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听说教学的模因论视角

2013-04-07 08:49
关键词:模因外语教学宿主

李 斌

(西华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外语听说教学的模因论视角

李 斌

(西华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模因论揭示了文化传播的规律,语言模因论把模因论引入语言研究,为模因论运用于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外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以模因论为指导,强化学生的语言模因意识,遵循语言模因传播的客观规律,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

模因论;外语教学;听说教学

一 引言

模因(meme)是英国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 (1976)在其专著《自私的基因》中最早提出的。Dawkins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1]模因能够通过模仿和复制在人的大脑之间传播。[2]现今meme一词已得到广泛传播。

何自然将meme译作“模因”,意在使人联想到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模仿现象。模因(meme)一语双关地使用了与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意为出自相同基因而相似。何教授为“模因”一词的生存、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赋予其顽强的生命力。

模因是模仿的产物,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一个信息只要通过广义上的模仿被复制,它就是模因。[3]所以,那些不断得到复制、模仿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等都可以成为模因。模因的发展变化规律与基因相似,会随着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发展而变化,例如,有些观念或行为在一定的时间内被完全替换而彻底消失,而另一些观念、行为经过不断地复制传播而不断完善、发展,成为强势模因。

在复制过程中,模因依次经过了以下四阶段,即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

(1)同化。模因通过感染新的个体进入它的记忆。同化要求: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受到注意,被宿主理解和接受;新模因与宿主已有的体系相适应。

(2)记忆。模因在宿主身上停留越长久,就越有可能传播和影响到其他新个体。经过记忆选择和过滤,最终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

(3)表达。为了能广泛传播,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储存中提取出来,进入能被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此外还有文本、图片等常见手段。

(4)传输。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比如书本、照片和光碟等,这样模因才能从一个宿主被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互联网等大众媒体问世以来,传输阶段对模因复制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以上是模因成功复制的必经阶段,缺一不可。在此过程中,每个模因都必须接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死竞争。

成功复制的模因有三大优势:

(1)复制保真度高。语言文化经典、各民族优秀传统因高保真度而薪火相传。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超越时空依然回荡在无数中华儿女耳畔。

(2)多产性。模因的复制速度越快,模因传播越广。流行语、网络语言等模因就有极高的多产性,借助互联网可以在瞬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复制相同的海量信息。

(3)长久性。模因复制的数量与其复制模式存在的时间成正比。正因为可以在书本、杂志、计算机硬盘以及人的大脑内保持很久,模因得以大量复制。

Blackmore认为“任何信息只要通过广义上的‘模仿’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3]语言模因论开创者何自然认为,模因是一个很广泛又很具体的概念,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和现象中,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语言就是一种模因,即“语言模因”(linguistic memes)。历代语言使用者的不断模仿、复制与传播使语言生生不息。

自然语言中的模因表现为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运用和信息交流三类。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方式有两大类型,即内容不变但以不同形式进行复制的基因型和形式不改却以不同内容扩展的表现型。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模因的宿主(host)是人。模因传播的先决条件是模因受到人的注意、理解和接受。

语言作为模因,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到认同,从而获得广泛的复制和传播;而得到广泛复制和传播的模因一般是强势模因,如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模因。根据模因论的观点,模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也有好和坏之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说法是好模因,长期被人们使用和传诵。某个语言模因能否持久流传取决于模因本身的生命力,即它的传播能量和被使用的频率。内容或形式拙劣的语言模因不会长久流传,最终被遗弃,称为弱势模因。[4]

二 文献综述

西方学术界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对模因理论的讨论。Vaneechoutte从模因学角度出发,回答了语言的起源这一热门话题。[5]最早把模因引入翻译理论研究的是Chesterman (1996,1997)和Vermeer(1997),他们把有关翻译本身以及翻译理论的概念或观点、规范、策略和价值观念等都称为翻译模因(translation memes),并把翻译研究看做是模因论的一个分支,试图用模因论来解释翻译提出的问题。[6]

语用学研究领域中,语言模因论是新兴热点之一。在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关注相关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譬如,何自然、何雪林阐述了模因学的来源和模因研究的各种理论,分析了语言中的模因现象,对汉语语言模因传播进行了归类。何自然首次提出语言模因论,认为语言发展也是模因传播的一种。他介绍了语言模因的生存机制,论证了语言模因的修辞效应。[2]张莹指出,翻译就是作为宿主的译者将异域模因复制到本国文化中,即将源语言模因编码为目标语模因。[7]刘宇红对模因论学科的独立性与理论的科学性提出质疑。谢朝群、何自然就模因论本体性等学术问题与刘宇红先生进行了激烈辩论。[8]徐盛桓第一次将语言模因介入文学研究进行了探索。[9]

截至目前,在模因论与外语教学的研究界面上,以模因论与单词、阅读、写作和翻译教学结合的探讨居多,有理论论证也有实证研究。不过,研究模因论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几乎没有。鉴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模因论在听力教学和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三 模因论与听力教学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听力过程就是语言模因从说话人的大脑中复制、传播到听话人大脑中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组成: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

