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曾升平教授论治痄腮病经验

2013-01-23 08:29唐光俊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南星耳垂温阳

陈 雨 唐光俊

曾升平教授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临证40余年,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尤其在辨治痄腮病方面,临床每见良效。笔者有幸随曾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就曾老论治痄腮病现简述如下。

痄腮是由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胆经,郁而不散,结于腮部而成。临床以发热、耳下腮腺漫肿、疼痛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其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弥漫性肿胀,其边缘不清,皮色不红,按之有弹性,按压有疼痛。痄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腮腺炎的范畴。

《诸病源候论》曰:“风热毒邪,客于咽颌颊之间,与血气相搏,结聚肿痛”[1]。《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夫大头病者,是阳明邪热太甚,资实少阳相火而为之也”[2]。《疮疡经验全书·痄腮》有“此毒受牙耳聍,通于肝肾,气血不流,壅滞颊腮,此是风毒证”。薛氏在《外科枢要·论痄腮》中谓:“痄腮属足阳明胃经,或外因风热所乘,或内因积热所致……若肿焮痛,连耳下者,属手足少阳经……若连颐耳后者,属少阴经虚火”[3]。如清代俞根初《通俗伤寒论》认为此病“因风温将发,更感时毒,乃天行之疠气,感其气而发者……多发于春冬两季,间有暑风夹湿热气蒸亦多发此病。”[4]《温疫论》指出“温热毒邪,协少阳相火上攻耳下,硬结作痛。”[5]亦有医家非常重视情志因素,认为以怒、思、忧、悲等情志过极,皆可化火,所谓“气有余便是火”[6],扰乱气机,并进一步影响肝主疏泄的功能,成为导致痄腮病的内在原因。

综上所述,诸多医家认为:腮病病多为温毒时邪从口鼻而入,或感受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肝胃积热,或情志不畅,与外邪互结,壅阻少阳经脉,郁结不散,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颊,则腮腺肿胀、疼痛而发为此病。其治疗都以解表清热、化痰消肿为主导思想,临床组方多选用具有清热、解表、化痰之功的药物。

然曾师认为痄腮病的病因除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与痰浊、瘀血密切相关,曾老认为:过用苦寒药物,致脾胃受损,或患者素体阳虚,脾胃虚寒,运化失职,则津液失布,或湿聚气滞,久而淤血阻滞,结于耳下故而成痰核,故其治法当以温阳益气、化痰活血。

病案例举:患者李某,男,47岁,2012年6月就诊,自诉右耳垂下方有一包块1+年,多方求医,未见好转,多数医家诊为“痄腮病”,均以龙胆泻肝汤、银翘散之类、小柴胡之类治疗均未见效。症见右耳下方见一2.5×2cm包块,表面光滑,局部皮肤无红肿,症见神疲,纳差,舌淡苔白腻,舌边有瘀点。治之以温阳益气、化痰活血。自拟化痰散结方如下:

附片(先煎一小时)30g 制南星(先煎)30g 鳖甲(先煎)15g

柴胡10g 白芥子10g 当归20g 白术50g

茯苓15g 桂枝30g 桃仁20g 干姜10g

大枣30g 薏苡仁60g 厚朴15g 土鳖虫15g

黄芪60g 党参15g 生甘草10g

14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天三次。

二诊,自诉上方服后精神较前好转,右耳垂下方之肿块较前缩小,原方改制南星15g,薏苡仁30g,14剂;三诊,其肿块明显缩小,其大小约0.5×0.5cm,以此上方加减,调整2月余,肿块消失,随诊至今未见复发。

方解:方中附片为温阳之主药,且通络力量较强,即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制南星燥湿化痰,软坚散结,两者共为君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白芥子补气健脾,益气除湿,健脾化痰,当归、桃仁、丹参、土鳖虫活血化瘀,鳖甲软坚散结,以上共为臣药;佐以桂枝温经散寒通络,干姜温阳化饮,厚朴行气除湿,柴胡引药上行;大枣、甘草为使,调和营卫,且大枣、甘草可解附子、南星之毒。诸药合用共凑温阳益气、化痰活血散结之功。

讨论:临床疾病千奇百怪,变化多端,然只要辨证得当,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其病自除亦。

[1]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45.

[2] 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45.

[3] 明·薛己.外科枢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39.

[4] 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M].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9:271.

[5] 明·吴又可.温疫论[M].森记书局光绪三十四年戊申木刻本.卷之二.

[6]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中国书店,1986:58.

猜你喜欢
南星耳垂温阳
水韵南星渎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她像风,拂过心海
再见初恋
耳垂有什么用
耳垂有什么用
遗失在岁月深处的宝剑
站在顶楼大声说出我的爱
小狐狸卖烦恼
耳垂皱纹多,当心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