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构建

2013-02-18 16:00范雯芩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办学人文校园

■范雯芩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人才战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而环境也创造人。人文环境体系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它在内容上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是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晶。作为人文环境的一种类型,它一方面“使人成为人,使人的人性获得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培育和实现人的价值,使人在不断的价值实现和人性的完善中表达和提升全面自由发展的意识及本性”[1]。因此,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过程中,努力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构建要素及其特征

人类的一切活动及其存在方式都离不开环境,环境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对应,是人类活动时周围存在的一种为了满足观念、信仰、需要营造而成的意识形态范畴的社会文化环境。有位哲人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2]

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是指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建设而成的蕴含教育意义的育人环境。这是高职院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校园灵魂,是由人及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建而成的文化系统,具有彰显高职性、强化实践性、突出特色性的特质。

(一)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构建要素

1.人的要素。这是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构建者。这里所说的人的要素,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的领导层、专职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各年级辅导员。他们需要秉持与时俱进的治校理念、管理理念和人文理念,成为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主导者和倡导者。他们团结协作并付诸行动,成为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组织者和实践者。

2.制度要素。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学生、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群体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群体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大学管理这个词隐含着消极意味”[3](P111)。显然,这些规章制度并非仅仅是“管理”,而是以人文关怀推动学校治理,使身处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每一个人都因此而实现着自由全面的发展。

3.精神文化要素。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的价值追求、育人目标、校风、班风、德育文化等方面,是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核心所在。它将在高职院校校内外环境的包围中,引领师生以符合时代价值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理想,提升校园人文环境体系质量,引领发展方向。

4.物质文化要素。这是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的校园基础设施、校园布局、自然环境和其他办学硬件设施。它是高职院校师生构建良好人文环境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

(二)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主要特征

1.开放性。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向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敞开,它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它一方面从外在环境吸收促进自身发展的动力因素,排斥阻碍自身发展的不良因子;另一方面向外在环境输出自身的优秀元素,维护和促进外在环境的改善与进步。同时,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向内敞开,吸取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华,主动完善和发展自身。

2.职业性。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对相关实务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使得高职人文环境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同时,高职院校的相关学科和专业设置是形成人文环境体系的重要载体,这也使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带有鲜明职业性。

3.发展性。一方面,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摒弃不良因素而保留优秀因素的不断扬弃的过程;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各个要素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在不断的修复、调整过程中始终紧随时代的先进性。正是这些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给人文环境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二、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重要意义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可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一种是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他们通过专门的学习学到的,而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他们受到人文环境的感染和通过与别人交往吸收到的。这种“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乃是指思想、品行和为人处世方面的知识,这是“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对于学校而言,人文环境建设的意义不可低估。

(一)有利于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环境

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在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精神文化因素和物质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形成。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有利于师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克服因学校硬件设施不足而带来的各种困难,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为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塑造师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建立牢固的精神基础,从而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

(二)有利于为构建和谐院校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要求把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放在重要位置,把目光投注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以制度来约束和激励人,以制度来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充分尊重人的人格,挖掘人的潜能,尊重人的创造性,尊重人的合理的利益需求,协调人的各种需求的关系,给予人以温暖的人文关怀,使人与人之间实现平等和广泛对话,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的高职院校提供有力保障。

(三)有利于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创造重要条件

怀特海认为:“我们有三种主要的途径去努力追求智力与性格的最佳平衡,这就是文学的修养、科学的修养和技术的修养,仅仅进行一种教育必然导致智力活动和性格方面的巨大损失。”[4](P95—96)他又说,“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4](P1)。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关注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为学生学习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为提高技术和技能建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大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影响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因素

影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消极因素不是单一的,既有办学目标不明确、教职工人文观念缺乏的效应,更有各项工作实效性不强等现实原因。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客观、全面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化解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消极因素。

(一)明确的办学目标为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指明方向

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是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办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高职人文环境。明确的办学目标,直接地为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指明了方向。在明确的办学目标视域中,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自身的特征、功能、目标和动力得到明确,人的使命感与创新精神实现有机的融合。因此,明确的办学目标指明了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方向。

(二)教职工的人文观念直接影响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进程

教职工是人文环境体系的构建者之一。因此,教职工的人文观念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构建进程。教职工的人文观念开放包容,则能促进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健康发展;反之,教职工的人文观念缺乏,观念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就很容易阻碍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建设进程。而那些能根据高职院校办学实际情况而及时更新人文观念的教职工,则能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学校的有关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职工的巨大作用,更好地推动构建人文环境体系的各项工作。南京师范大学要求全体师生践行“正德厚生,笃学敏行”,做到以德为先,端正而行,拥有爱心,珍惜年华,服务社会。据调查,83%的教职工和67%的学生感受到了校训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三)制度文化直接关联着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各项具体工作

