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皮炎60例

2013-07-03 02:51张丽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曲池皮炎皮疹

张丽华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攀枝花617000)

过敏性皮炎是小儿常见皮肤疾病,是由于人体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包括小儿接触性皮炎、小儿脂溢性皮炎、小儿神经性皮炎等。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皮肤病症。长时间的、经常性的过敏性皮肤炎,不定期发作极为扰人,患处皮肤常发红、甚至破溃渗液、瘙痒难忍、缠绵难愈,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组织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但副作用较大。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针刺与中药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皮炎60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门诊收治的确诊为过敏性皮炎患儿120例,其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3~5岁,病程1天至2个月,发病部位包括面部、胸、背、颈部及四肢不同部位。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治疗组6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所有患儿治疗前4d内未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抗组胺药,无心、肺、肝、肾、胃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诊断标准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排除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严重性药疹或大面积伴有渗出或糜烂面皮损患者及不能合作的幼儿。

1.2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羌活15g,白芷15,防风15g,荆芥15g,生地黄15g,黄参15g,牡丹皮15g,金银花15g,赤芍15g,茯苓15,陈皮15g,川芎15g,藿香12g,厚朴10g,甘草10g,僵蚕10g,蝉蜕10g,每日1剂,水煎2次后合并药液,分早、晚2次服用,服用7剂为1个疗程。

针刺治疗: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主穴和配穴,祛风取风池、曲池、风市、风门4穴;清热取曲池、二间、内庭、行间4穴;祛湿取水分、阴陵泉、地机,活血取血海、膈腧、阴经的郄穴。酌情增减针刺穴位(如止痒加屋翳、至阴、肩隅、阳溪穴;通腑泄热加天枢、上巨虚、内庭穴等)。针刺方法均采用捻转泻法,留针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针刺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皮疹全部或消退95%以上,临床症状消失。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皮疹消退30%~70%之问,临床症状稍有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1.4 瘙痒和皮疹评分标准 瘙痒评分:①无瘙痒,0分;②偶有瘙痒,不影响日常生活,5分;③阵发性瘙痒,时重时轻,影响睡眠,10分;④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和学习、玩耍,15分。

皮疹形态评分:①无皮疹0分;②红斑2分;③丘疱疹或水疱4分;④渗出或糜烂6分;肥厚及苔藓化8分。

皮疹面积评分:①无皮疹或皮疹全部消退0分;②限局部皮疹2分;③单侧肢体多发4分;④泛发8分。

1.5 统计学外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判断分析,两组间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60例患儿临床治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60例患儿临床治愈17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瘙痒和皮疹评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瘙痒评分、皮疹分布评分、皮疹形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瘙痒评分、皮疹分布评分、皮疹形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瘙痒和皮疹评分比较 (χ±S)

3 讨论

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常见接触性皮炎、药疹、湿疹、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等均包括在其范畴内。西药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优势在于迅速控制疾病的发展,但不能有效地改变体内过敏病变过程。中医中药疗法能根据患者发病的时间、发病的症状等特点辨证论治,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皮肤病的治疗应遵循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原则。过敏性皮炎主要是由于各种变应原作为外邪侵袭人体,使机体正气内虚或禀赋不足,导致外毒之邪侵袭人体,且内蕴于脏腑,外发于肌肤,与湿热相搏,内不得疏泄,外不能透达,故皮肤红肿瘙痒或水液流溢[1-3]。

中药羌活、白芷、防风、荆芥解表散寒、祛风,起祛风解表、透疹作用,几药合用加强祛风解表作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金银花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热解毒;茯苓、蝉蜕疏风清热止痒;藿香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甘草补脾益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陈皮、川芎调中燥湿,祛风活血,数药合用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并治疗疾病的作用。现代临床试验表明:针刺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改善过敏状态[4]。临床研究报道显示,针刺能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整机体,是治疗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有效方法[5],能稳定血清IgE,增强嗜酸性粒细胞。曲池是临床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首选穴位之一[6-7];针刺大椎穴具有抗炎作用[8-9],这些研究从理论上证实了针刺加中药方治疗过敏性皮炎疗效。

本组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加中药治疗过敏性皮炎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达95.00%;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效率好于单独应用中药组 (P<0.05),瘙痒评分、皮疹分布评分、皮疹形态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并且针刺联合中药疗效明显好于单用中药效果,表明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皮炎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采用。

[1]李晓天,巫毅,李彦.过敏性皮肤病的病因探讨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8(6):3-4.

[2]Cai Changron.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oint pairchize and Yinlingquan[J].World J Acu-Mox,2000,10(2):18-20.

[3]张源,李岚,陈健.儿童过敏性皮炎变应原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8):2493-2494.

[4]王军,陈晟,谭程.灸法治疗常见过敏性疾病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讨[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3):105-108.

[5]李小平,郑磊,谢昀.针灸治疗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0,25(6):465.

[6]李冬梅,赵吉平.浅析曲池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41-42.

[7]李辉,李晓泓,张露芬,等.电针大椎命门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应激相关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2006,31(1):8-11.

[8]曹海波,赵芳.针灸治疗皮肤病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17.

[9]李冬梅,白鹏,赵吉平.针刺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2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01):3-5.

猜你喜欢
曲池皮炎皮疹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小穴位 大健康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