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突破——当前形势下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的思考

2013-01-26 06:40本刊评论员
中国煤炭工业 2013年5期
关键词:煤化工燃煤煤炭

文/本刊评论员

4月初,北京市政府发布将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减少燃煤污染的公告,提出通过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平房煤改电等措施,治理燃煤污染,将今年北京的燃煤总量控制在2150 万吨以内, 这个数字与2010 年相比,压减近500 万吨。

4 月中旬,郑州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推出“蓝天”工程白皮书,承诺将不再审批建设新的燃煤热电企业,力争用3 年时间将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

……

今年以来,京津冀鲁等地区相继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引发公众对空气污染的强烈关注。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相关政府部门在燃煤、机动车尾气和扬沙等众多的污染源选项中,将燃煤污染列为治理PM2.5 的重点,加大了压减燃煤、推进能源清洁替代的力度。

虽然北京、郑州等地的控煤措施对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影响有限,但这种“去煤化”态势的扩散,对于煤炭企业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 如何将这一压力转化为动力,在低迷的市场中突破困境逆势而上, 肩负产业转型重任的煤炭企业一方面要坚守把黑色煤炭做成绿色能源的发展方向, 同时还要不断加大转型创新的力度,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坚守:清洁是根本

近年来,我国煤炭生产总量快速增长,弥补了能源供需缺口,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产量的增加,煤炭污染与能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此,各地煤矿按照“资源开采精细化、废物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原则,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 尽量把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 “吃干榨尽”,最大程度减少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做到清洁利用。

我国的洁净煤技术涵盖了从煤炭开采到利用的全过程,涉及到采掘、洗选、运输、转化和利用等各个环节。 这其中,煤炭洗选节能减排作用巨大,是我国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 实现高碳能源低碳排放的重要措施。据统计,发电用煤灰分每降低1%,发热量可以提高200~360 千焦/千克,采用洗精煤比用原煤可综合节能10%~15%。

目前我国新建的大型煤矿和改扩建煤矿基本上能做到原煤100%入洗, 相应地洗精煤在炼焦、化工、冶炼等行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动力煤方面,虽然在大规模洗选调质,但是入洗率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原煤入选能力21.5 亿吨, 入选率56%,比发达国家低30 个百分点以上。

改变原煤入选率低的现状,发挥洗选加工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加快选煤关键技术攻关和大型成套装备研制, 推进优质、高效、大型现代化选煤厂的建设。 同时,在应用环节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引导和推动。

我国有关部门曾制定了多个用煤标准,然而,这些标准大多只是指导性的,不具备强制执行力。 大家都知道优质煤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可使设备使用寿命延长,但由于排放负担较轻,很多燃煤用户宁愿使用价格较低的原煤, 而不愿意使用洗选煤。这导致一方面是电厂燃煤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部分选煤厂不能满负荷生产,甚至停工,造成生产能力的闲置和浪费。

优质优价,在目前的煤炭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这也意味着我国煤炭的清洁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期待更加完善的资金投入政策、洗后产品价格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推动电煤入选的同时,煤炭企业应当坚持围绕国家清洁煤技术战略,在现有基础上,加大自主创新和科研攻关的力度,不断完善工艺设备,探索更为切实可行的洁净煤技术工业化发展道路。

突破: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

煤炭被誉为乌金,这一方面说明资源的宝贵,另一方面也喻意煤炭像金子一样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曾提出,把煤当作燃料直接燃烧, 煤中所含的高品质组分被当作低品质燃料烧掉,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煤中大量的污染物被稀释排放到烟气中,造成了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压力。 但事实上,煤炭更是一种可以被完全利用的资源。

如何实现完全充分高效的利用,黄其励院士给出的方案是:以煤为原料,气化后生成粗合成气,经净化后生产的合成气以及半焦用来实现电力、化工、热能、煤气和贵金属的多联产……

煤气化多联产是高效、清洁、低碳利用的最好形式之一。 随着洁净煤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煤转化利用已从焦炭、电石、煤制化肥产品为主的传统产业,逐步向石油替代产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转变。 目前,我国煤化工技术、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煤炭行业的很多集团企业按照“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发展现代、高端的煤化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主要大型中央能源企业, 神华集团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煤质, 推进现代煤化工特别是煤制油产业,发展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全产业链, 通过实现可再生能源与现代煤化工有机耦合, 打造低碳高效的煤炭综合开发利用体系。 目前神华一次能源的供应总量占全国的12%,清洁能源的供应占全国的6.5%。此外,山东能源集团、山东兖矿集团、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等企业也不断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的转变, 相继在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落子布局,上马新型煤化工项目, 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煤化工为煤炭从单一的燃料向原料转化提供了技术途径,实现了煤炭加工转化过程中集中处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对于促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但同时,发展煤化工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大大小小煤化工项目纷纷上马,产品趋于雷同,部分煤化工产能过剩,这使得未来的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煤炭及相关行业、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需要由国家权威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在产业政策、规划布局、技术研发、市场准入、投资管理、节能环保等多方面,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坚定看好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的前景,同时他建议,当下应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加大对煤炭转化技术、装备研发的支持力度,将煤炭转化重大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纳入国家科技重大支撑计划,鼓励大型企业建立煤炭转化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国家煤炭转化技术中心,推进先进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高煤炭转化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

煤炭是我国储量最丰富的能源,也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仅可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突破产业困境, 实现从传统煤炭企业向现代能源集团的转变。 历史赋予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重任,同时,也为煤炭企业提供了巨大机遇。 站在历史变革的节点,我们应当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行业未来的发展, 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绿色转型的更高目标。 科学发展,开拓创新,相信中国煤炭工业的绿色未来已不遥远。

猜你喜欢
煤化工燃煤煤炭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比较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及其处理研究进展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做好煤化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
燃煤联姻生物质困局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