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三大源头影响因素分析

2013-06-06 10:44波,吴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馆藏图书文献

方 波,吴 晖

(蚌埠学院 图书馆,安徽 蚌埠 233030)

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三大源头影响因素分析

方 波,吴 晖

(蚌埠学院 图书馆,安徽 蚌埠 233030)

图书馆馆藏质量直接影响着读者服务工作的效果。高质量的馆藏是图书馆高质量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影响图书馆馆藏质量的因素很多,从源头上看,出版(出品)、经费和“人”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这三大因素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馆藏质量的关键在于“人”的控制。针对这三大因素,提出几点合理性建议。

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 ;影响因素

美国的中学生把大学里的图书馆、教授作为自己选择大学的依据,我国也一直把图书馆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高校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它收藏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各种有效服务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因此,高校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和各项信息服务工作开展的效果。离开了高质量的馆藏,管理水平再高,服务手段再先进,都无法提供好的服务。有了高质量的馆藏,才会有高质量服务的可能。

近10余年来,一方面,由于许多高校合并升格,学校规模扩大了,学科专业、学生人数也大大增加了,为了达到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有关图书馆的两个量化指标——生均图书册数和生均年图书册数,许多院校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加大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重点突击采购纸质图书,使馆藏文献在数量上达到了评估标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馆藏文献的质量,造成了图书馆在人力、物力、经费和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浪费,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长远科学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文献资源品种的多样化,一些高校图书馆在馆藏优选与合理配置等方面也明显出现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深入,馆藏质量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1 馆藏质量与馆藏质量控制的含义

1.1 馆藏与馆藏质量

馆藏,是指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总和。馆藏是图书馆根据本馆的方针、任务和读者的情报需求,经过系统的选择、收集、整理、组织和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具有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水平程度及不同载体类型的各种文献资源的综合体系。馆藏是图书馆存在和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馆藏是一个动态变化和生长着的机体。在网路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已由收藏纸质资源为主的传统图书馆发展成为集纸质文献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和虚拟信息资源于一体的复合型馆藏。国际标准组织在ISO789标准的修订版草案中,对图书馆馆藏的定义是: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所有文献,包括本地馆藏文献和有获取权的远程资源[1]。

“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2]。馆藏质量,就是指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劣程度,即关于图书馆各类文献信息资源收集的合理程度的一种度量。

1.2 馆藏质量控制

馆藏质量控制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馆藏建设原则,对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结构合理程度以及读者需求满足程度的一种测度。对不同类型的馆藏质量,如印刷型馆藏质量、数字馆藏(包括购买、自行开发、链接等)质量、复合图书馆馆藏质量,要采取相应的控制原则、方法和措施。

馆藏质量整个控制过程包括前期控制、过程控制和后期反馈控制[3]。前期控制就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馆藏建设研究和采编队伍,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用户需求,制定合适的馆藏建设决策,对馆藏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提前控制。过程控制就是在馆藏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影响馆藏质量的因素和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之间的比例配置关系,严把质量关,科学合理地选择高质量的、切实适合用户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后期反馈控制,就是通过同行专家评估鉴定、用户满意度调查和馆藏利用情况统计等信息,来对某批次馆藏质量进行评价或对某阶段整个馆藏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对出现的馆藏质量问题及时纠正,为以后的高质量馆藏建设决策提供参考。

网络环境下复合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控制,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贯穿于图书馆的整个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2 馆藏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与分类

要控制好馆藏质量,首先必须弄清楚影响馆藏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主要影响因素,哪些是从属影响因素?从源头上对它们进行分类,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你才能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通过对国内几大数据库有关馆藏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从宏观和微观上,影响馆藏质量的因素很多。由于馆藏资源的多样化,馆藏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的视角也就多种多样。如图书发行对馆藏质量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图书馆馆藏的影响[4]、高校评估对图书馆馆藏质量的影响[5]、学校的学科布局及学校发展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6],图书采购最低价中标对馆藏质量的影响[7];有的从馆藏的某个方面,如从期刊、纸质中文图书、数字馆藏等方面来研究影响馆藏质量的影响因素[8];有的是综合考虑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质量影响因素,如李瑞华[9]认为:资金短缺、文献资源招标采购制度缺失以及资源繁杂且良莠不齐是影响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三大客观因素。门建华[10]认为,文献采访人员、文献购置经费、用户调研是影响图书馆图书采购的三大因素;聂曼曼,赵水森[11]认为,现存竞争者、潜在竞争者、信息供应商、用户(读者)、信息产品或服务替代方式以及图书馆协力业者,是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6个主要因素。

