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辨治体会

2013-01-22 19:44
中医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五脏津液白术

郝 娟

(泸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泸县646100)

便秘为临床常见病症,但多缠绵难愈,辨治并非易事。笔者学习前贤经验,结合临床体验,不揣浅陋,总结便秘辨治体会如下。

1 便秘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1]中将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二证,曰:“盖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又曰:“总之,有火者便是阳结,无火者便是阴结。”此分类虽可执简驭繁,但指导临床辨证失之空泛,意义不大。证于临床,以邪火内盛所致之阳结多见于外感病症中,为其伴随症状,很少单独出现;而阴结证也并非仅为景岳所云“阳虚”“阴虚”所能概括。因年老精亏或久病、饥饱劳逸损伤脾胃,中气亏虚或阳气亏虚推动乏力,或阴血亏虚、津液耗伤,均可导致便秘,属虚证,是便秘最常见的病因病机。但气虚、阴虚或阳气亏虚,引起津液运化失常,变生痰浊水饮,阻滞脾胃经络,也可导致血行不畅、瘀血内生。久病则使患者忧思过度而致肝气郁结,而加重病情。这些均为因虚致实,由虚证变为虚实夹杂证。综上所述,便秘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

2 便秘论治应以调理脾胃气机为主,不可滥用通腑泻下

便秘病位在大肠,以大肠传导失常为主要表现,但其病机却与五脏相关。《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2]曰:“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指出五脏病变均可导致便秘;同时也指出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必须依赖胃气的滋养方能正常化生与输布精气,从而使九窍保持通利状态。《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2]曰:“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脾胃居于中焦,是精气升降的枢纽,脾升胃降是维持五脏六腑气化正常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便秘的治疗中应重视调理脾胃气机,复其升降之职。陈潮祖教授[3]曾治一便秘4 a的63岁患者,伴短气汗出、舌胖、苔润、六脉软弱无力,久服清下、润下之剂乏效。陈教授辨其证为脾肺气虚,治以益气举陷为主,佐以宽肠行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5剂而愈。陈老指出:补中益气汤有升无降,加枳壳宽肠下气,升降相因,提高了疗效。这个案例充分表明:调理脾胃气机、复其升降是治疗便秘的一个基本法则。然而,由于便秘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故治疗时应慎用苦寒泻下、峻下通便之品,以免损伤气阴津液,扰乱脾胃气机,使疾病缠绵难愈。

3 生白术为便秘专药,需大剂量使用

生白术通便最早见于魏龙骧[4-5]教授的验案。有一便秘6~7 a、久治不效的患者,症见心烦易汗、眠食日减、脉细、舌苔薄滑,魏教授治以生白术90 g、生地黄60 g、升麻3 g,1剂便通。魏教授认为:便秘之源在脾胃,重用生白术崇土化湿,敷布津液,运化脾阳治本,佐以他药治标。若大便干结,常用生白术(90 g)加生地黄、升麻,取滋润、升清降浊之意,该案例即是如此。此后生白术通便的报道层出不穷。孟景春[6]教授认为:生白术为气虚便秘专药,其辨证要点在于——全身症状必有脾气虚的表现,如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或口淡、纳谷不香、大腹胀满等,大便以形细、质软、虽努责亦不能下为特征。笔者认为:便秘不论病因病机如何,均与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有关,因为肠道津液不足、失于濡润是便秘的基本病机,津液均来源于胃,而津液四布周身则离不开脾的转输功能。白术能健脾益气,复其转输之职,因此为便秘专药。但生白术通便需大剂量使用,如孟景春[6]教授所言“用白术治此症,常规量是不能见功的,必须用大剂量方能奏效,最轻者亦需30 g,重者可至120 g”。魏龙骧教授采用生白术治疗便秘[7],少则30 ~60 g,重则 120 ~150 g。

4 便秘论治无专方,仍需辨证论治,随症治之

虽然生白术为便秘专药,但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临床实践来看:便秘无专方。虽然其均有脾失健运的病机,但有程度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主要病机的不同以及兼症的不同,故仍需辨证论治,随证治之。笔者以生白术60~90 g、枳壳15 g加入辨证方中治疗便秘,效佳。若血虚失润,加当归20 g、白芍30 g、杏仁15 g,补血润肠,运脾理气;肝气郁结,加柴胡15 g、白芍30 g、枳实10 g,疏肝运脾,即四逆散去甘草,去甘草因虑其壅滞气机不利于通便;脾肾阳虚,加黄芪 30 g、肉桂 10 g、肉苁蓉 30 g、干姜10 g,温肾健脾;痰饮阻滞中焦,加猪苓15 g、茯苓20 g、桂枝 10 g、泽泻 15 g、苍术 30 g,健脾化饮,即合五苓散化气行水,加苍术运脾化饮。气化复常,津液输布肠道,则便秘可愈。

[1]《景岳全书·杂证谟选读》编写点校组.景岳全书·杂证谟选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154-155.

[2]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脾胃论》注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3]宋兴.陈潮祖教授学术经验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3-54.

[4]魏龙骧.医话四则 [J].新医药学杂志,1978,4(1):9 -10.

[5]李俊龙,朱步先.魏龙骧治验选议[J].中医杂志,1988,29(4):18-19.

[6]孟景春.白术为治气虚便秘专药[J].江苏中医,1994,15(10):20.

[7]仝小林.重剂起沉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11-412.

猜你喜欢
五脏津液白术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10批不同来源白术中白术内酯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