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研究

2013-06-27 05:55朱要龙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工业化云南省

谭 鑫,朱要龙

(1.云南省委党校,云南 昆明 650111;2.云南大学 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云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研究

谭 鑫1,朱要龙2

(1.云南省委党校,云南 昆明 650111;2.云南大学 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通过对云南2000~2011年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云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并未形成良性互动,具体表现在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云南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均处于滞后状况。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云南的实际,提出了云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城镇化;工业化;良性互动;云南

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依托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互动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依存,互促共进;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平台。一方面城镇化取决于工业化,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另一方面,城镇化又会促进工业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空间支持。从发展进程来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分为三种: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互动发展,显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是一种最可取的互动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作为西南边疆地区的云南,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对于推动云南工业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与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IU比值法对云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一、研究综述及相关指标的选择

(一)研究综述

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有其内在的演变规律。张建新(2009年)指出:在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前期,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到了城镇化的高级阶段,第三产业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在初级阶段,工业化率高于城镇化率,而到了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则会形成城镇化率高于工业化率的格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分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1]。

国内外学者关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和塞尔昆(1975年)提出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 发展模型”,该理论概括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根据钱一塞发展模型, 工业化与城市城镇化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紧密到松弛的发展过程。发展之初的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推动的。在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共同达到13%的水平以后, 城镇化开始加速发展并明显超过工业化[2](P68);姜爱林(2004年)研究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作用机制,并构建二者之间的理论模型;有关学者也关注于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偏离度研究和关系测度等;二者之间的关系测度主要有钱纳里标准和IU、NU 比值法。

(二)城镇化、工业化及二者协调关系测度指标的选择

城镇化水平(也叫城镇化率)的测定采用城镇人口比重这一指标,即总人口中城镇人口所占的比例,此指标是国际上公认的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它能够很好地反映人口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空间分布。工业化水平的测定通常采用的是工业化率、非农化率、人均GDP、劳动力工业化率、劳动力非农化率等指标;为能够更好地反映工业化的内涵,本文采用工业化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指标来反映云南省工业化水平的评判指标。

测度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通常可用IU 比和NU 比两个指标之一。IU 比是指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NU 比是指劳动力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与否的国际评判标准是IU比和NU 比分别接近0.5 和1.2。本文选用IU 比作为衡量云南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的评判指标。

二、实证分析:与工业化水平相比,云南城镇化水平滞后

理想的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且相互协调。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进程,二者实现良性互动。

利用IU分析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根据国际标准值法,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IU比值会越来越接近0.5。

从表1、表2及图1我们可以看出云南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其IU比值明显大于0.5,工业化与城镇化偏差明显,说明一部分从事工业劳动的人口滞留于农村地区,未能很好地实现向城镇的聚集,因此相对于工业化发展而言,城镇化的发展严重滞后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IU的比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二者的关系总体趋向于协调发展。

表1 云南省2000~2012年城镇和乡村人口及其构成

表2 云南省2000~2011年GDP值、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化率及IU

图1 云南IU比发展变化趋势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偏差,我们做出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曲线复合图。从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发展趋势图(图2),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化与工业的发展存在明显偏差,但是二者逐渐趋向于协调发展。

图2 云南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发展趋势图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云南省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偏差明显,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城镇化与工业化未呈现良性互动发展。

三、云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制约因素分析

云南省城镇化水平滞后,工业化与城镇化未能呈现同步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城镇建设布局不合理,空间差异显著

周一星教授在1984 年提出城镇化不平衡指数模型,郭凯峰运用此模型计算出云南省1991~2010年间城市不平衡发展指数,得出结论:进入21世纪以来,省域城镇化水平差异日趋扩大,2001 年为0.047,达到差异化最大峰值[3]。

式中:

yi——各州市地域单元城镇人口占全省城镇人口的比重;

xi——各州市地域单元国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重;