以上诸多影响因素如果从源头上来划分,可归为三大类:(1)经费;(2)出版(本文包括数字资源出品,下同),如各类出版物和电子产品的发行、采购渠道、书目信息、信息质量、供销商或经销商等因素都是文献信息资源出版后的“衍生物”;(3)“人”;此处的“人”是众多具体的人和集体的人的集合,许多馆藏质量影响因素,如,馆藏政策[12]、人员素质、采访理念[13]、传统采访模式[14]、信息技术、高校评估、招标采购、突击采购等都可归为“人”的因素控制之下。

3 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三大源头影响因素分析

3.1 经费

经费是图书馆馆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馆藏数量与经费投入量成正比,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馆藏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才能谈得上去控制质量,才能谈得上覆盖率、保障率。在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图书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的高低就是馆藏数量、馆藏质量的差别,就是经费投入多少的比较。现在一些图书馆规模的大小,某种程度上就是由经费多少决定的。从教育部有关统计资料可以看到,国内那些著名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每年都在千万元以上。据乔冬敏[15]调查的11所“985”高校图书馆中,年度经费(购纸质书刊和数字资源)接近和超过2000万元有10家,只有西北一家高校图书馆是1000万。我们在对安徽省高校图书馆2009-2011年度用于购置中文图书经费的调查中发现,少数地方院校图书馆的年度经费在30到60万元之间。如果每本书按30元计算,每种书的复本按4册计算,30万元约能买到2500种图书。现在一般高校都有一万多学生、几十个专业,2500种图书再分摊到几十个专业,可想而知那些经费有限的高校图书馆,怎么去谈收藏的系统性?怎么去谈馆藏覆盖率、保障率?如重庆某院校图书馆在评估后因没有经费,二至三年内没买一本书[16]。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文献出版是有周期性的,因此,一定数量经费的稳定持续投入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保障。

3.2 出版

现代出版业采取市场化运行机制,出版发行机构要考虑经济利益因素。在我国图书市场空前繁荣的景象里,我们也发现,一些学术性、专业性强的图书,由于销量小,就难以出版或出版量小;而一些通俗图书、拼凑图书甚至一些伪劣图书因为销量好却大量涌现;加上文献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和书目信息不通畅等原因,使得一些原本有收藏价值的图书却被遗漏。如果有收藏价值的图书少,一般通俗读物多,最终肯定会严重影响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所以,出版是所有馆藏的来源,没有出版就没有发行也就没有收藏,出版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的直接源头因素。

3.3 “人”

本文中的“人”,由学校领导、图书馆馆长、采访部人员、读者和学校财务、纪检、总务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不同的人对图书馆的馆藏质量都负有责任。学校领导的职责是根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发展规划来审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针、规划和策略,督查图书馆建设经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稳定性;广大读者和学校财务、纪检、总务等部门对图书馆的馆藏都负有推荐和质量督查责任。图书馆馆长对馆藏建设方针、规划、馆藏配置质量和采访人员任命负有责任;采访部全体人员包括采访部主任,对馆藏负有“采”与“访”的责任,是馆藏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承担者。传统图书馆时代,采访人员是图书馆的“半个当家人”。

有关专家称文献采访工作是 “图书馆业务的第一站”,而采购在整个采访工作中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采购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藏书建设水平的高低。据美国每隔3年就对全美高校教研人员进行一次高校图书馆在他们心目中的角色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图书馆担当的5种角色中,“Buyer”(采访者)的角色认可度最高,达90%以上[17]。因此,上述与馆藏质量有关的“人”,尤其是具体的馆藏建设组织者实施承担者的采访部人员,是馆藏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3.4 三者关系分析

影响馆藏质量的因素很多,从源头上看,出版发行、经费和“人”是影响馆藏质量的三大主要因素,这三大主要影响因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1)出版发行与“人”的关系。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出版发行,图书馆“人”何以建设高质量的馆藏。如果把出版发行市场比作舞台,那图书馆“人”就是在出版发行市场这个舞台上建设高质量馆藏的演员,演员与舞台相得益彰;(2)经费与“人”的关系。经费与“人”的关系可以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表达,没有经费,再高素质的图书馆“人”也建设不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馆藏。(3)出版发行与经费的关系。这二者间是“货——币”关系,即货物商品与金钱的关系。大多数政府采购目录中,图书资料是被归类为“货物类”,以设备物资标准采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 出版经费和“人”之间关系

