃,2001,16(1):13.

[3]宋长萍.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中原医刊,2006,33(5):58.

[4]杨季明,龙明智.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预后分析.临床荟萃,2001,16(11):504.

458030 河南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卫生院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尿激酶小剂量稳定型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