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鲁迅及村上春树社会意识的探索
——阿Q 与Q氏

2013-04-07 08:49
关键词:国民性阿Q村上春树

刘 倩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对鲁迅及村上春树社会意识的探索
——阿Q 与Q氏

刘 倩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著名文学评论家、东京大学文学系教授藤井省三是以鲁迅研究而闻名日本学界的。他认为,村上春树的心底有着两个情结,一是鲁迅情结,二是中国文学情结;可以说,村上对鲁迅是怀有敬意的。拟以鲁迅的《阿Q正传》与村上的《完蛋了的王国》为研究对象,试探究两位作家在追问社会、探索国民性上的差异。

鲁迅;国民性;村上春树;社会意识

村上春树是当代著名日本作家,其作品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然而对于村上春树与鲁迅,则似乎很难联系在一起。东京大学文学系教授藤井省三曾这样讲道,“村上的不少小说包括其处女作《且听风吟》中其实都有着鲁迅的影子;村上最近出版的新作《1Q84》其实与“阿Q”相关,并不仅仅是向奥威尔致敬之作,同样也是向鲁迅致敬之作。”由此可见,村上与鲁迅或许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以下以鲁迅的《阿Q正传》与村上春树的《完蛋了的王国》为研究文本,从阿Q“病”相 与 Q氏“病”相、阿Q的“优胜记略”与Q氏的“优胜记略”、阿Q的悲剧与Q氏的悲剧三个角度出发,试探究两位作家在追问社会、探索国民性上的差异。

一 阿Q“病”相 与 Q氏“病”相

1.阿Q“病”相。

关于鲁迅笔下阿Q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其实在开篇就有所涉及:“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是个破了产的雇农,做工很卖力,博得过“真能做”的称赞。然而他却受尽了豪绅恶霸直到地保的欺凌、剥削和压迫,甚至连最后的衣衫和棉被都被讹诈去了,弄得他剩下的全部财产只是一条万万不可再剥掉的裤子。他没有生路,做了窃贼。辛亥革命的风声传来,他看到了赵太爷他们对革命的恐惧,感到这也许是改善自己处境的一个机会。可没有料到的是,最终他竟被这个革命政权为了示众的需要诬陷为盗匪枪毙了。

面对如此悲惨的阿Q命运,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2.Q氏“病”相。

而村上笔下的Q氏又是怎样一种人物形象?对此,可在其作品的开篇找到线索:

“Q是我的朋友,或者曾是……Q和我同龄,比我漂亮五百七十倍,性格也好,决不对别人粗声大气,不自高自大,即使别人做错了什么而给自己添了麻烦,他也不会怎么生气。还喜欢运动。成绩也好。钢琴弹得甚是了得。不用说,也受女孩子喜欢……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大学时代的Q。似乎有遗漏的地方,但都无关紧要。总之一句话,Q是个无可挑剔的人物。”

而十年后“我”和Q氏不期而遇,他依然那么潇洒,并有了以往所没有的某种类似威严的风采。大凡年轻女孩走过都情不自禁多看他一眼。此时,他已是一家电视台的导演,面对上头的决定,倍感压力的Q氏最终选择放弃友情以保全自身,成为了所谓的典型的中产阶级精英和成功人士。故事最后,Q氏留下了的同往日一样令人惬意的笑脸,而这并没有让“我”感到一丝温暖,相反更多的是他的冷酷、麻木与他内心的迷茫、空虚与缺失。

二 阿 Q 的“优胜记略” 与 Q 氏的“优胜记略”

1.阿Q的“优胜记略”。

可以说阿Q所处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和他悲惨的命运不无关联。这对他而言,已是十分不公。更可怕的是,阿Q又扮演了一场更加暗淡的悲剧。他的“优胜记略”—精神胜利法的出现,将其自身定格为了一个永远被嘲笑和受怜悯的人。他跟别人口角的时候,便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自己头皮上生着癞疮疤,便不许别人说“癞”以及一切近于“癞”的音,有人犯了他的规,“口讷的他便骂,力气小的他便打”,打不赢便采用怒目主义,骂人家“还不配”生癞疮疤,而且以“我就算被儿子打了”的想法来安慰自己……

面对封建社会长期的压迫与不公、残酷的剥削与毒害,阿Q做出过反抗。但他的这种反抗从开始到结局都是处于一种被歪曲的形式,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反抗”,只是一种懦弱与卑怯。而这种“精神胜利法”背后所真正揭示的即为当时“国民性”的普遍弱点。

2.Q氏的“优胜记略”。

相对于阿Q,Q 氏则采取了一种所谓物质上的“精神胜利法”。面对社会外来的强大压力或压迫,他也有过反抗:

“不过,希望你也能理解我的意思。我也并不是因为愿意才那样做的。不是我决定的,是上头定的,我只是把上头定的事转告给你。所以,你不要用那样的眼神看我”“没有赞助人我们是干不下去的。你也是在这个圈子里吃饭的,这点事还能不明白?”

