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干预对高校女教师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血管事件危险度的影响*

2013-04-27 10:20西安体育学院西安710068温晓妮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危险度心血管病受试者

西安体育学院(西安710068) 温晓妮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第一杀手[1,2],其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每一组分都是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会直接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若多种组分同时存在时,引发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会大大增加[4]。

本研究首先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高校女教师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性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对筛选出的MS人群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为更好地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0年来我院教学实验医院进行健康查体的年龄在35~59岁的高校女教师12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统一的健康体检调查表,平均年龄在43.45岁±5.52岁。所有受试者均排除有冠心病及脑卒中。

2 方 法

2.1 研究内容:① 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②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③ 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检测,要求受试者隔夜禁食12h以上,次日晨7点空腹采取肘静脉血。

2.2 研究方法:① 根据我国国人MS的诊断标准,判断受试者是否为MS人群,并对检出的MS人群与非MS人群根据国人心血管病简易预测模型及评估方法进行危险度比较[1]。MS的具体标准如下[5,6]:①中心性肥胖:腰围(WC)男≥90cm或BMI>30,女≥80cm或BMI>30。②另加下列4个因素中任意2项:①血TG>1.70mmol/L,或已接受针对此脂质异常的特殊治疗。②HDL-C男 <1.03mmol/L或已接受针对此脂质异常的特殊治疗,女 <1.29mmol/L或已接受针对此脂质异常的特殊治疗。③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 ≥85mmHg,或此前已被诊断为高血压而接受治疗。④空腹血糖 ≥5.6mmol/L,或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 ≥5.6 mmol/L,则强烈推荐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需。②运动干预分组及干预方法

根据上述国人的MS标准,将筛选出的MS人群及各组分异常人群26例分为实验组(即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例。

在我校实验中心用日本COWMBIELLNESS公司研制的功率自行车POWERMAX-VII中的手动调节训练模式对受试者进行干预,手动调节训练模式可以手动自定义运动负荷、时间、频率、间歇、转速等参数,在干预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递增运动负荷。每周4次,可根据受试者的时间进行调整,每次60min,由训练员指导进行,共12周。

实验开始阶段,运动负荷为1.0kp(运动强度相当于50%的最大心率),2周;随着受试者运动能力的增强逐渐增大运动负荷,于第3周始将运动负荷增加到1.2kp,2周;第5周始将负荷增加到1.4kp,直到12周运动干预结束,最终目标心率保持在120次/min(运动强度相当于70%的最大心率,以芬兰生产的Polar表进行遥测)。运动处方实施期间,均采用集中运动的方法,分别由专业人员带领完成。所有受试者均被告知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 一般人群与检出的MS人群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比较 表1结果表明:126例高校女教师中的一般人群和检出的MS人群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MS组与非MS组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比较

2 检出的MS人群及各组分异常人群26例的基本情况 从上述的126例高校女教师中,采用国人MS诊断标准,从中筛选出的MS人群及各组分异常人群26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3例)的基本情况,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身高、体重、腰围、体质指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2 实验组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

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危险度比较 如表4,经统计分析,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危险度(分别为1.577±1.529;0.862±0.962)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运动干预后,实验组的危险度下降(0.585±0.516),且较干预前(1.577±1.529)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危险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危险度(0.862±0.962;0.915±0.959)无显著性差异(P >0.05)。

表3 对照组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绝对危险度比较(±s)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绝对危险度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1.577±1.529 0.585±0.516*对照组0.862±0.962 0.915±0.959

讨 论

卫生部于2002年7月公布的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北京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是75.3%,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各大危险因素在我国各地区亦呈现明显增长态势[1,7]。随着高危人群的大量增加,21世纪心血管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威胁还将进一步加大。对于心血管疾病这种新的流行病学表现,最可能的解释是MS的大规模爆发流行。因此,MS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疾病之一[4,7]。本课题拟采用“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高校女教师中的一般人群和MS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度进行评估,旨在检出高危个体,对其实施重点预防并进行科学的运动干预措施,对保证高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与非MS的健康人群相比,MS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显著增加[8,9]。MS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及中风的患病率和死亡危险是非代谢综合征人群的2~3倍。Magno等[10]以年龄在40~86岁的266例菲律宾女性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MS人群CVD患病率(34.6%)高于非 MS人群(28.0%)。芬兰的一项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研究对1 209例中年男性进行了为期11.4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按照WHO关于MS诊断标准,MS使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9~2.3倍,使总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6~2.0倍,使所有原因的死亡风险增加0.9~1.1倍[11,12]。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表1统计结果显示:126例高校女教师中的一般人群和检出的MS人群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又再度证明MS的每一种组分都是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同时,合并多种异常时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更大。因此,早期识别、诊断MS,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遏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

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五部分内容即可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运动处方。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干预组所有受试对象能有等量运动负荷,便于集中运动,统一管理,故以骑功率自行车作为运动干预手段。由于受试对象是MS人群及各组分异常人群,加之其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因此采用了中等负荷的运动强度,相当于70%的最大心率。实践证明,保持每天60min,每周3次以上的中等负荷的有氧耐力运动,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实现减脂控重。基于此,本实验要求受试者每周骑4次功率自行车,每次持续60min。为了防止意外,12周的干预疗程均由专业人员带领完成。且在干预前所有受试者均被告知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运动干预后的MS人群及各组分异常人群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降低,且运动组干预前后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1.577±1.529,0.585±0.51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表明对MS人群尽早实施科学合理的运动干预对降低十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有积极意义,推测与科学合理的有氧运动减缓了除家族遗传史之外的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延缓了动脉硬化有关。尽管所有高危个体在入组后均进行了合理饮食等健康宣教,但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危险度(0.862±0.962,0.915±0.959)比较却无显著性差异(P >0.05),足以说明运动是最为有效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干预手段。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MS各组分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3]。而MS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性的严重健康问题。及早筛查并干预MS的高危人群,对于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早期识别、诊断MS,并对MS人群尽早实施科学合理的运动干预方案,有助于遏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

[1] 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2):893-900.

[2] 都 健,崔丽娟.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及不同诊断标准的评估与思考[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2):3-5.

[3] 程宇宁,焦宝明,杨向阳,等.“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在我部男性体检人群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93-3095.

[4] 温晓妮.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4):591-595.

[5] 梁琳琅.代谢综合征的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1):909-1003.

[6] 孙冬玲,顾东风.代谢综合征病因探讨和临床实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1):907-909.

[7] 杨 野,陈思娇,徐锦春,等.健康管理在代谢综合征亚健康高危人群中推广应用和中远期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8,6(1):39-42.

[8] 霍 勇,李建平.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医刊,2005,40(3):5-7.

[9] 张丽霞.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7,6(2):172-174.

[10] Magno CP,Araneta MR,Macera CA,et al.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alence,associated risk factors,and plasma adiponectin levels among Filipino American women.Ethn Dis,2008,18(4):458-63.

[11] Lakka HM,Laaksonen DE,Lakka TA,et al.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ota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mortality in middle-aged men[J].JAMA,2002,288∶2709-2716.

[12] 朱智明,杨 晔.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J].人民军医,2008,51(11):715-716.

[13] 刘淘真,邓 毅,曾晓琼,等.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干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10,39(3):326-327.

猜你喜欢
危险度心血管病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胃间质瘤的MRI诊断及侵袭危险度分析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能谱CT定量参数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危险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