4 几点建议

微观上,影响图书馆馆藏质量的因素很多;宏观上,出版、经费和人是影响馆藏质量的三大源头影响因素,这三大源头影响因素又分别受国家政府有关部门、高校领导、图书馆馆长和采访员影响或控制着。如:出版与发行,受政府有关部门管理和规范控制;图书馆经费的多少,由学校领导决策审批;而“人”中的图书馆馆长、采访员,是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三大源头影响因素的控制者,提出几点建议:

4.1 高校应建立馆藏经费保障和合理使用制度

(1)根据学校的任务、规模、发展规划和图书馆现状,学校应保证图书馆建设经费的适量性和连续稳定性;(2)建立经费的灵活合理使用制度。有的高校规定当年的经费必须当年用完,用不完的下年归零,如果没有合适的图书可采购,这不是逼着图书馆硬性乱采吗?为什么不能把没用完的经费累计到下年?(3)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引进成本效益理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充满机遇和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搞大量突击采购,更不能盲目采购,要尊重文献出版规律,要讲成本效益。湛江某高校图书馆一年内进书60万册,有的复本达40~50册[18]。这一现象应在高校展开讨论,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4.2 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提高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类型、采访模式和读者的需求都发生了变化,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合理配置是一项知识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采访人员的素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馆藏信息资源的质量,决定着馆藏利用率和馆藏效益的大小。因此,采访人员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才有可能胜任新形势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对新形势下图书馆采访人员的素质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一定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责任心和职业道德;(2)宽博的知识结构;(3)优良的图书情报专业业务技能;(4)敏锐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如出版信息、馆藏信息和读者需求信息的及时获取);(5)熟练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6)一定的外语水平;(7)人际交流、人员组织与分工能力;(8)成本核算和控制能力等。

4.3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出版和发行市场的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出版和发行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出版和发行市场。比如,建立相应的出版和发行质量评比奖惩制度,图书情报界人士、出版发行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等,都可作为出版发行质量评比的主体。评比的内容、评比的方式可根据社会发展和读者的需要而定,象评比某某学科优秀学术著作排行榜、评比读者喜爱读物排行榜、评比优秀出版社优秀馆配商排行榜等,既有利于规范管理出版发行市场,又有利于图书馆采访员采购图书,从而提高馆藏质量。研究人员也可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和评价出版发行质量。如林雅萍[19]等以2002~2005年国内345家出版计算机类图书的出版社为调查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计算机类图书出版质量排名榜,这一研究成果就为图书馆采访员采购计算机类图书提供了参考依据。

5 结语

重视馆藏质量,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馆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馆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其数量的多少,以经费的多少为依托,其质量的高低,主要在于人的选择和控制。

从源头上对影响图书馆馆藏质量的三大因素进行分析,就是要从图书馆发展战略和整体馆藏配置的高度,抓住影响馆藏质量的主要矛盾方面,以利于图书馆在宏观上理清思路,在微观上针对不同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提高馆藏质量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1]何静.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J].情报资料工作,2012(1):42-47.

[2]新华词典[K].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尚新丽.复合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 (5):28-31.

[4]王建秋.信息技术对图书馆馆藏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 2005(14):43.

[5]毛显祥.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6(2):60.

[6]张红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影响因素与决策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7(2):114-115.

[7]徐月华.高校图书采购最低价中标问题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5):74-77,117.

[8]索传军,袁静.从数字馆藏质量控制方面来研究需要考虑的因素[J].图书情报工作,2007(6):72-76.

[9]李瑞华.影响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三大客观因素分析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42-44.

[10]门建华.浅谈影响图书馆图书采购的三大因素[J].宜春学院学报,2009(1):185-187.

[11]聂曼曼,赵水森.基于“六力分析”视阈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4):15-17.

[12]沈光宝,符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质量问题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9(2):61-64.

[13]马启花.图书招标方式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变革[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0):37-40.

[14]潘艳.高校个性化文献采访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40-42.

[15]乔冬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J].图书馆,2012(6):66-67,117.

[16]冷吕华,等.适应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8(4):212-214.

[17]蔡屏.高校图书馆采访馆员角色管理探析.图书棺建议, 2012(11):12-14.

[18]童敏.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控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7):100-102.

[19]林雅萍,等.从出版统计和馆藏分析看图书采购策略—以2002-2005年国内出版的计算机类图书为例 [J].图书情报知识,2009(3):117-121.

[责任编辑:余义兵]

G253

A

1674-1104(2013)06-0153-04

2013-09-18

蚌埠学院2011年人文社科项目(2011SK15)。

方波(1972-),男,安徽怀宁人,蚌埠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馆长,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情报学。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文献
馆藏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班里有个图书角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