可以看出,面对残酷的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巨大的压力,Q 氏也有很多无奈与难言之隐,也希望得到女友的谅解。但当Q 氏真正面临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纯真的感情,牺牲朋友间真挚的关爱,来首先保全自身的个人利益以得到物质上的巨大满足。而这一切换来了在物欲横流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巨额的财富与荣耀,诱人的权势与地位,使其真正成为了一名典型的中产阶级精英和成功人士。

三 阿Q的悲剧与Q氏的悲剧

1.阿Q的悲剧。

阿Q的地位是被压迫和被剥削的,而他的反抗从动机到目的,却都是可笑的,不仅没有效果,反而招来了更大的屈辱。终他的一生,甚至临到被押到法场上去枪毙,他都没有真正清醒过。总之,作为一个反抗者,他所有的只是一种阿Q式的反抗;作为一个革命者,也只是一种阿Q式的革命。对于这样的人物,作者的感情只能是这样的——同情他被压迫被剥削的屈辱地位,却憎恶他的糊涂与麻木;同情得愈深厚,憎恶得愈强烈。与此相比或许还存在一种更让人感到可悲与惋惜的东西。在阿Q生命的最后刹那间,他忽然从看他被枪毙的人的眼睛里看到了那咬他灵魂的东西——整个麻木而冷漠的社会:

“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远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近不远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这种冷漠和自私,不但严重妨碍了人民群众自身的觉醒,也成了帮助封建社会拒绝人们灵魂的力量。鲁迅说自己是要“画出”一个“沉默的国民灵魂”,指的就是那些“围在高墙里面”的“百姓”的“灵魂”。他们“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了!”显然,鲁迅在阿Q这个可悲的形象里,集中概括了千百年的封建统治阶级和民族的压迫,在落后的农民身上所造成的不觉悟的精神状态。这也是鲁迅治愈普通民众“精神奴役的创伤”,对改造国民性的探索。

2.Q氏的悲剧。

面对这个物欲横流、效率第一、残酷无情的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最大化,满足自己私欲的Q氏,选择了继续麻木下去。失去了“灵魂主体性”的Q氏,也深深地陷入了精神麻痹的状态,在他的世界仅仅充斥着金钱、权力与肮脏的交易。或许,Q氏的悲剧还在于当他真正清醒过来时,剩下的只能是精神上难以弥补的空虚、寂寞与惆怅……而这正是村上文学中一直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它不仅仅是一种对现代都市年轻人生活状态的探索,更是一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批判与审视。

对此,村上《舞!舞!舞》中也有提及:

“一切都是在周密的计划下进行的,这就是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投入最大量资本的人掌握最关键的情报,攫取最丰厚的利益。这并非某个人缺德不好,投资这一行为本来就必须包含这些内容。投资者要求获得与投资额相应的效益……在这一世界里什么公正云云均无任何意义。假如对此一一考虑,投资额要大得多。”

四 结语

我国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教授曾在《Q氏和阿Q:村上春树向鲁迅表达敬意的作品》一文中这样提到:“藤井省三教授在两‘Q’之间发现了‘血缘’关系:其一,‘两部作品同有超越幽默和凄婉的堪称畏惧的情念’;其二,两个Q同样处于精神麻痹状态或失去了‘主体性’,也就是说,藤井教授在村上身上发现了鲁迅文学基因。”

鲁迅《阿Q正传》的主旨亦在反映封建制度下贫苦农民的生活窘态,治愈普通民众“精神奴役的创伤”,启发普通民众国民性的真正觉醒。而村上的《完蛋了的王国》则深刻揭露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表现了对当代人“灵魂主体性”的探索。由此可见,两人在追问社会、探索国民性上都体现出了作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今后,将试从分析他们其他更多作品入手,以加深对出身于不同国度但却极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的认识。

[1]鲁迅.现代文学名家名作—鲁迅小说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

[2]鲁迅.鲁迅散文精选[M].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3]王西彦.论阿Q和的悲剧[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7.

[4]汪晖,钱理群,等,回望鲁迅 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论鲁迅(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5]朱正.一个人的呐喊 — 鲁迅 1881~1936[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6]曹聚仁.鲁迅评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7][美]杰·鲁宾.洗耳倾听: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M]. 冯涛,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日]伊藤虎丸.鲁迅与终末论:近代现实主义的成立[M]. 李东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9][日]村上春树.遇到百分百的女孩[M]. 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0][日]村上春树.舞!舞!舞[M].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ClassNo.:I210.96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nSocialConsciousnessofLuXunandHarukiMurakami

Liu Qia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Shandong, 266100,China)

The well-known literary critic and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Fujii Mi , who is famous for the research of Luxun in Japan .He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two complexes for Haruki Murakami .One is study of LuXun, the other is the Chinese Literature. It is said that Haruki Murakami is respected for LuXun. Based on LuXun's“ The True Story of Ah Q”and Haruki's “Ruined Kingdom” as the study object,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made by the two famous writers in their study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LuXun; national character; Haruki Murakami; social consciousness

刘倩,硕士,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方向:文学与翻译。

1672-6758(2013)04-0117-2

I210.96

A

猜你喜欢
国民性阿Q村上春树
长大的瞬间
阿Q和老A
《晚清至五四的国民性话语》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论面向国民性重塑的现代国民教育*
国民性真的不存在吗?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探究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