根据模因论的观点,只有保真度高的语言模因才是成功的复制因子。在同化阶段,听话人必须注意到并理解听力材料中的语言模因才能听懂,即材料中的模因被成功复制,没有在传播过程中变异。这启示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对语言模因的敏感性,包括对语音、语调、停顿、关键词的准确感知和对意群的正确划分。

听力材料中被学生成功复制的语言因子存放在短时记忆里,而短时记忆容量小,选择性强,只有少数模因被学生感知和理解。所以,学生必须借助长时记忆里语言知识模因才能保留说话人传播的语言模因,最终顺利理解。为此,学生平时要不厌其烦地多听,注意积累听力过程中常涉及的语言知识模因,如文化常识、专业术语、常用缩略语等。多听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的不断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外语环境下学习英语,最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真实的英语环境,多听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听属于语言输入,是获取语言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经常进行听力训练,尤其是聆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日常对话或正式演讲,就能感受到外国人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思维习惯。长此以往,异域的语言模因、文化模因就能在我们的大脑中保留下来,进入长期记忆,征服我们,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这一过程,做听力练习时我们就能立即激活这些长时记忆里的语言知识模因,辅助我们快速理解、同化短时记忆里的语言模因,提高听力效率。

听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模因传播的过程。听力教学应以模因理论为指导,根据模因传播的特点和方式,启发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注意模仿,积累地道的、多产性的强势语言模因,逐步增强语感。

四 模因论与口语教学

模因论指出,模因复制的前提是要有可复制的模因。口语教学中,最基本就是26个字母、48个音标的学习,它们是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基础。学生要仔细模仿各个字母、音标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模仿发音时的口型,反复练习,直到成功复制。只有这样,这些字母模因、音标模因才能在大脑中长久记忆下来,在需要时快速被激活,成为保真度高的语言模因被表达出来,成功复制到下一个宿主。

模因论认为,语言模因通过复制而传播,复制的前提是模仿。模仿有两类:完全复制性模仿,如背诵,强调一字不差;再现式模仿(representation),在复制中有变异,是创造性的模仿。[10]背诵就是一种复制,背诵也是模仿,背诵的过程就是模因被复制和传输的过程。从日常生活用语、脍炙人口的习语佳句到优美的段落篇章,都可以拿来背诵。这些都是长寿的强势语言基因,生命力强。积累了这些模因,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方能如鱼得水,根据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表达需要,信手拈来,把平时积累的语言模因潜能发挥到极致。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有形式不同内容相同的“模因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模因的表现型”之分。模因的表现型与语言的创造性是一致的。因此,模因的复制不是克隆,没必要把重要的语言模因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重要的是记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口语教学只有在尊重模因复制和传播规律的前提下,把背诵和语言模因的灵活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众所周知,李阳疯狂英语的精髓就是背诵,而且是集中背诵复制力强、感染性强的强势模因,即实用性非常强的表达形式,并且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直到13亿中国人征服英语,实现梦想。

模因论告诉我们,为了生存,模因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在生态法则“适者生存”的作用下,只有生命力(或复制力)强的模因才能幸存下来。而语言模因只有在被人们不断使用的过程中才能被反复模仿和复制,才能成为宿主大脑中的长寿模因。模因的生命源于被使用的频率。口语教学中,学生必须懂得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道理,把背诵到语言知识模因积极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学到的语言模因不使用就会变得生疏,最终有可能沦为被遗忘的弱势模因、死模因;反之,熟能生巧,反复是成功之母,学生若经常使用它,语言模因就会在宿主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五 结语

我国语言模因论领军人物何自然教授认为,语言既是模因,也是模因传播的载体。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存在模因,有语音模因、句子模因、篇章模因、语感模因、文化模因等。语言模因论主要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看,外语教学就是要解决如何使语言中的各种模因更好地在语言学习者那里得到复制、模仿及使用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可见,模因论为我们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是一门很有发展前景的学问,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以模因论为指导,强化学生的语言模因意识,引导学生利用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规律促进英语学习,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同时,还应正确认识背诵这种传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进而运用正确的方法背诵高产的强势语言模因,真正实现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1]Dawkins,R. The Selfish Gene [M]. New York City: OUP. 1976.

[2]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0-209.

[3]Blackmore,S. The Meme Machin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4]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

[5]夏家驷、时汶.模因论与人文社会科学——生物基因理论在语言上的运用[J].科技进步理论, 2003.

[6]马萧.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5(3).

[7]王纯磊.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谢朝群,何自然.被误解的模因——与刘宇红先生商榷[J].外语教学,2007(3).

[9]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1).

[10]黄洁.第二语言模因认知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ClassNo.:H31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nEnglishListeningandSpeakingTeachinginthePerspectiveofMemetic

Li B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China)

Memetics reveals the law of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s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emetics, linguistic memetics studies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and also illuminat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o date, the academic world focus on applying memetic theory to teaching English words,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 of memetics and discusses how to integrate memetic theory wit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in particular.

meme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listening; teaching speaking

李斌,在读硕士,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学科教学(英语)。

1672-6758(2013)04-0077-2

H319

A

猜你喜欢
模因外语教学宿主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表现为扁平苔藓样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