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4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3-06-07 10:0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弥漫性淋巴瘤单抗

王 勇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江西 九江 332000

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4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 勇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观察分析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9例,好转2例,无效2例 (包括无变化患者和进展患者各1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和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利妥昔单抗;R-CHOP方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和预后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既往治疗以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治疗,约1/3患者可获得5年生存[1]。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与B淋巴细胞表面CD20抗原结合。本文就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48.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免疫学检验证实为CD20阳性,且具有可测量病灶,IPI评分低危和中低危(0~2分)15例,中高危和高危(3~5分)9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4疗程R-CHOP方案加2疗程R-CHOP或CHOP治疗。利妥昔单抗剂量为375mg/m2,CHOP方案组成:环磷酰胺750mg/m2、表柔比星75mg/m2和长春新碱1.4mg/m2(最大剂量2.0mg),泼尼松60~100mg。利妥昔单抗输注前先给予甲泼尼龙40mg预防输注相关反应。每21d为一个周期。

1.3 疗效判断标准[2]完成6疗程后根据国际工作组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R):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PR):2个最大肿块的垂直直径乘积缩小≥50%,且超过4周;好转 (MR):2个最大肿块的垂直直径乘积缩小20%~50%,且超过4周;无变化(NC):2个最大肿块的垂直直径乘积缩小<25%或增大≤25%,进展(PD):2个最大肿块的垂直直径乘积增大>2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不良反应按照WHO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分Ⅰ~Ⅳ度,既往有HBV感染的每疗程需检测HBV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系统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24例患者,CR患者11例,PR患者9例,MR患者2例,NC患者1例,PD患者1例,总有效率为83.3%(20/24)。

2.2 不同IPI评分患者的临床疗效 其中IPI评分低危和中低危(0~2分)15例中,CR患者10例,PR患者5例,总有效率为100%;IPI评分中高危和高危(3~5分)9例中,CR患者1例,PR患者4例,总有效率为66.7%,IPI评分0~2分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IPI评分3~5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评分患者的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 24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6例,包括Ⅰ度不良反应3例,Ⅱ度不良反应2例,Ⅲ度不良反应1例,经对症治疗后缓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

3 讨论

利妥昔单抗是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一种人鼠嵌合型CD20单克隆抗体,超过90%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表达CD20。CD20抗原广泛存在于正常的B淋巴细胞和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细胞表面,在正常造血干细胞及分化成熟的浆细胞表面不表达[3]。利妥昔单抗清除B淋巴细胞可能的机制: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补体介导的的细胞毒作用,刺激靶细胞凋亡,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等[4]。

在本组的资料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R-CHOP进行治疗,CR患者11例,PR患者9例,总有效率为83.3%,且IPI评分0~2分患者的有效率(100%)明显高于IPI评分3~5分的患者(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R-CHOP治疗DLBCL患者具有较好疗效,且IPI评分较高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越高。RCHOP方案不良反应大多数是输注相关或血液学毒性。与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有关的不良反应被认为是由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γ等介导的,包括发热、寒战、皮疹、乏力以及头痛等不良反应,且常发生于首次静脉输入时,并与输注的速度有关。其它的不良反应为化疗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均可缓解。综上所述,联合应用RCHOP方案治疗DLBCL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高。

[1]中华血液学分会.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0):724-726.

[2]孙鸿丽,沈云峰,毛玉文.交替半身照射联合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4):364-366.

[3]李丹,米粲,姜清明,等.12例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05):650-653.

[4]李丹,米粲,赵涌,等.原发性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07):461-465.

R733

A

1007-8517(2013)17-0062-01

2013.07.11)

猜你喜欢
弥漫性淋巴瘤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CT值对弥漫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