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锦图案研究

2013-06-27 05:55田万文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壮锦文山壮族

田万文

(文山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文山壮锦图案研究

田万文

(文山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文山壮锦图案至今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山壮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村寨依山傍水,民风古朴自然厚重。作为文山壮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壮锦图案是最具代表性的多姿多彩的工艺品。

壮锦;图案研究;文山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有一千多万人口,其中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就有一百多万人。文山壮族由侬人、沙人和土僚三大支系组成,各个支系又有分支,他们源于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群的西瓯、骆越部族,是句町古国主体民族的后裔,是最早开发文山的土著。在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壮族先民以种麻纺织等工艺技术开创了自己的文化先河。壮锦是壮族妇女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天的壮锦包括了织锦和绣锦两大部分,壮族织锦到明代发展到了顶峰,成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清朝乾隆年间,壮族织锦仍是朝贡珍品,至今有四幅还保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1](P222)壮族织锦在文山壮族地区依然保留着浓郁的特色,它与壮族绣锦一并成为开放在中华民族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文山壮锦上的图案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考察研究。

一、历史文化渊源

文山壮锦图案的历史文献资料极少,但从考古和现存实物资料来看,有很多历史发展变迁的痕迹,图案风格手法既古今杂揉又方圆融汇。要了解壮锦图案的过去,只有从重要遗址的考古发现、壮族宗教文化及纹样符号的造型风格等方面着手。

(一)壮锦图案与考古发现

从文山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圆形陶纺轮来看,当时的人们已懂得利用植物纤维来纺线结网或织布制衣了。壮锦就是在壮族传统纺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提花织物,以棉、麻、丝混织为特色。道光《广南府志》载壮族“男女勤耕织,贯挑棉锦”,说明“棉锦”有别于江南的丝织锦。壮锦的实物难以保存,我们以现有的壮锦实物跟远古的陶器、崖画及青铜器上的纹饰比较,发现它们在大多数纹饰的使用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这些相似度极高的纹饰说明它们有着共同的源头,都是壮族先民所使用过的文化表象。壮锦图案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有传承,有借鉴,有融合,也有发展,这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是相一致的。

(二)壮锦图案与原始宗教

1. 自然崇拜

1974年发现的文山州麻栗坡县城附近畴阳河西岸的小河洞新石器文化遗址,有鱼形石刻装饰和正方形纹饰的石印模。这些象形符号与原始生产生活有不可或缺的联系,这些象形符号纹饰在如今的壮锦中仍然使用。在南方新石器遗址中比较流行的与越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格纹、圆圈纹、旋涡纹、曲折纹、菱形纹、水波纹、云雷纹等几何纹样,在现有的壮锦实物资料中仍然存在(如图1~4)。这些源于自然现象的象形符号,体现了壮族先民对自然的崇拜。

图1 水波纹

图2 旋涡纹

图3 菱形纹

图4 云雷纹

2. 图腾崇拜

比较常见的鱼纹、鸟纹、蛙纹等动物纹饰,在古越人崖画、铜鼓和壮锦等不同载体上都有发现,这些动物可能是越人的图腾崇拜。“自古以来,百越先民及其后裔流行崇拜雷神(蛙)、树神(竜)、水神(图额)、天神(鸟)等并且以蛇为图腾加以崇拜。”[2](P53)在稻作经济时期,“壮族先民因水稻种植对水的需求有关,所以代表雷神的蛙图腾就成为崇拜的对象”[3](P455)。另一方面,“鸟崇拜既与壮族先民甚得‘鸟田之利’相关,也与他们‘观候鸟来去以辨四时’有联系。在壮族传统观念中,至尊的鸟是凤凰鸟,以为能通鬼神,能传送天意,是九天皇帝的化身”[4](P114)(如图5~8)。

图5 凤鸟纹

图6 蛙纹

图7 蛇纹

图8 鱼纹

3. 生殖崇拜

从壮族神话传说《米洛甲出世》记载:“她撑开两脚站立在两座大山上,风雨大作,鸟兽和人都没有地方躲,米洛甲张开双脚坐下来,变成一个岩洞。从此,人和鸟兽就到岩洞里避风躲雨。”[5](P65)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从壮族创世女神米洛甲转化而来的花婆神,是壮族民间信仰中的生育女神,成为生小孩佑护小孩的新图腾。”[5](P74)是人花合一的生殖崇拜。“壮族以花喻人,‘花人合一’。花的外形与女阴相联系,产生了花生人的神话传说。”[6](P244-245)文山壮锦图案中的女阴育娃图及众多以花为题材的壮锦图案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些有关生殖崇拜的民间神话传说。与植物联系的生殖崇拜还有树崇拜、果崇拜、葫芦崇拜等,体现祈求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的良好愿望,这些生殖崇拜纹样在文山壮锦图案中也较为多见(如图9~12)。

