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分析

2013-03-31 13:12唐晓平杨彬彬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塞高压氧

彭 华,唐晓平,张 涛,杨彬彬,杨 娟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四川南充 637000)

外伤性脑梗塞(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颅脑外伤后一个重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发展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我院2006年11月至2011年6月收治外伤性脑梗塞患者48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1~69岁,平均年龄42岁。受伤原因:车祸28例,高处坠落伤8例,钝器击伤4例,摔伤8例。本组病例均无既往脑梗塞病史。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意识障碍42例,脑疝形成20例,癫痫发作10例,偏瘫26例,单瘫6例,失语6例。GCS评分:3~5分10例,6~8分24例,9~12分8例,13~15分6例。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进行首次CT检查未发现脑梗塞表现。入院后,对患者行动态观察,出现病情变化,复查头颅CT或MRI。在CT上提示: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密度灶,MRI上提示:脑内圆形或扇形异常信号影,T1加权图像为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为高信号。患者脑梗死出现时间:6 h内4例,6~12 h内4例,13~24 h内11例,24~72 h内22例,72 h以上7例。脑梗部位:基底节区5例,额叶6例,颞叶7例,顶叶8例,枕叶7例,梗塞累及多个脑叶15例。

1.4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20例出现多个脑叶梗塞,并伴有原有脑水肿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甚至脑疝形成,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及其余28例均采用保守治疗,采取扩容、脱水、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脑血管扩展药物等治疗。44例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行了高压氧治疗,少则1个疗程,最多行了6个疗程高压氧治疗。

2 结果

对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3年,按GOS标准评估预后:良好29例,轻残9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4例。

3 讨论

3.1 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

目前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有:①局部病灶占位效应。严重颅脑损伤过程中形成的脑内血肿、脑挫裂伤及脑水肿,形成明显的占位效应,对相应脑部血管造成牵拉、推移,甚至直接压迫,造成血管的狭窄闭塞。②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引起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刺激产生儿茶酚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氧合血红蛋白等物质,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上,从而使之收缩痉挛,造成严重的闭塞梗死。③外伤时造成血管壁及内膜的损伤。例如在颈部过度后仰或侧曲时,易造成颈内动脉在第三颈椎横突上压迫,从而造成血管壁和内膜的损伤,形成血栓,造成颈内动脉主干或分支栓塞[1]。④内皮源性血管收缩因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血管恶烷A2和内皮素等是强内皮源性血管收缩因子,可以造成血管持续收缩状态,引起血管闭塞。⑤外源性栓子。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多合并有其它部位损伤,如长骨骨折,其可产生大量脂肪栓子,进入血液,造成脑组织栓塞。⑥自由基的产生。外伤后颅内出血及缺血造成大量自由基产生,引起脂质过氧化损害,造成细胞广泛坏死和组织溶解,甚至脑组织梗塞[2]。⑦医源性因素。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上多应用脱水剂、利尿剂,限制液体入量,止血药等,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使脑梗塞发生机率增高[3]。

3.2 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

外伤性脑梗塞的患者多有原发脑损伤,其出现脑梗塞易受原有症状掩盖,因此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应给予密切观察,当患者出现以下表现时,应给予重视:①患者原有颅脑损伤轻,但出现明显的偏瘫、单瘫、失语、神经功能障碍,无法用原有损伤解释。②颅内血肿,毁损脑组织清除后,病情无好转,甚至再次恶化。③原有症状好转后,再次出现症状加重,④清醒患者出现局灶性功能缺失。对于以上患者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在临床检查中,颅脑外伤以CT检查居多,而对于脑梗塞其CT的阳性表现多在伤后24 h才能有明显显示,而使用MRI可以在梗变发生后12 h内即可确诊。在CT表现上,可见脑组织内楔形、三角形或不规则的低密度影,范围常与相应血管供血区一致。MRI表现为T1加权像呈低信号和T2加权像呈高信号,MRI增强成像能在外伤性脑梗死后2~4 h内即可发现梗死灶,其大大提高了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时间[4]。外伤性脑梗塞易与外伤后脑组织水肿相混淆,MRI-Flair成像可以限制水的信号,可以与脑水肿鉴别[5]。

3.3 外伤性脑梗塞的治疗

在外伤性脑梗塞的处理上,重在预防。外伤性脑梗塞的出现与原发性脑损伤及临床治疗有密切关系。作为重型颅脑损伤,当有颅内血肿(幕上>40 mL,幕下>10 mL),中线移位大于1.0 cm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解除颅内高压,除防止脑疝发生外,还可以明显降低外伤性脑梗塞发生机率。对于危重患者的处理上,应尽量补充足够的血容量,防止低血压,脑组织灌注不足的发生。在使用脱水剂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补充足够的血容量,防止过度脱水。止血药物可以诱发或加重外伤性脑梗塞,在儿童患者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我们主张少用止血药或不用止血药,即使使用也是短期使用或一次性使用。

外伤性脑梗塞根据其梗塞范围及占位效应,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当梗塞灶小,或占位效应不明显者,可行保守治疗:①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可以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等提高容量。当红细胞比容高于0.5时,更应补充低分子右旋糖酐[6]。②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解除血管痉挛。尼莫地平通过阻止平滑肌细胞钙内流,预防和解除脑血管痉挛,减轻缺血性损害,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7]。我科目前对于脑挫裂伤和蛛网膜下腔患者均预防性使用尼莫地平,有利于降低脑梗塞的发生。③使用自由基清除剂。自由基在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其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刺激生产前列腺素,减少白细胞三烯和花生四烯酸等炎症递质的产生,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打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链,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8]。④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尽早使用高压氧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外伤性脑梗塞。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动脉、组织氧分压,提高血氧弥散半径,促进血管生成和侧支循环建立,可以有效解除脑血管痉挛状态,清除自由基,减少缺血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脑损伤情况[9]。本组病例中,除4例极危重患者外,均使用高压氧治疗。

对于脑梗塞面积大,病情进行性加重,有明显颅内高压表现者,要尽早手术减压。手术中应使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外伤性脑梗塞的发展过程中,颅内高压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外伤性脑梗塞病例中,有半暗区存在,经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有利于颅内高压的充分缓解,使得半暗区灌注增加,防止半暗区进一步发生坏死,挽救存活的脑细胞。本组病例中手术方式均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中线移位消除,减压充分。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郝继恒,毛伯镛.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33(4):357-360

[3] 吴崇光.外伤性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5,10(3):174-175

[4] 宿跃国,张家玮,杜 超.外伤性脑梗死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815-1816

[5] 李福军,郭 铸,施艳琳,等.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MRI诊断价值比较[J].黑龙江医学,2004,27(2):69

[6] 许启武.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压积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05,6(4):31-32

[7] 庞采明.尼莫地平预防创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意义[J].华西医学,2004,19(3):468

[8] 章国军,刘补兴,杜杭根.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5):148-149

[9] 唐晓平,漆 建,王远传,等.高压氧在神经外科疾病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7(6):36-38

猜你喜欢
外伤性脑梗塞高压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