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税港区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2013-01-05 06:03李金蓉徐玲玲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保税港区重庆

李金蓉,徐玲玲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重庆 400054)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集内河港口和空运口岸、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贸易、生产性和流通性服务贸易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唯一的内陆保税港区,是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口岸服务、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政策洼地。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壮大服务业,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金融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指引下,重庆保税港区利用外部机遇和内部优势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仅为打造长江上游物流核心枢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第三方物流研究简述

关于第三方物流,国内外早已有大量的深入研究,国外相关研究主要从四个角度展开:第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性质、绩效、外包决策、发展阶段等;第二,物流企业管理;第三,运输、仓储、条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处理等;第四,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结合。第三方物流常被称之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伙伴或物流外部化,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1]。“一公司使用另一公司进行所有或部分物料处理或产品分销”[2]。“外协所有或部分公司的物流功能,相对于基本服务,契约物流服务提供复杂、多功能物流服务,以长期互益的关系为特征。”[3]“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给潜在顾客向一个供应商购买其所需的全部物流需求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服务的能力。”[4]Lieb[5]认为,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用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组织内部完成的物流功能(包括全部物流功能或所选择的部分功能)。Richardson[6]认为,通过物流外包,可减少存货,扩大市场,减少合同,改善服务,并可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Lieb[5]等指出,使用第三方物流大约可使经常性物流成本降低30%~40%。Troyercooper[7]认为,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关系。Boyson[8]等对27个产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情况所做的调查研究发现,物流外包可帮助企业快速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增加效益,改善顾客的服务水平。此外,他们还发现运费代付与稽查、仓储作业、选择承运商和议价等四项为物流外包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国内有关第三方物流业研究虽然在发展现状、比较研究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由于起步较晚,还有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如第三方物流的内涵和外延存在分歧,或宽或窄,不能达到与传统的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相区别;许多学者对第三方物流运作研究的内容、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尚不全面,还停留在表面现象,尤其是未对国内目前快速发展的综合保税区或保税港区如何发展第三方物流进行针对性的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

本研究针对重庆保税港区的现状和条件,力争在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战略管理角度,运用SWOT分析工具,拟提出保税港区如何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推动保税港区的健康发展做些努力。

二、重庆保税港区发展第三方物流的SWOT分析

(一)重庆保税港区的外部环境

1.机会

1)促进物流发展的良好政策。

重庆市是国家定位的西南物流区域核心城市,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二五”基础设施及物流保障规划的通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树立了供应链物流发展理念,明确了重庆市建设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快培育和促进现代化运输、大型集中仓储、物流加工、冷链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举措将为保税港区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

2)现代制造业外包趋势明显。

在激烈竞争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现代制造型企业有计划地将其供应链的物流业务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公司来承担,以求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希望通过提供专业服务来逐步发展和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以建立一个高效的全球或全国性物流网络[9]。

3)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

现代知名的物流企业如中外运、民生物流、中远国际、东方嘉盛和飞力达等已入驻保税港区并投入运营。它们先进的管理理念、运营模式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为保税港区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仅提供经验借鉴,也为今后潜在的合作机会创造了可能。

4)笔电基地打造为供应链式的服务提供可能。

以宏碁系、华硕系的笔记本电脑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航空物流等已成为重庆市笔电基地重要部分,在遵循“制造+研发”、“生产+结算”、“整机+配套”一体化的加工贸易的新模式下,重庆保税港区将为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为重庆保税港区向保税加工企业提供物流配套服务带来了发展空间。

2.威胁

1)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尚未复苏,国内出口货物受挫。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向好的势头,但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而作为中国商品重要市场的欧美发达国家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目前美国和欧盟失业率已超过或逼近10%,市场普遍认为今后数年美欧仍将面临严峻就业形势。这种情况短期难免抑制消费,进而影响我国出口。另外,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遭遇空前密集的保护主义狙击。这些大环境将影响重庆保税港区物流战略的近期规划和布局。

2)跨国物流企业及发达省份物流企业的流入,竞争激烈。

入世后,国外物流企业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给我市物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使之处于不利的境地。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物流企业将凭借其熟练的物流操作手段、高度的专业化作业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市物流企业构成强大的威胁。国外物流企业有一系列的现代物流手段、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实际运营经验,这些企业一旦大量涌入,拥有了分销、控股权和自己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渠道和网络,就能将销售物流和售后服务过程变成一个高效率的有机体。此外,国外物流企业有来自总部强有力的财务支持,这将给重庆市物流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威胁。