Ia——对面积而言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数。

本文基于郭凯峰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云南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地区城镇化差异逐步缓解,但是城镇建设由于缺乏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城镇化空间差异仍然十分显著,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仍旧存在。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发展缺乏支柱产业支撑

从图3及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2000~2011年云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2011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11.01 亿元、3780.32 亿元、3701.79 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5.9:42.5:41.6,为“二三一”型产业结构类型;根据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分析判断,云南省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工业化水平较低,云南的工业化水平落后于全国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一产比重较大,二三产比重相对较低。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水平较低,城镇发展缺乏支柱产业支撑,严重阻碍了云南城镇化的建设步伐,使得云南城镇化与工业化未能实现同步发展。

图3 云南省产业结构演变(2000~2011年)

(三)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云南省是典型的农业省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云南省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国内外经验,城镇就业人口主要分布在二三产业,从云南省三产就业结构表(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高达73.88%,到2011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为59.4%。虽然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第一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占据主导,且下降幅度不大。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口规模支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不利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表3 云南城镇化率、工业化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表4 云南省就业人员三产分布情况

四、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重要基础支撑,是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云南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云南省省委省政府也提出“走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完善城镇发展思路,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对于如何实现云南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结合特殊省情,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科学规划,推动城镇化建设

基于全省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的原则,不断优化云南省城镇规模结构和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首先,把壮大中心城市、提升城市能级作为现阶段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以昆明市为中心,加快呈贡新区的开发建设,强化昆明的城市规模实力和现代化综合服务功能,建成区域性特大城市,引领昆明经济圈乃至全省发展。其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提高中小城市的聚集经济效应和对外辐射功能。再次,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气候、地缘、人文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具有浓郁云南特色的工业小镇、现代农业小镇、口岸小镇、生态小镇和旅游小镇,并以特色小城镇为依托,发展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着力发展区域性的中心镇、重点镇,尽快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经济强镇,开创云南特色发展之路[4]。

(二)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基础,支撑“两化”互动

离开产业集聚的城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云南应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与制造业、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基础,形成产业集群,支撑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第一,坚持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云南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农村庄园经济,实现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第二,大力挖掘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媒介,积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服务业集区集群建设,实现云南产业结构由“二三一”模式到“三二一”的转变。第三,因地制宜发展制造业,通过整合当地优势资源,以龙头企业培育为核心,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引导产业重组,形成产业集群,做强区域内特色产业,推进专业化分工、创新市场组织、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工业化进程。

(三)推动制度创新,破除“二元经济结构围墙”,保障“两化”互动

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人口作为支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限制了城乡之间劳动力的自由迁移,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严重制约着云南“两化”的协调发展,因此,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扎实推进农民转户进城工作,改革户口迁移审批制度,简化户口审批手续,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向城镇转移,确保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同城待遇,保障农民进城的合法权益,实现“农民进城”;破除“二元经济结构围墙”,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互动发展。

[1]张建新,段禄峰.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测度[J]. 生态经济,2009(12):67-70.

[2]H.钱纳里,M.塞尔昆.发展形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郭凯峰.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1991—2008 年云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与特征分析——基于城镇化在云南桥头堡建设进程中的思考.

[4]罗应光.开拓有云南特色城镇化道路[N].学习时报,2011-12-19010.

A Study o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Bene fi cial Interaction in Yunnan

TAN Xin1, ZHU Yao-long2
(1. Party School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111, China; 2.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The industrialization drives urba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boosts industrialization. They are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Yunnan from 2000 to 2011,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Yunnan province is not mutually bene fi cial, which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fact that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obviously lagged behind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of Yunnan province are in the backward situation. According to relevant data analysi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Yunnan,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mutually bene fi t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for Yunnan province.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mutually bene fi t; Yunnan

F299.21

:A

:1674-9200(2013)05-0093-05

(责任编辑 查明华)

2013-06-17

谭 鑫(1968-),男,四川安岳人,云南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产业经济、宏观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工业化云南省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县域城镇化率及其推进预测
——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