图9 女阴孕娃纹

图10 花神孕娃纹

图11 葫芦纹

图12 石榴纹

4. 咒语字符

咒语是镇妖驱邪的工具和祈福消灾的法宝。在文山壮锦图案中有很多令人费解的符号或文字形象,如土系壮族服饰中常使用符号和古壮字等现象,就是本族也很少有说得清楚的人,猜测下来也是各说各的,令人莫衷一是。这些形象符号无非是保佑子孙后代,趋利避害求吉祥的美好愿望的执著反映(如图13~15)。

图13 字符纹

图14 字符纹

图15 字符纹

图16 蜘蛛纹

(三)壮锦图案与造型风格

从符号形象的角度看,造型形态从古至今可分为符号形象、文字形象、图形形象及图像形象,后期的图案纹样造型手法选择往往是多样化的。符号形象是最早使用的造型手法,运用单纯的线条表现事物本质形态,这种观念的表达有时显得比较抽象。共同反复使用的符号可能是同一部族的图腾符号。文字形象是达成共识的有规律的语言符号形态的记录,利用点线等元素形态结构出约定俗成的固定字形,表达抽象的概念。图形形象是造型比较具体的平面形态,通过图形来传达某种观念,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图像形象是相对立体真实的形象,是由图形形象进化而来的,在图形的基础上采用过渡色表现对象的立体感,是后期图案纹样使用的主要造型风格(如图16)。现有的文山壮锦图案纹样造型手法,反映出造型风格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二、纹样构成与色彩表现

文山壮锦图案的纹样构成包括题材、内容、造型、形式等,它们是壮锦图案的骨骼和肌肉,能起到支撑和强健画面的作用。而壮锦图案的色彩表现包括颜色、色调和语言等,它们是壮锦图案的气血和颜面,能起到渲染画面和表达情绪的作用。

(一)纹样构成

1. 纹样的题材比较广泛

纹样题材大致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什物、几何以及文字、自然和复合等类别。人物类有娃人纹、人面纹和道教人物纹等;动物类有龙纹、蛇纹、鱼纹、蛙纹、凤纹、鹤纹、鹭鸶纹、鸳鸯纹、雀鸟纹、蝙蝠纹、蝴蝶纹、蜘蛛纹和牛纹、鹿纹、狗纹等;植物类有牡丹纹、菊花纹、太阳花纹、梅花纹、葫芦纹、石榴纹、南瓜纹、葡萄纹和八角纹、蕨纹、卷草纹等;什物类包括锯齿纹、如意纹、铜钱纹、宝珠纹和绣球纹等;几何类有方形纹、菱形纹、条形纹和折线纹等;文字类有官印纹、汉字纹、拼音纹、寿字纹和万字纹、工字纹、回字纹等;自然类有太阳纹、云雷纹、漩涡纹等;复合类有鸟草纹、鸟花纹、鸟鱼纹、鱼草纹、鱼波纹、蝶花纹、蝶草纹、如玉盘蛇纹、浪花纹、宝花纹、葫芦蜘蛛纹、蝶钱纹、钱树纹、如意卷草纹等(如图17~20)。

图17 凤花纹

图18 鸟鱼纹

图19 鱼草纹

图20 钱树纹

2. 纹样的内容比较丰富

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及吉祥吉利等内容。自然崇拜的纹样有云雷纹、涡流纹等,表示通过对自然神力的敬畏与祭祀,以祈福求安保护族类;图腾崇拜的纹样有鱼纹、鸟纹、蛇纹等,把它们当作祖先一样尊重崇拜;生殖崇拜的纹样有孕娃纹、交媾纹等,表示阴阳相交后可获得宗族的繁衍和人丁兴旺;神灵崇拜的纹样有龙纹、凤纹、蛙纹等,主要祈求生产丰收和人事平安;吉祥类纹样有繁花似锦纹、龙凤呈祥纹、如花似玉纹、鸳鸯戏水纹、蝴蝶恋花纹、凤蝶通宝纹和花开富贵纹、连年有鱼纹等,表示吉祥美好的事物和称心如意心想事成的愿望(如图21~24)。

