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清宫解毒饮配合瑶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2013-06-07 10:04丹杨美春李莉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清宫盆腔炎广西

梁 丹杨美春李 莉方 刚#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3.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班氏清宫解毒饮配合瑶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梁 丹1杨美春2李 莉3方 刚2#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3.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目的:观察班氏清宫解毒饮配合瑶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作为研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班氏清宫解毒饮配合瑶药水煎内服,药渣外敷下腹部;对照组应用抗生素环丙沙星片、甲硝唑口服,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9例,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班氏清宫解毒饮配合瑶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盆腔炎;班氏清宫解毒饮;瑶药;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妇科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1]。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症状:下腹痛,腰骶痛,脓性白带或伴尿路刺激症状,经期延长,低热;③

体征: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子宫颈或子宫体摇举痛,宫旁有压痛,子宫一侧或双侧增厚,压痛明显,骶主韧带增粗,触痛或附件包块;④辅助检查:血常规可有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B超显示盆腔有积液或输卵管、卵巢或盆腔结缔组织炎性声像改变。

1.3 湿热瘀结证辨证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中医妇科学》[2]有关内容制定:①主症: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味臭;②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或见阴道不规则流血,经期腹痛加重,小便黄,大便干燥或溏而不爽,舌质红或暗红或边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以上主症①、②中至少一项,白带量、色、味中至少两项,次症具备至少两项。

1.4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湿热瘀结证诊断标准者、年龄19~45岁已婚或有性生活史者、知情同意者纳入本次观察病例。

1.5 排除标准 年龄不满18岁或大于45岁以上;不符合盆腔炎性疾病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湿热瘀结的辨证标准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腹痛;合并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过敏性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近两周内进行相关治疗,无法判定疗效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环丙沙星片每次0.5g,每天2次,口服;甲硝唑片每次0.4g,每天2次,口服。治疗14天为1疗程。

1.6.2 观察组:班氏清宫解毒饮水煎内服,另用药渣加热外敷患处腹部相应部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方药组成:土茯苓30g,鸡血藤20g,忍冬藤20g,薏苡仁20g,丹参15g,车前草10g,益母草10g,甘草6g。加减应用:带下量多,色黄而质稠秽如脓者,加一匹绸20g,红节风10g;阴道肿胀辣痛者,加猛老虎15g,救必应15g,水东哥10g;阴道瘙痒者,加入山虎15g,酸藤子根15g;带下量多而无臭秽,阴痒者,加槟榔钻15g,大红钻10g;带下色白,质稀如水者,减去忍冬藤、车前草,加走马风10g,保暖风10g,金钱风10g;每于性交则阴道胀疼出血者,加不出林15g,走血风10g,鬼针草10g;腰脊酸痛,小腹坠胀而痛者,加红杜仲15g,大补药10g,走马风10g,保暖风10g。

药材煎服法:选用沙锅、陶器、瓦罐,放水量以浸过全部中药并高出药面2~3cm为宜,煎前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武火迅速煮沸10分钟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本着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一剂药可煎二遍,然后把药汁倒在一起,煎后药液一茶杯(约300ml左右),分二至三次温服。

外用:将药渣用二层纱布包裹后加热至不烫皮肤为准,趁热外敷少腹,1次/d,15~20min/次。

疗程:以14天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采集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疗效。

1.7 疗效标准 参照和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痊愈:全身症状消失,一般检查、盆腔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包块消失;显效:全身症状明显好转,一般检查、盆腔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B超检查包块缩小2/3以上;有效:全身症状好转,一般检查、盆腔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有所改善,B超检查包块缩小;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无减轻或有加重,一般检查及盆腔检查无减轻或有加重,实验室无明显好转,B超检查包块无缩小。

1.8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1.9 治疗结果 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3%。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 讨论

西医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上多采用敏感抗生素,广谱并联合用药。但炎症引起的渗出液吸收缓慢,且抗生素无法促进已形成的炎性包块吸收消退,是导致疾病持续反复发作,并引起粘连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部分产生耐药,疗效偏低,治疗费用偏高。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3]。因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以热、湿、瘀为主,临症以清热为主,祛湿化瘀为辅。针对湿热瘀结型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并在急性发作期清热解毒后,加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破瘀之品,降低了转为慢性盆腔炎的几率。

