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讨

2013-04-02 01:05方舜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池州新课标高中物理

方舜

(池州一中,安徽 池州 24700)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讨

方舜

(池州一中,安徽 池州 24700)

针对高中物理新课标的特点,强化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挖掘实验的趣味性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完善的物理实验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积极思考、深入思考;强调培养多维度思维习惯的重要性。

新课标;物理;教学;能力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的重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1];二是对于教师,不仅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更加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参照同行教学经验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关于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新思路。

1 强化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1 挖掘实验的趣味性,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一般来说,高中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都是很浓厚的,也希望自己能独立操作这些实验,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及时地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因素,多提供一些学生能做到的实验,在高中阶段,这些实验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课外的一些小实验等。实验教学不仅限于课内,也可以延伸到课外[2]。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尽可能寻找一些学生身边的物品,这样的好处有两点,一是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二是让学生对实验的整个操作有一个亲切感,克服对做实验的畏惧心理。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课内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互换角色,也可以将演示实验修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从根本上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完善实验步骤,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归纳实验结论,从而让学生在本次实验中推导并且得出物理规律,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这样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物理中存在很多的趣味性,只要做好实验,理解了物理规律,学好物理并非难事,从学生心理上消除对物理的厌学情绪,让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1.2 通过完善的物理实验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按照事物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果能把科学家探索物理规律所使用的科学思维方式、方法自然地展示给学生,将会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3]。例如,教师在讲授“磁感应强度”一节中,对于磁感应强度的公式的结论,如果仅仅是通过文字性的定性描述,将会使学生感到不解和茫然。当学生课堂提问:为什么安培力F与电流强度I和磁场中导体的部分长度L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呢?教师也感到不好回答。物理学这样的比例定值有很多,为什么是一个定值呢?真的是一个定值吗?从教学的角度看,不仅学生无法接受,教师也感到对学生没有一个圆满的解释;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科学家发现各种定理、规律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以及他们的研究智慧都无法展示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激发思维能力,如此教学将会使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在上例的实验中,为了充分展示这个实验环节所隐含的知识与能力、步骤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这个三维目标的教学功能,我们对课本的实验进行大幅度改进,将力传感器和电传感器引入到实验中,使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显示结果,这样处理后,就将很难定量研究的磁感应强度问题,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增强了教师传播知识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氛围,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实验的精髓,增强物理实验的探究意识。

2 培养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

2.1 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日常教学中,要摒弃那种课堂上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现象,积极制造课堂上的互动气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以达到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力争做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坚持因学定教、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目标导向,增强效益意识[2]。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一节中,提出“同一高度条件下,不同质量的两个铁球会同时落地吗?”这个问题,很容易通过现象猜测,一定会同时落地。那铁球与鸡毛不同时落地的的现象又如何解释呢?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课堂上积极讨论,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下落时间仅与高度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所以,课堂教学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脑海中的知识财富。

2.2 课程讲授有度,正确引导学生参与思考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发展规律,一定要讲究“有序”,要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要“有度”,这里的“有度”有两个含义,一是难度,即加强对学习情况的了解,一是“量度”,一节课讲多少为宜,讲的粗细程度如何的问题,要给自由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阅读相关资料,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自学,都能体现出学生的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这一方面是对旧知识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又加强对新内容的理解与领会。

2.3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思考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必须从小处着眼,一点一滴慢慢渗透,学生在开始独立思考时,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也会碰到意想不到困难,所以,要求教师布置思考的问题不能过于复杂,不能超过学生的思维所能达到的难度,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指导,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可由指导完成转化为引导完成,进而过渡到独立完成。

对于物理实验的处理也是这样,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地操作并列出实验步骤,独立地完成表格,直到独立地做完整个实验[4],对于一部分演示实验和课外的小实验应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因为这有助于真正地理解概念以及掌握规律。有助于学生实验水平的提高。

3 鼓励多维度思考,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在物理的理论教学过程,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物理思维:数学方法的渗入、物理模型的建立、等效思维的形成、对称思想的运用以及守恒思想的培养。

数学知识可以渗透到任何一门学科,当然物理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数学知识贯穿于整个的物理学习以及研究的过程中,因为它为物理概念、定理的表述提供简洁而精确的数学语言,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5]。

物理模型是为了便于解决物理问题而构建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物理习题千变万化,但每一个习题的解决都要依据一个具体的物理模型,在解答题目之前,首先应该搭建好该题的模型,这样未知的物理量就很容易求出。

等效法对于理解一些物理现象是很有用的。例如,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匀强电场,问该粒子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因为该粒子只受一个电场力,可以将电场力类比于重力,用等效法处理,从而很快判断它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抛物线。

对称思想和守恒思想也要渗透到整个物理教学之中,特别是守恒定律(包括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电荷守恒、动量守恒、质量守恒),它是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4 结束语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要求与旧课标相比,更加突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吃透新课标下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标的物理教学要求。

[1]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赵一芳.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管见[J].物理教师,2013(10):20-21.

[3]李英.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学周刊,2013(1):108.

[4]吴清华.物理问题情境的设置[J].池州学院学报,2009,23(3):145-146.

[5]孙建军.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资讯,2012(29):172.

[责任编辑:余义兵]

G622

A

1674-1104(2013)06-0151-02

2013-09-20

方舜(1970-),男,安徽池州人,池州一中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池州新课标高中物理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高中物理实验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