图21 富贵满堂

图22 福寿绵延

图23 寿桃纹

图24 双喜纹

3. 纹样的造型手法灵活多样

壮族妇女通过点线面等造型元素的应用,凭记忆就能抓住对象最能打动人心的神态特征,并根据画面的需要加以大胆的变形与夸张,最终创作出生动多姿鲜活可爱的艺术形象。这些造型形象结构明确,形态肯定,线条流畅,点画活跃,形象感人。造型风格包括了以线条表现为主的符号形象和文字形象以及以面表现为主的图形形象和图像形象等。并且常有不同造型风格特征的形象组合在一幅壮锦图案中使用。

4. 纹样的形式稳中求变

图案主要以对称格式为主,把各种单独式纹样或连续式纹样安排在米字格、正方格、九宫格、菱形格及花形格、动物形格之中,图案纹样穿插有致相得益彰,主次分明节奏明快,方圆有致动静相宜,韵律感强。有的纹样图地反转,巧合共生,耐人寻味。整幅图案最终呈现出花中套花珠联璧合一气呵成的感觉(如图25~28)。

图25 米字格

图26 菱形格

图27 动物形格

图28 花形格

(二)色彩表现

壮人自古喜爱色彩,惯用红黄蓝绿青紫等颜色来进行搭配,并以黑白金银灰来进行分割调节画面,使鲜艳的色彩对比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消除不必要的视觉疲劳感,这是民间配色的一大法宝。壮锦图案的色彩总体色调明确统一,色彩使用肯定大胆,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兴奋感,从而使人精神焕发,体现出较为浓烈的民族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文山壮锦图案的色彩使用丰富多彩。纯色系列的使用有大红、玫瑰红、桃红、紫色、青色、蓝色、绿色、黄色、橙色等;粉色系列的使用有粉红、粉绿、粉紫、粉蓝、粉黄等;灰色系列的使用有青灰、紫灰、绿灰等;无彩色系列的使用有黑、白、金、银、灰、古铜等。文山壮锦图案对色调的使用是有明确类别的。鲜艳色调的使用有红色调、蓝色调、黄色调、绿色调等;低明度色调的使用有黑色调、青色调等;中性色调的使用有古铜色调、绿色调等。文山壮锦图案对色彩语言的运用是比较成熟的。在象征年龄的色彩使用上,用桃红色调、粉红色调等来表示具有青春气息的婚前妇女;用绿色调、蓝色调等表示婚后的中年妇女;用黄色调、橙色调等各种醒目活泼的色调表示天真烂漫的小孩;用黑色调、青色调及古铜色调、灰色调等表示安静祥和的老年人。

三、工艺、材料及功能

(一)壮锦工艺流程

1. 文山壮族织锦工艺

是以细纱为经,彩色丝线或毛线、棉线作纬的重纬组织,并在其间挑织或挖织金银丝条,使织锦光鲜亮丽独具地方特色。文山壮族织锦主要分为方格锦和挑花锦等。方格锦是以平纹或斜纹组织法构成,经线纬线都运用彩色丝线来配置图案,其工艺流程为:排经线、卷径、分经线、上棕、上机、分梭、打纬、卷布等。花纹锦是以平纹或斜纹组织法构成,并以一道丝纬间隔一道棉纬的重纬组织,使织锦的质地厚重如毯,其工艺流程为:排经线、卷径、分经、上棕、上机、分梭、打纬、卷布等,可用提花和通经断纬的挑花或挖花等方法来完成,与缂丝方法相类似。织机有多蹑多综包括2踩、4踩、6踩等(如图29~32)。

图29 方格锦(编织纹)

图30 方格锦(菱形纹)

图31 花纹锦(提花锦)

图32 花纹锦(挑花锦)

2. 文山壮族绣锦工艺流程

是在各种不同织物上用针刺添加各种彩色丝线或布料、金属等,构成各种花纹图案的装饰织物。文山壮族绣锦的主要手法有点绣、打籽绣、枪绣、辫子绣、盘丝绣、缠丝绣、包筋绣、锁扣绣、平针绣、纳纱绣、十字绣、剪贴绣、包物绣以及钉物绣、镶嵌绣、百褶绣、拼缝绣等。工艺流程主要以绘样绣和剪样绣两种途径来完成。绘样绣的工艺流程为:根据构思用笔勾勒出需要的纹样线条,然后再选用点绣、打籽绣、枪绣、辫子绣、盘丝绣、缠丝绣、包筋绣、锁扣绣、平针绣等手法来制作完成。剪样绣的工艺流程为:根据构思用剪刀剪出所需纹样的硬纸片或布片,然后再选用平针绣、包物绣、钉物绣、镶嵌绣、盘丝绣、锁扣绣与拼缝绣等手法来制作完成。