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离不开一定的制度文化。健康的制度文化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约束和调控,调动高职院校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创造性参加人文环境的构建。同时,健康的制度文化还可以及时监督和纠正各项工作的不足之处,为构建人文环境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四)有限的办学条件制约了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拓展广度

高职院校人文环境正是依托较好的物质条件而得以快速形成与拓展,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而缺乏这些物质条件,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相关优秀元素将难以在校园内实现全方位的传播。由于经费来源渠道较窄,总量有限,制约了高职院校更新设施设备、优化教育环境的拓展进程。

四、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路径

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是一门科学,涉及学院的整体规划和内涵发展,有必要分项实施,逐步完善。营造出布局美、内涵深、特色精的校园文化精品,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职业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与路径。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5](P67)。根据这个论断,应该充分认识人在历史发展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到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实际工作,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层群体、专职教师群体、行政管理人员群体和辅导员群体,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高职院校的领导层群体是人文环境的总设计师,他们的观念直接关系构建人文环境工作的方向;专职教师群体在课堂上和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以自己的人格特征影响学生,是构建人文环境的重要力量;行政管理人员群体制定构建人文环境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对构建人文环境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协调;辅导员群体直接和广大学生联系在一起,最贴近学生,也最了解学生。这些群体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都与人文环境的构建分不开。

其次,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制度设计要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设计制度的目的并不在于对人进行管理和约束,而在于使人的尊严、理想、创造性和人格在这些制度中得到尊重和发展,使人的各种合理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使构建人文环境体系过程彰显人文关怀,使人的价值得到尊重、发展和实现,进而为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建立牢固的思想观念基础。

(二)快速提高高职院校育人队伍人文素养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若侧重于应用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6](P640)。高职院校育人队伍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他们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构建人文环境的成败。

因此,应通过开设不定期的人文培训课程,比如哲学、历史、政治、文化、艺术和审美等课程,分批、分期促进专职教师和各年级辅导员这两个群体的人文素质,使这两个群体始终保持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拥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追寻人生和社会的真善美,以利于健康向上的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构建。应通过鼓励自学、自我教育,使这两个群体自觉发现自身在人文科学研究、人文科学知识储备和个人内在品质方面的不足,进而主动提高人文素养,为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建立良好的育人队伍基础。

(三)加快建设适宜高职院校稳步成长的制度文化

马克思指出:“只有改变了环境,他们才会不再是‘旧人’,因此,他们一有机会就坚决地去改变这种环境。在革命活动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7](P234)根据这个说法,具体到建设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工作中,首先应加快建设适宜高职院校稳步成长的教学制度文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逐步建立起一支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又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其他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学方面,既注重相关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教学,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在教材建设上,既要有相关理论教材,但不必限于国家统编教材,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的发展状况和本地区行业状况编写独立教材;在实践基地方面,既要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又要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其次,加快建设适宜高职院校稳步成长的学生管理制度文化。学生是高职院校校园里最大的群体,是影响人文环境构建的最有力的群体,同时也是受人文环境影响最大的群体。高职院校应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制度设计上注重突出制度的人性化特征,使相关学生管理制度更具人性化,突出管理制度的服务性,同时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应充分吸收优秀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明确责任,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治管理。

当然,高职院校的稳步成长受到多种制度的影响,比如行政人员的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教职工奖惩制度、学生奖惩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同样影响着广大师生员工,也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构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快完善制度,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为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加快高职院校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是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重要依托。首先,应通过争取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和开源节流等方式,为加快学校相关硬件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其次,加快校园广播、校园报纸、校园网络、校园黑板报和校园广场建设,为校园先进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体系建立良好的硬件设施。再次,特别要加快校园图书馆建设,使其服务于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文环境体系的构建。在增加图书馆藏书数量的同时,提高图书馆藏书质量;在扩大图书馆建筑面积的同时,优化图书馆的阅读环境。第四,加快建设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学生与教师活动的主要场所。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设施,既有利于学生相关专业技术和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宿感,促进学生与学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促进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形成。

(五)通过办学特色和适度宣传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评价

较高的社会评价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编制特色教材,开设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开展特色教学和特色实践,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特色管理与服务,形成特色校园管理文化;通过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提升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办学的认可,从而为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提供丰富的人文因子。同时,高职院校应对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进行适度宣传,对优秀学生、先进教师和实践教育基地进行适度宣传,让社会公众加深对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了解。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借此了解社会公众对自身的评价,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构建找准定位。

[1]强文哲,傅智勇.论增强人文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陈先达.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

[3](美)詹姆斯·杜德斯达,弗瑞斯·沃马克.美国公立大学的未来[M].刘继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2卷)[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办学人文校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人文绍兴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