3)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竞争的日趋加剧,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将更高。主要提供货物运输、仓储服务的传统物流服务已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要,客户会要求物流企业参与其物资管理,能为其产品提供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10]。

当人们在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上还懵懵懂懂的时候,第四方物流已经迫不及待地跃出水面,成为物流产业又一关注的焦点。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势必在经营理念上带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冲击。

4)物流企业间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

面对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物流专业人员的增长相对不足,现代物流业的人才争夺现象十分突出。相比较而言,国外和发达省份的物流企业占有较强的优势,而作为西部地区的重庆市,在物流人力方面将受到挑战。

(二)重庆保税港区的内部条件

1.优势

1)保税港区具有独特的交通优势和口岸优势。

重庆保税港区拥有水、铁、空口岸,使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开展多式联运的条件。其中,水港口岸依托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寸滩港,年吞吐量可达140万标箱,长江黄金水道物流成本低廉,仅为陆路运输的六分之一至九分之一,可带动进出口货物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重庆保税港区空港口岸依托中西部国际货运量最大的江北国际机场,已开通40多条定期国际货运航线,为高附加值、高时间敏感度的进出口货物提供了便捷的空中物流通道;即将投入建设的空港铁路支线无缝连接“渝新欧”铁路欧亚大陆桥的起点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水、空、铁立体口岸将为保税港区发展第三方物流提供全方位的口岸服务。

2)保税港区具有独有的功能及政策优势。

重庆保税港区作为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和政策优势。进口商品可在保税港区进行保税展示、交易和仓储,并可缓征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企业在区内进行交易还可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不仅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经销商关税资金占用,增加企业现金流,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最终使进口商品供应链条上的企业和终端消费者都能受益。

3)保税港区辐射带动效应强大。

重庆保税港区100万平方公里的腹地面积覆盖除重庆以外6个省、约20多个中等以上的重要城市,辐射一个人口超过2.5亿,2011年GDP超过18 500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重庆保税港区正在依托西部这个广袤的市场,积极打造内陆进口商品集散基地,形成物流、资金流的大进大出,辐射和带动重庆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这为内陆保税港区创新和拓展采购分销、物流配送、展示交易、金融结算、电子商务等功能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4)港区正在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可满足物流服务要求。

重庆保税港区正在建设的现代信息系统集成平台为保税港区内外企业提供与通关、物流、加工、展示等相关业务的增值服务,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服务港区内外企业,全面提升保税港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竞争力。信息平台将物流企业的运作向上延伸到采购,向下紧抓客户资源,实现整个信息流和物流的顺畅、高效和低运作成本;并利用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不仅为其提供信息和物流平台,而且实现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与集成,提高供应链企业群体的市场反映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2.劣势

1)欠缺第三方物流专业的经营管理经验。

重庆保税港区自2008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各项功能配套服务逐渐完善,但物流管理和服务方面,也只是在积累经验。而且在操作第三方物流企业,比如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模式、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等方面没有管理实战,缺乏实际经验。相对于重庆物流大环境,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较少。因此,可借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尤其是能结合保税港区实际情况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对象几乎没有。

2)欠缺物流专业管理人才。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精通运输仓储业务,又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并深谙物流运作业务的人才,目前重庆保税港区的物流人才相对匮乏,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系统设计人员尤为缺乏。物流业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物流管理需要较广泛的知识,它需要系统管理理论、运筹学的指导,更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也需要储运相关业务知识、技能作为基础。长期以来,由于物流服务业被看作是一个不产生价值、技术含量很低的附属行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专门人才缺乏需求和培养,高校也没有把第三方物流专门人才培养摆上议事日程,导致物流人才严重匮乏[11]。

3)保税港区管理体制正在探索中。

目前,重庆保税港区按照“政企合一”的模式运营管理保税港区管委会和保税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方式,短期内工作效率较高,但从长远来看,政企不分将可能会阻碍保税港区的健康发展。现阶段,保税港区正在努力探索这种管理模式,还需假以时日。

