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汤加味配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3-06-07 10:04苏淑丹梁振兴罗清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壮医汤加痛风性

苏淑丹 梁振兴 罗清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中医医院,广西 武鸣 530100

四妙汤加味配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苏淑丹 梁振兴 罗清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中医医院,广西 武鸣 530100

目的:探讨四妙汤加味配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10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四妙汤加味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秋水仙碱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1%,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尿酸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四妙汤加味配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四妙汤加味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2010年至2012年笔者采用中药汤剂四妙汤加味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并与西药治疗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44例,女6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1岁,平均41.6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13天;治疗前血尿酸(484 ±74.4)mmol/L。对照组50例,男48例,女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4岁,平均40.5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l5天;治疗前血尿酸(480±76)mmol/L。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本病的诊断标准[1]。①多以单个跖趾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②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等诱发;③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廓、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硬块”(痛风石);④血尿酸、尿尿酸可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⑤X线摄片检查示关节的骨质无改变或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痛风的湿热夹瘀痹阻证候拟定: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急性发病,昼轻夜重,患处如刀割样疼痛,伴发热,口渴,口苦,小便短赤,或大便溏泻不爽,舌质红,苔滑腻,脉弦滑。

纳入标准: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体温低于38.0℃,年龄在20~65岁之间、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大于30ml/min)、肝功能正常等。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伴有精神病、老年性痴呆等不能配合者;②继发性痛风病者;③慢性期及晚期重度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关节炎重度畸形、僵硬、丧失劳动力或出现多处痛风石及肾损害);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四妙汤加味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秋水仙碱口服。

2.1.1 治疗组 采用中药汤剂四妙汤加味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两种疗法。

①中药选用四妙汤加味治疗,其主要成分为薏苡仁15g,黄柏6g,牛膝15g,柴胡10g,土茯苓20g,地龙10g,威灵仙10g,秦艽10g,甘草6g。本方具有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的作用。日一剂,水煎服,日三次。②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患者取卧位,将其关节红肿疼痛处常规消毒,用莲花针重叩至皮肤出血 (红肿处全部叩遍),然后在叩打部位拔罐逐瘀,吸出瘀滞之血气,最后用壮医活络逐瘀酒涂擦患处。每2日1次,治疗10天为1疗程。

2.1.2 对照组秋水仙碱片(每片0.5mg)首次口服1.0mg,以后每隔1h口服0.5mg,直至出现3个停药指标之一:①疼痛、炎症明显缓解;②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③24h总量达6 mg。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忌食高嘌呤食物及饮酒,均治疗10天。

2.2 观察指标 ①症状体征:体温(T)、关节疼痛、压痛、红肿、活动障碍;②实验室指标:血尿酸 (BUA)。

2.3 疗效评价

2.3.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疼痛指数的评估标准 采用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0表示无痛,10最痛,数字越大表示越痛,要求患者从0到10的11个点中选择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数字。先评估用药前的疼痛指数,再依次记录下用药后后的疼痛指数。

2.3.2 关节红肿评分标准 0分(正常):皮肤无红肿;1分 (轻度):局部皮肤略红;2分(中度):局部皮肤红热,关节较发病前稍肿;3分 (重度):局部皮肤明显发红发烫,关节伴有明显的急性肿胀。

2.3.3 关节活动受限评分标准 0分(正常):活动无受限;1分(轻度):活动中度受限,,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2分(中度):活动明显受限,不能从事一般活动,但能生活自理;3分 (重度):活动时疼痛难忍,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2.3.4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文献[1]中痛风相关评价标准制定。①临床控制:疼痛、肿胀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②显效:疼痛、肿胀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但<95%;③有效:疼痛、肿胀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但<70%;④无效:疼痛、肿胀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表1 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6.3±0.8 2.9±0.7**△△对照组 50 6.2±0.9 4.0±0.3*

表2 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9.74±2.28 4.28±1.98**△对照组 50 9.60±2.42 4.43±2.12*

表3 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比较(±s,mol/L)

表3 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比较(±s,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9.74±2.28 4.28±1.98**△对照组 50 9.60±2.42 4.43±2.12*

表4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中药汤剂四妙汤加味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疗效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嘌呤代谢中有关酶活性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缺陷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排出过少,使血尿酸盐浓度超过饱和浓度。超浓度的尿酸盐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2]。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属中医的热痹范畴。本病系由饮食不节,恣食酒醴肥甘,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久成湿热或感受外邪留注肌肉关节,气血不通.瘀血凝滞,痹阻经络而致。故给予中药汤剂四妙汤加味口服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壮医病名是 “隆芡”,属壮医 “发旺”范畴,壮医认为痛风 (隆芡)是由于内伤饮食,热毒入侵,蕴积肌肤腠理,阻滞龙路、火路,使气血运行不畅,痹阻于筋骨肌肉关节而致,故清热除湿,解毒通络,导运行气血是壮医的治疗原则。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通过针刺与拔罐把龙路、火路分支内瘀滞的气血吸出体外,使三道两路畅通,达到改善人体气血流通,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排泄瘀毒。本临床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可引邪外出,有化瘀解毒之功,直接作用于病所,临床疗效肯定,减少BUA含量,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66%,好转率28%,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汤剂四妙汤加味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疗效优于对照组。在降低尿酸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可见四妙汤加味配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并降低尿酸水平,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64.

R684.3

A

1007-8517(2013)17-0034-02

2013.07.27)

猜你喜欢
壮医汤加痛风性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