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引流术在41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6-07 10:04张皓春刘春平蒲国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引流术血肿微创

张皓春 刘春平 蒲国明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內科,四川 达州 635000

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引流术在41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皓春 刘春平 蒲国明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內科,四川 达州 635000

目的:探讨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调整血压、脱水剂控制颅内压、防治相关并发症等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引流术治疗。评定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4%;观察组死亡率为9.7%;对照组死亡率为19.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硬通道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临床危急重症之一,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快,预后差,需要及时有效的救治,在临床治疗措施中,单纯的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有限。而开颅的血肿清除术创伤较大,患者不容易耐受,容易留下后遗症。本文选择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患者入院后均经头颅CT检查后确诊。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2.4± 5.7岁;血肿量最小25ml,最大量68ml,平均血肿量43.5 ±5.1ml;清醒患者23例,嗜睡患者10例,浅昏迷患者4例,深昏迷患者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3.0±5.2岁;血肿量最小25m l,最大量67ml,平均血肿量43.1±6.4ml;清醒患者21例,嗜睡患者11例,浅昏迷患者5例,深昏迷患者共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调整血压、脱水剂控制颅内压、防治相关并发症等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引流术:根据CT所示血肿部位等临床资料,定位后,确定进针点和进针方向,常规消毒麻醉成功后,选择一次性微创穿刺针 (北京万特福公司提供),在充电电钻驱动下,直接穿颅进入血肿中心,接引流管后退出针芯,拧紧盖帽后实施抽吸和冲洗,先抽吸血肿周围未凝固血液,而后冲洗半凝固血液,及时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后再抽吸,固态血肿采用血肿粉碎器进行粉碎,而后注入尿激酶,然后闭管3天后行开放引流,每天2次,术后定期复查CT,无血肿时可拔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在发病后的当天、发病后2周和发病后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疗效评定分为4个级:显效、有效、效差、死亡。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病情程度为0级或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发病时减少21分以上,临床效果评定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发病时减少8~20分,临床效果评定为有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发病时减少不到3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发病时增9分,评定为效差。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效、效差、死亡分别为10例、21例、6例、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效、效差、死亡分别为4例、13例、16例、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4%;观察组死亡率为9.7%;对照组死亡率为19.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措施有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留有后遗症,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减少,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段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小骨瓣开颅术、钻孔引流、立体定向穿刺等,使手术创伤大大降低,但是上述方法中的碎吸范围、深浅等不易掌握,影响治疗效果[1]。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够彻底清除血肿,治疗效果好,是治疗颅内血肿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引流术是在CT定位下进行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不需要开颅,创伤小。患者手术痛苦小,术后苏醒快,患者容易接受。微创清除术中采用硬通道下清除,其稳定性和密闭性均较好,是把穿刺、抽吸、冲洗及粉碎、引流等操作融为一体,手术过程中不留下盲区,治疗效果好[2,3]。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1]邓华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9):31-32.

[2]施彦,刘传渊,邱万斌,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右江医学,2009,37(1):20-22.

[3]廖颂明,江焕新,沈伟俊.硬通道引流和软通道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294-295.

R743.2

A

1007-8517(2013)17-0064-01

2013.07.11)

猜你喜欢
引流术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