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结合:智障儿童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性

2013-04-11 11:20沈国琴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智障口诀教具

沈国琴

(苏州市平江区培智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5)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它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在课堂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状态。在实际工作中我一直在探索,怎样做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呢?

我在几年的生活数学教学活动中非常注重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由于我们的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易分散,反应迟滞,对数学抽象知识的识记能力差,且再现不完整等等。为了提高智障儿童的数学应用能力,我坚持“生本结合”,即尽可能的挖掘和利用智力落后儿童现有的一些长处和优点,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一、“投其所好”,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

智障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也喜欢听故事、做游戏、唱歌、跳舞……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进课堂以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动画片《巧虎》里的奇奇学生就非常喜欢,在进行教学时,我就用它来引入主题。当我扮演奇奇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和我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好,认识我吗?[生]呀,是奇奇!

[师]是啊,我是奇奇我要陪你一起学计算,你们高兴吗?

通过这样的引入点燃了我们的智障学生就对数学的计算兴趣愿意和巧虎一起学计算。这样对于课堂的下一个环节就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这样,智障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时间里,就可以因为有自己喜欢的奇奇在,而保持学习的兴奋度。在数学学习中,通过“投其所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情感共鸣,保持教学有效互动

智力落后的孩子是“上帝不爱”的孩子,但是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需要获得肯定。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参与教学活动。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中我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智力落后较重的学生,对于他们的提问更要保护其积极性,简单的问题要尽量留给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他们能回答更难的问题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智力落后较轻的学生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多说,多练习。根据渐进性原则,在部分学生确有困难,适当放慢进度,查漏补缺,甚至是“开小灶”,让他们在我的帮助下,充满信心,一步步地赶上。总之,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则有所获,进而乐此不休。其次对学生要关心,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分一分”、“数一数”、“比大小、轻重”时,我就采用了激励加奖励的办法,“我能说”、“我说的好”、“我比他说的还好”等。不论学生回答的是否令我满意,我都要给他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一面小红旗。尤其是智力落后较重学生回答出后,我还会让全班的学生给他热烈的掌声。获得成功是每个人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每个教师的义务。充满激情、充满鼓励的评价,让孩子们放松了紧张的、焦虑的心情,使他们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三、“以声表情”,学生轻松背诵口诀

音乐是一门“以声表情”的艺术,现在音乐除了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外,在很多时候被人们作为治疗、康复之用。其实,音乐同样也可以用在教学过程中,在普通学校许多教师会用音乐来渲染教学气氛,而在特殊教育中,我们也可以用音乐作为一种辅助工具。

在班会晨会时我们常常会让我们的智障学生跟着一种音调学习背诵三字经、千字文,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把这些难懂的古语背的很熟。以此为启示,我选择一些节奏明快的儿童音乐作为背景,用音乐中的特定节奏来读、背加法和减法口诀等。例如我选择《I can say my ABC》这首儿歌作为音乐背景。每四个小节说一道加法算式,A B C D E F G在这个旋律下说唱1+1=2。在刚开始的时候,每个算式可以重复两遍或者三遍,慢慢地让他们从无意识的诵读口诀开始,进入有意识的识记口诀。

其实,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背诵口诀表,由于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对一项动作的持续时间不够长,往往会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因为不想整天面对这些不能理解的数字,而对数学渐渐失去兴趣。在音乐的帮助下,可以集中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模仿是孩子们的一个特性,智残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发现他们熟知的儿歌有另一种唱法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跟着唱起来,在这时他们就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背诵口诀表了,同时也会让智障学生觉得学数学也可以像唱歌那样轻松、愉快。同样,有了音乐的帮助,还能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格外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用心的读,学生们的学习兴奋点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巧用教具,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

儿童是通过摆弄物体和操作实物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的。皮亚杰的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儿童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数学学具的运用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老师更好的教,其教育的有效性是最根本的特性。学生在反复摆弄数学学具的过程中将老师讲解的数学概念和演示的操作过程再现或创新,手、眼、脑协调并用,从而易于将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才是有效的教育。

智力落后儿童最典型的思维特点就是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会选择智障儿童易学、乐学、具有趣味性、便于学生操作、兼备多功能性的直观学具。从而激发智障儿童的操作兴趣,学生通过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促进了他们大脑积极思维,使他们智能得到发展。在学习加法计算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要依赖教具,从直观中让学生将教具与数字联系起来。

比如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出示花篮和花教具,让学生观察花篮并发现在篮里10个格子里放有8朵花,花篮外有3朵花,教师启发让学生明确把花篮外3朵花分成1和2,放入花篮中2朵凑成十,动手操作。观察出一共有11朵花,从而利用摆花篮图,掌握算法。8+2=10,想:见到 8,想到 2,还剩1,再算10加1得11。

学生知道8+3=11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进行操作练习,巩固8+3=11这个知识。在这样的反复情况之下,学生便能基本掌握知识了。但是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智残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堆物品能用一个抽象的数字来表示,所以必须用教具作辅助,而直观教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但对于智力落后儿童,做计算题不能永远依靠教具。为了让智残儿童脑海中有数字概念,使其在计算过程中不再用教具。我给学生进行记忆过渡,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背诵口诀表,当直观教具被撤离后,学生看到的只是数字与数学符号,这使不能让他们产生害怕数字的感觉。我们可以放一段音乐唤起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而后由教师起头用音乐中的旋律把题目说唱出来,让学生也一起跟着唱出。在唱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计算结果,这时不能急于让学生写下答案,而是让学生们看着题目反复地唱,使他们再一次的加深印象。除此之外我还使用一些较大的、易观察的教具进行演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有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具,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些类似的物品进行替代。例如最初用珠子,积木,渐渐地改用小棒、纸牌,然后再改我还教学生用自己的手指,这样一步一步将直观教具抽象化,与此同时数字的出现率慢慢提高。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同样也使我们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体会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

[1]孟宪乐,刘岸英.特殊儿童与早期教育[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2]张鸿懿,马廷慧.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3]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4]王薇.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智障口诀教具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口诀与加法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口诀中的规律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怎样熟记口诀
巧用口诀求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