清宫解毒饮源于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的经验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化瘀的功效。其用于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典型病案散载于班老著作 《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妇科奇难病论治》、《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中,后经过整理出版了 《国医大师班秀文学术经验集成》总结出班氏清宫解毒饮组方[4]。方药组成有土茯苓、鸡血藤、忍冬藤、薏苡仁、丹参、车前草、益母草、甘草。本方有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之效。重用甘淡平之土茯苓为主药,以利湿除秽,解毒杀虫;忍冬藤、车前草、薏苡仁之甘寒既能辅助土茯苓利湿解毒,又有清热之功,而且甘能入营养脾,虽清利而不伤正;鸡血藤之辛温,能补血行血,是以补血为主之品;益母草之辛苦微寒,能活血祛瘀,利尿解毒;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有补有行,与鸡血藤、益母草同用,则补血化瘀之功益彰;甘草之甘,既能调和诸药,又能解毒。全方以甘、辛、苦为主,寒温并用,甘则能补,辛则能开,苦则能燥,寒则能清,温则能行。故本方有热则能清,有湿则能利,有毒则能散能解,有瘀则能化能消[4]。此方于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盆腔炎,取得较好疗效。

传统的瑶医理论认为:“盈则满,满则溢,溢则病;亏则虚,虚则损,损则病”[5],而湿盈、热盈、瘀盈则就会引起湿热瘀结型,湿热瘀结是慢性盆腔炎主要病机之一。瑶族用药,基本上采用瑶山盛产的草药及动物药,药物以鲜用及饮片为主,部分经特殊炮制后使用。瑶山独特的药材历史极其悠久,名声甚著,药效颇高[6]。在实践中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及治疗疾病的特点总结出独具一格的 “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104味药物以及其他药物[7],则在大多数瑶家的用药实践中广为流传。本研究针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伴随症状,在班氏清宫解毒饮基础上配合瑶药治疗,带下量多,色黄而质稠秽如脓者,加一匹绸,红节风;阴道肿胀辣痛者,加猛老虎,救必应,水东哥;阴道瘙痒者,加入山虎,酸藤子根;带下量多而无臭秽,阴痒者,加槟榔钻,大红钻;带下色白,质稀如水者,减去忍冬藤、车前草,加走马风,保暖风,金钱风;每于性交则阴道胀疼出血者,加不出林,走血风,鬼针草;腰脊酸痛,小腹坠胀而痛者,加红杜仲,大补药,走马风,保暖风。

本研究用药方班氏清宫解毒饮配合瑶药治疗6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5%,较西药治疗的疗效为佳,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因其能利于炎症吸收而不留后患,同时避免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引起其它病症。还使患者脏腑气血疏通,提高患者免疫力,使其整体症状体征得以改善,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从经济上和精神上减轻患者的负担。班氏清宫解毒饮配合瑶药这一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瑶医药结合的优势,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243-268.

[2]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第2版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21.

[3]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68-276.

[4]李莉主编.国医大师班秀文学术经验集成 [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621.

[5]覃迅云,李彤主编.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6]李彤,唐农,秦胜军主编.实用瑶医学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7]戴斌主编.中国现代瑶药第1版 [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9.

R271.1;R29

A

1007-8517(2013)17-0007-02慢性盆腔炎 (CPID)为妇科常见多发病,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及炎症反复发作等,从而严重的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增加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慢性盆腔炎至关重要。如何积极正确的治疗和减少后遗症的产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和研究。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上有一定的优势,现应用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验方清宫解毒饮基础上配合瑶药,药渣小腹热敷,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2013.06.28)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桂科攻1298003-6-9)。

梁丹(1974.10),女,硕士,主治医师,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防治妇科疾病方面的研究。邮箱:ldan1025@qq.com。

方刚(1980.10),男,硕士,讲师/主治医师,从事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生殖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邮箱:fglzyz@126.com。

猜你喜欢
清宫盆腔炎广西
广西贵港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清宫饽饽桌
清宫月令承应戏改编略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