(二)材料与功能

文山壮锦所使用的材料有天然纤维、人工合成纤维及金属、塑料等线材、面材和块材。天然纤维材料有棉、麻、丝、毛等;人工合成纤维材料有混纺纤维、化学纤维等;金属材料有羊皮金、银泡、铜丝、铝丝等;塑料材料有塑料片、有机玻璃等。文山壮锦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服、鞋帽、包头帕、围巾、围腰、腰带、手巾、挎包、手提袋、背带、被面、床毯、床罩、挂帘、台布、坐垫、绣球、香袋、锦旗、匾额、壁挂和其它装饰品等方面。

四、文山壮锦的继承与发展

(一)文山壮锦需要传承与保护

过去家庭劳动妇女基本都会用纺织、绣花及制衣等手工艺来维持家用。据清代作者沈甘霖《粤西琐记》载:“壮女手艺颇工,染丝织锦五彩烂然,与缂无异,可为茵褥。凡贵宦富商,莫不争购之。”说明名贵的织锦主要供应上层阶级。近现代社会由于受到工业产品的大量冲击,致使民间手工纺织业生存非常艰难,只有少数民族及边远落后地区的家庭纺织作坊还在顽强坚持着。据调查了解,解放初期的农村家庭妇女多数都还坚持这门手艺,产品主要用于家庭成员和作为亲友之间的馈赠礼物,额外部分也可投入市场销售。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一代妇女由于受现代教育观念及社会审美风尚的浸染,靠近城镇的年轻人觉得民族传统的东西又土又落后,因此丢弃了本民族的传统手艺,有的还把老人压箱底的壮锦都拿出来卖了。新科技带动新的产业结构,加剧了社会的变革,时尚的现代工业产品应有尽有,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手工艺将面临因老艺人的过世而悄然消亡的境地。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来保护引导和社会的支持来鼓励人们提高民族自信,自觉发展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文山壮锦有发展的前景

为增强民族自信,提倡物质文化多样化,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鼓励下,传统的优秀手工艺正在得到抢救和保护。在民间传统礼俗节庆及文艺表演上开始呈现出民族传统文化繁荣的新气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需要共同来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谋求新的发展思路,展现新时期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利用好文化多元化和物质多样化的大环境,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努力适应产品时尚化与消费个性化等要求,努力寻找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就要尊重客观实际,我们要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保护。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尊重现代文化的优秀成果。要做到政府保护与市场机制相统一,做到民族共性特征与个性化追求相统一。

文山壮锦图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生存条件。首先,壮锦可在生活中作为最必需最广泛的生活实用品使用,这也是壮锦活态传承赖以存在的群众基础。其次,壮锦可作为旅游产品中的纪念品、工艺品、装饰品等,供游客欣赏选购。再次,壮锦可在教学机构、研究机构、博物馆、文化馆、传习馆、特色酒店、旅游饭庄等场所中使用。最后,壮锦可在官方活动、民俗活动、节庆文化活动以及商业活动中使用。为适应上述各种需要,壮锦的生产制作可通过家庭作坊手工制作、集体专业作坊手工制作和现代化工厂机械制作等模式来加工完成。自给自足与产业化经营方式是发展文山壮锦文化的两条路径,在商业营销上可通过创建民族文化品牌专卖店模式来进行运作。

五、结语

文山壮锦图案可作为壮族历史文化源流与发展的考证资料,是壮族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可作为当下社会壮族文化变迁的一个观察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壮锦图案也承载着较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价值,其潜在的旅游文化价值急待我们开发和利用。

[1]王明富.那文化探源——云南壮族稻作文化田野调查[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2]张声震.壮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3]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4]杨宗亮.壮族文化史[M].昆明:民族出版社,1999.

[5]黄桂秋.壮族麽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6]廖明君.壮族自然崇拜文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Research on Wenshan Zhuang Brocade Pattern

TIAN Wan-wen
(College of Art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Wenshan Zhuang Brocade Pattern still maintains its ow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enshan Zhuang Brocade Pattern, as Wenshan’s folk arts and crafts,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olorful crafts. This paper studies Zhuang Brocade Pattern systematically from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origins, composition and color performance patterns, craft materials and functions, and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Brocade; design research; Wenshan Zhuang Nationality

J523.1

:A

:1674-9200(2013)05-0006-06

(责任编辑 娄自昌)

2013-05-24

文山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文山壮锦图案研究”(08WSY11)。

田万文(1967-),男,壮族,云南文山人,文山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艺美术研究。

猜你喜欢
壮锦文山壮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帛锦时韵*
保护与创新:非遗视角下壮锦创造性转化研究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文山肉丁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文天祥与文山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