以上分析归纳为表1。

表1 重庆保税港区发展第三方物流的SWOT分析

三、重庆保税港区发展第三方物流战略建议

1)整合保税港区内外部优势,做好整体物流战略规划。

重庆保税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口岸优势,可以有效地开展水陆空多式联运方式;加上与生俱来的政策优势,使得保税港区有政策扶持的机会,也使其自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要更好地建设保税港区,必须有整体的物流战略规划,以发展现代物流为主,将多个物流中心特别是国际跨国公司集于保税港区内,形成区内企业优势互补;以综合配套为辅,可在港区内或附近发展综合配套区,包括加工、展示、贸易、仓储、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配送、采购、服务外包等配套功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另外,在物流服务方面,保税港区可在初期采用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专业性的物流服务。在这种模式取得一定成功后,再尝试“第三方”+“第四方”的物流共生模式,不仅为客户提供专业物流服务,也提供集成的物流解决方案;最终目标是成为“第四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的全程管理、技术、顾问的整合服务。

2)按照供应链管理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

供应链管理是对贯穿从最终用户到原始供应商的关键商业流程的整合。重庆保税港区从诞生之始不论主动或被动,都已经成为供应链上的关键流程之一。自其封关运行以来,虽已引进了多家大中型物流公司,但是,现有的物流服务功能远远不能满足供应链管理和跨国企业全球竞争的需要。尤其在本地各类大型企业物流外包趋势越来越强烈的大环境下,重庆的物流行业将会产生新的布局,重庆保税港区独有的口岸、政策等资源,有利于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而且,已经入驻的国际物流企业,可以为保税港区建立发展自己的第三方物流提供成功的经验借鉴。

在运作模式上,可以选择两种方案:一是利用政策扶持的机会,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储备人才,组建自己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协同保税港区管委会为保税港区内企业和客户服务;二是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全球或者全国优秀的大型物流企业合资或合作,引进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保税港区物流服务功能,促进其跨越式的发展。

3)在第三方物流发展方向上,重点开拓冷链物流。

开拓冷链物流是重庆保税港区适应重庆整体物流发展需要,利用自身口岸优势提供差异化物流服务的需要。因为冷链物流的特殊性,对硬件设施和运输条件的要求都较高,一方面要求建立标准的冷链仓库和设备,一方面还需要能够水、陆、空多式联运的地缘条件。重庆保税港区可寻求投资伙伴,探讨合作模式,建设高端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仓库,为构建西部冷储物流分拨中心奠定基础。

4)在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内容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

目前重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服务内容主要是运输和仓储服务,基本功能还不全面,所以必须极力拓宽保税港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大力发展流通加工、配送、货代、报关、财务、信息等其他增值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12]。

四、结束语

重庆保税港区和普通的港口一样,作为西部乃至全国、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枢纽,要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就必须不断拓宽其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朝着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的方向发展,向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方向发展。发展第三方物流是重庆保税港区顺应企业重点发展核心业务的趋势,进一步适应国际物流和制造产业融合的需要,并满足跨国企业将其跨国价值链上某些加工环节放在毗邻国际航线的保税港区,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全球化营销的需要。

对于重庆保税港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战略,自建和合资都有各自的利弊,选择哪种运作模式更为合适是作者下一步论证和研究的重点。而发展冷链物流是保税港区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方向,也是争取市场的有力工具,但这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系统的设计、科学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的人才,还需要保税港区在决策上做出有力的探索。

[1]Paul,MurphyJr.Contemporary Logistics[M].Prentice-Hall,2010.

[2]Robert,Handfield.Supply Chain Management[M].Prentice-Hall,1996.

[3]Russell.Gilmore.Third Party Logistics[M].Prentice-Hall,1998.

[4]Bowersox.Executive Insights:Global Logistic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998(4):83.

[5]Lieb,Millen,Wassenhove,et al.Third Party Logistics:A Comparison of Experienced American and European Manufact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1993(6):41.

[6]Richardson.Explore Outsourcing[J].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1990(7):17.

[7]Troyer,Cooper.Smart Movesin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J].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1995(9):55.

[8]Boyson,Corisi,Dresner,et al.Managing Effective Third Party Logistics Relationships:What DoesItTake? [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9(1):73.

[9]陈新平.重庆物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2):83.

[10]管亚风.重庆市第三方物流产业的SWOT分析与发展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65.

[11]弓宪文.重庆内陆型保税港区物流面临的问题及其创新发展[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1):27.

[12]蒋波,李旭东.内陆保税港区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重庆保税港区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21.

猜你喜欢
保税港区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验收
青岛汽车口岸进入“保税时代”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港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